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华 彭成丛
河南濮阳市中原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科,河南濮阳 457001
[摘要] 目的 了解噪声对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车间流动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状况。方法 采用定群、纵向研究分析138名噪声职业接触者在岗连续4年的纯音听阈测试结果。结果 未检出语频听损者;除2010年外,各年度观察对象增加显著多于岗前(χ2=10.38,P<0.01;χ2=6.31,P<0.05;χ2=7.35, P<0.01),各年度各频段平均听阈显著高于岗前(t=11.52,P<0.01;t=3.83,P<0.05;t=37.98;P<0.01;t=15.13;P<0.01);4次在岗体检3000Hz、4000Hz、600OHz处听损耳次三频段之间比较(χ2=167.95,P<0.01) 、各频段两两相比(χ2=165.8,χ2=56.42,χ2=40.0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各年度听损耳数和观察对象数目前未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时间累积效应关系尚不稳定,该车间噪声危害目前可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噪声;职业接触;纯音听阈;平均听阈;听力损失;观察对象
[中图分类号] R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025-03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1]。噪声对机体最主要和直接的危害就是听觉损害,是特异性的损害作用[2],噪声危害引起的听力损伤最明显的是语音分辨率下降,造成对语意的理解困难、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受到影响。另外对声源的方位定位准确性也会下降,这对回避危险、减少工伤、交通事故发生是不利的[3]。噪声性听力损伤已成为目前国内外职业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4]。
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车间噪声一直困扰着职业接触者和HSE管理者,为了解在目前劳动条件和HSE管理模式下,噪声对现场作业工人听觉系统的实际影响程度,本文采用定群、纵向方法分析138名2009年经过岗前体检的净化车间外操工,在2010—2013年间的职业健康检查中纯音听阈测试检查结果及动态变化趋势,寻找该作业场所噪声给职业接触者造成的听力损失特征,为该厂职业卫生管理和噪声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车间138名2009年10月—2013年9月连续工作4年的外操工(男108人,女30人)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30~56岁,平均(42.59±1.22)岁,该人群在该车间以流动方式接触不同设备产生、强度不等的生产性噪声。
1.2方法
1.2.1纯音听阈测定和测定结果判定按照GB7583-87《声学—纯音气导听阈测定—听力保护用》要求,用经校准的丹麦AD229E型听力计,在工人脱离噪声岗位至少12 h后,在周围环境噪音小于30 dB(A)的隔音室内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按照GB7582-2004/ISO 7029:2000《声学 听阈与年龄关系的统计分布》进行年龄和性别修正后,再按照GBZ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排除其它原因导致的听觉损害, 500、1000、2000Hz中任一耳任一频段听力下降>25 dB(HL)为听力损失,3000、4000、6000Hz中任一耳任一频段听力下降≥30 dB(HL)为听力损失;双耳高频(3000、4000、6000Hz)平均听阈≥40 dB(HL)、较好耳语频正常者为噪声岗位观察对象。
1.2.2作业场所噪声监测经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使用经过校准的HS6288B型噪声频谱分析仪,根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设置监测点进行测量,噪声暴露声压级在70.9~107.7 dB(A)之间,平均(84.43±1.39) dB(A),频谱分析为中、高频率的宽频带稳态噪声。
1.3统计方法
利用Excel汇总数据,运用其统计函数进行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5]和均数95%可信区间估计,χ2检验差别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根据求得t值然后根据自由度、对照t临界值表查P值,以P<0.05推断两组数据有差别。
2结果
2010—2013体检中每年虽有检出语频听力损失者,但脱离噪声作业环境一周后复查听力,语频均恢复正常,故以下只对高频听力损失者进行统计分析。
2.1高频听损耳数
以2009年听损耳数为基期定基比,2010年上升和2011年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 2012、201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比2011年上升、2012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01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观察对象
以2009年为基期定基比,除2010年外,各年度检出的观察对象与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环比201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余年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各频段平均听阈
