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医学护理 » 外科学 » 正文

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

张华平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 目的 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300例外科住院患者,按其入院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常规组:150例,予以常规管理、护理;研究组:150例,针对常见的危险因素予以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故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发生率(2.67%)与常规组(7.33%)对比分析,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客观地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实际护理工作之中,既可极大地降低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同时,也可有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风险防范;外科;护理干预;风险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047-02

[作者简介] 张华平(1971-),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

外科住院患者,或属病情严重或病情变化迅速更易引发各类感染或合并症;而在外科护理过程中,往往客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进而也导致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各类风险事故的风险比例也相对较高。因此,全面地、切实有较地对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因素进行客观的综合性分析,通过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进行管理,这对全面降低各类风险事故发生率也具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1]。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期间外科住院患者在护理干预期间,予以有效的风险防范式综合护理干预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也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300例外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73例,女性127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9.3±4.1)岁。排除:严重肝肾、心脏疾病患者、血液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免疫系统疾病、认知障碍患者等。按其入院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常规组:150例;研究组:150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50例常规组患者均予以常规临床管理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如入院健康宣教、护理及出院指导;提高发生院内感染、操作失误等防范意识。150例研究组患者则针对常见的临床危险因素给予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首先,对患者临床病历等基础性资料,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调查、了解、掌握在日常护理工作之中经常发生或者客观存在的各类护理风险因素,并就其统计与分析,进而为临床实施有效的、科学的风险管理提供更多的参考。实施方法如下。

1.2.1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①疾病因素。客观而言,外科住院患者其病情多较严重,且多伴有不同的基础性疾病;因此,在日常诊疗、护理过程中易发生医疗差错。②护理人员因素。外科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较繁重,易出现遗漏或差错,进而导致护理风险增加;加之个别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不足,对患者病情变化无预见性,还有个别护理人员不能有效落实护理风险管理而造成护理隐患等。③社会心理因素。外科护理工作属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加之患者病情较重,个别疾病的有效诊疗受当前医学技术所限,也易引发护理风险事件[2]。④医院内部感染因素。应外科手术而言,其侵入性手术操作相对较多,这类侵入性手术操作也更易使患者机体遭受创伤,加之患者免疫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也使得患者被感染的几率大幅增加,而引发各类护理风险事件。

1.2.2管理策略①全面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医院自身应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工作,以此来全面提升护理人员对日常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警惕性。同时,也要全面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技术的综合培训与考核,使之全面掌握护理常规以及各种操作规程。另外,还应明确、落实各个工作岗位人员的责任,结合拟定、落实护理风险连带责任制来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服务质量。②严格护理技术操作。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格按照护理流程、制度进行日常护理工作的操作;避免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发生输液、输血反应患者的药物、用品等需及时地、实事求是地上报、送检;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切不可隐瞒、擅自销毁相关物品。护理人员还必须熟练应用科室的各项医疗设备;及时为患者提供服务。并对相应设备设立专人专管制度,急救器械、药品等必须每天检查,使之随时都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3]。③加强护患交流。护理人员通过积极、主动、诚恳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交流、沟通而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并积极开展安全防范宣教工作;并就相关的疾病、健康知识以及相关的护理内容以及作用进行宣教,以争取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全面配合。同时还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客观、及时地将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若患者坚决不予配合时,护理人员则须及时做好记录,并让患者予以核实、签字;并及时告知主管医师以及患者家属,以实现医疗风险医患共担;并为医疗纠纷发生时提供可靠的、完整的、有效的证据。④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众所周知,外科护理工作极易受到各种风险因素影响,因此,我们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诊疗手段及护理操作对护理水平的影响,并通过改善护理装备,提高专业培训、学习来提升护理人员综合业务水平来全面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风险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文中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与常规组对比分析,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风险发生率相对较低(2.67%),而常规组风险发生率则相对偏高(7.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夏燕、黄铁斐、张海艳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4-5]。由于在外科护理过程中,往往客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进而也导致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各类风险事故的风险比例也相对较高。一旦风险发生,则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变化,也会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失去信任,甚至发生护理纠纷等。因此,全面地、切实有较地对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因素进行客观的综合性分析,通过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进行管理,这对全面降低各类风险事故发生率也具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6]。

该院在日常外科护理工作中,通过开展积极采取风险防范式管理以及护理措施,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之中,护理人员均能基于对外科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在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以及风险防范意识,结合对抢救仪器、设备、药物的规范化管理,进而全面提升了外科日常护理风险防控能力。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加强了护患沟通,在全面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基础之上,客观拟定出更具针对性护理方案,进而全面提升了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由此可见,在外科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既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风险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梅仙.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3,18(8):409-410.

[2]钟梅花.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97-98.

[3]刘玉芳.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19-320.

[4]夏燕,黄轶斐.普外科护理的安全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59-60.

[5]张海艳.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74-75.

[6]林碧兰.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北方药学,2012,16(4):126-127.

(收稿日期:2014-09-02)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