导航菜单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

俞 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6

【摘 要】目的:探讨ICU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2 年4 月-2014 年3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ICU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后,臂围、体重指数、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的补充患者机体所需营养,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从而改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对于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ICU 重症监护;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疗效

ICU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需要大量营养物质的补充和摄取,但由于患者病情较重,长时间不能正常进食,多采用营养液静脉滴注等方法补充营养,导致患者肠胃蠕动减弱、消化道粘膜萎缩,进而导致营养不良[1]。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营养支持方法为患者补充营养,纠正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患者抵抗力,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2]。本研究以2012 年4 月~2014 年3 月我院收治的60例ICU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ICU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4 月~2014 年3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ICU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观察组: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21~69 岁,平均年龄49.8 岁。其中,颅脑外伤14 例,脑出血9 例,高血压7 例。对照组: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年龄22~71 岁,平均年龄50.1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入院24h 待病情稳定,使用鼻肠管插入患者胃内,取少量胃液进行检查,确认患者消化系统无损伤且功能正常后给予肠内营养液灌注,滴注量1 500 ml /d 。1L 营养液中糖123 g,蛋白质40 g,脂肪38.9 g,微量元素4.24 g,维生素0.26 g。灌注过程中,控制营养液的滴注速度,一般为30~50 ml /h,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连续滴注3d,之后视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调整,待患者适应后可增大每日灌注量,一周后可酌情给予患者半流质食物。

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即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锁骨下静脉导管给予患者全营养混合液,全营养混合液包含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均给予抗生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和其他常规护理。

1.3 临床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实施营养支持前后上臂围、体重指数、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变化。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4.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后,上臂围为(24.1±3.5)cm,体重指数为(25.1±4.2),淋巴细胞总数为(1.7±0.6)×109/L,血清白蛋白为(36.9±4.7)g/L,各营养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后,臂围、体重指数、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U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的补充患者机体所需营养,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从而改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对于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魏明. 神经内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2012,16(10):160-161.

[2] 张怀雁, 李云, 肖敏智.ICU 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及护理观察[J]. 吉林医学,2013,34(18):3697-3698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