以2009年为基期定基比,2010年下降(t=11.52,P<0.01)和2011、2012、2013年上升(t=3.83,P<0.05;t=37.98,t=15.13,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环比2010年下降(t=11.52,P<0.01)、2011和2013年提高(t=5.23,t=10.25,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与上一年比(t=1.98,P>0.05)各频段平均听阈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各频段受损情况(听力曲线)
分别在3、4、6kHz处表现为单频段听损的耳数占86.70%,在3k~4kHz、4k~6KHz处表现为双频段听损的耳数分别占1.97%、9.36%,三频段听损的耳数占1.97%;27.09%的耳在3k或4kHz处表现出“V”型下陷特征,72.91%的耳表现为斜坡形下降(见表4);4年中3kHz、4kHz、6kHz检出听损最重耳次分别占4.70%、32.05%、63.25%,三频段之间比较(χ2=167.95,P<0.01)、各频段两两相比(χ2=165.8,56.42,40.0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噪声对人体影响的早期主要引起生理改变,此后才出现病理变化。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随着病损程度加重,除了高频听力继续下降以外,语言频段(0.5~2kHz)的听力也受到影响,出现语言听力障碍[1]。
本次定群、纵向研究结果显示,除2010年外,各年度观察对象人数均显著多于岗前(P<0.01或P<0.05),但尚未达到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此部分人员是预防的重点,各年度听损耳数和观察对象数目前未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时间累积效应关系尚不稳定,与江春苗等[6]的报道接近,可能与工人以流动方式接触不同强度的噪声,累计暴露剂量尚不足以加速或加重听力损伤程度有关。个体听力曲线统计分析显示, 27.09%的耳在3或4kHz处表现出“V”型下陷特征,72.91%的耳表现为斜坡形下降,63.25%的耳次在6kHz处受损最重,32.05%的耳次发生在4kHz,与文献研究结果听力曲线在3~6kHz(多在4 kHz)出现 “V”型下陷、4kHz高频听力下降人数最多[1] ,[2], [7],[8]均不完全一致。目前对该工作场所的噪声监测使用倍频程进行噪声频谱分析,缺少6kHz频段噪声频谱,故无法全面地以该工作场所噪声频谱特性佐证本研究结果。建议未来噪声监测采用1/2或1/3倍频程进行更为全面的频谱分析、职业健康检查增加8kHz的听力测定,以便日后对各频段进行一一对应的比对分析,并找到该厂噪声职业接触者确切的听损“V”凹陷频段。
高温、化学品均与噪声有协同作用[9], Pekkar men[10]曾经报道,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与内耳血液温度的升高有密切的关系,当噪声声级高于 90 dB(A) 时,环境温度的升高能显著增加暂时性听阈位移( TTS);吴奇峰等[11]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噪声合并硫化氢组语频听力损伤最严重,噪声合并高温组次之,单纯噪声组损伤最轻。该工作场所高频噪声与高温和多种有毒化学物质共存,应是导致工人高频听力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被调查人群中,平均66.49%的人年龄在45岁以下,每天上下班2 h以上的路途中,使用耳机的频率高、时间长也是导致工人高频听力下降不可忽视原因之一[12]。
生产性噪声对机体的影响与其性质、强度和频谱特性、接触时间和机体健康状况及个人敏感性密切相关,因此,职业健康监护更应适时关注劳动者听力动态变化,加强对观察对象的职业卫生干预,才能有效控制从高频听损、语频听损到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和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金泰廙,孙贵范.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9-232.
[2]张君.某飞机维修工程公司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分析职业与健康,2013,29(3):263-265.
[3]施丽琼,袁明,谭慧萍,等.厂矿企业噪声危害与听力损伤监测分析报告[J].中国卫生产业,2013(21):159-161.
[4]Loftis M.Sources of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J].AAOHN J,2007,55(11):476.
[5]肖庆,袁进.基于Excel进行科研设计资料均数t检验[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489-1491.
[6]江春苗,郭仲琪,肖吕武,等.噪声作业工人1011例听力损伤及相关因素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3,39(5):293-295.
[7]陆强.某民用飞机场接触噪声作业工人纯音听阈测试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23-1724.
[8]罗燕,周李芳,陈健,等.某石化总厂噪声环境作业人员听力状况调查[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5):532-534.
[9]林锦明,刘庆凤,刘建华,等.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性噪声聋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14,30(3):300-304.
[10]Pekkar men J. Noise,impuse noise and to her physical factors :Combined effects on hearing[J].Occup Med,1995(10):545-559.
[11]吴奇峰,李聪,梁晓阳,等,噪声与高温、硫化氢联合作用对听力损伤影响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2,30(3):124-126.
[12]苏冬梅,许雪春,陈新,等.某厂新招毕业生上岗前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2,25(1):52-54.
(收稿日期:201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