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亚明 方 凯 何亚文 曾凡猛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肇庆 52606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神经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该院神经外科130例行神经介入术的患者及同期行开颅手术患者120例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临床疗效及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3%)相比对照组(21.7%)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 神经介入是当前治疗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手段,相比传统开颅手术,其创伤小、适应证广,恢复快,临床上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尽最大可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神经介入;神经外科;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076-02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采用神经介入治疗包括脑出血、脑肿瘤在内的的各种脑血管病是当前神经外科的发展趋势,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有积极意义[1-2]。但神经介入操作复杂且精细,稍有不慎即可造成程度不等的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为探讨分析神经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该研究自2012年4月—2013年4月共对该神经外科130例患者行神经介入术,并选择同期行开颅手术患者120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入该科接受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3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8例,女62例,年龄29~76岁,平均(58.2±20.1)岁,并选择同期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6.4±18.9)岁,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确诊,疾病类型包括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脑神经胶质瘤、脑垂体瘤等。其中观察组颅内动脉瘤24例(18.5%)、脑动静脉畸形22例(16.9%)、硬脑膜动静脉瘘20例(15.4%)、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2例(16.9%)、脑神经胶质瘤21例(16.2%)、脑垂体瘤21例(16.2%),对照组颅内动脉瘤20例(16.7%)、脑动静脉畸形22例(18.3%)、硬脑膜动静脉瘘18例(15%)、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1例(17.5%)、脑神经胶质瘤20例(16.7%)、脑垂体瘤19例(15.8%)。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行神经介入治疗: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在全麻或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并置入动脉鞘,然后于导丝辅助下将导丝送入动脉内,行全脑动脉造影,造影选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Innova21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据造影所见行全身肝素化,并将导引导管、微导管及球囊导管(均为法国Balt公司生产的MagicBDTE微导管)等置入病变部位进行栓塞等介入治疗方案。常用的栓塞材料包括APOLLO支架(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生产)、EV3电解弹簧圈、法国Balt公司生产的可脱性乳胶球囊等。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按照是否可顺利完成手术分为:①手术成功: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无生命危险;②手术失败:因术中并发症或意外导致患者丧失生命或脑死亡。观察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如急性脑梗死、脑血管痉挛、动脉瘤术中破裂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小结
神经介入是当前治疗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手段,相比传统开颅手术,其创伤小、适应症广,恢复快,已被更多医师及患者所认可[3-4]。但神经介入术操作要求较高,手术难度较大,在所难免可有并发症出现。特别是合并有高血压、脑动脉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行介入术时并发症出现几率增加。术中常见并发症包括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急性脑梗死、术中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痉挛等。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可能与患者情绪紧张,牵拉压迫、血容量较低等有关[5-6],患者可出现神情淡漠,面色苍白,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等表现;急性脑梗死为神经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7],发生原因包括:①血管内原有斑块脱落[8];②因肝素滴注不畅所致的血栓形成;③阿司匹林等抗凝时间不够;④手术操作时间过长。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的并发症的表现包括突发言语障碍,肌力减退甚至消失,重度患者可出现意识降低、昏迷等[9-11]。介入术中因患者血压出现波动,介入材料机械刺激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均可致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2],此并发症发生急,进展快,形成脑疝概率高,极易致残致死[13-15]。脑血管痉挛的出现多于导管及栓塞材料刺激脑血管壁有关[16] ,分析认为与导管对血管壁刺激及反复注射手术丝线有关[17]。穿刺相关并发症 因穿刺所致的并发症包括局部血肿、动静脉瘘等[18],多种原因可导致穿刺相关并发症出现,包括多次穿刺,动脉鞘管径过大,拔动脉鞘时时间太短,压迫点位置偏移,腹压增高等[19],有研究显示应用约束带压迫止血效果相比传统压迫止血效果较好,需在今后临床实践中探索验证[20]。国外曾有研究发现动脉瘤患者栓塞后进行长期随访,再出血率在0.2%~1.3%之间,导致永久神经功能缺陷的约2.2%,应用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覆膜支架、血流导向支架等,使得具有较高治疗难度和风险度的动脉瘤如“血泡样”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梭形动脉瘤等治疗成功率大大增加。且大样本对照研究显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破裂动脉瘤治疗可作为手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一种最具价值的治疗方法,1年内残疾发生率为0%,相比于传统手术治疗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且治疗后远期出血率大大降低。该组研究结果显示,神经介入组相比传统开颅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通过该研究认为,相比传统开颅手术,采用神经介入术能有效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若要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必须熟练掌握神经解剖学、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学等专业基础知识,重视操作技术训练,熟练运用各种器械设备,了解药物使用原则,掌握动脉血管造影仪的使用,实现对动脉瘤及病变的精确观察与测量,做到准确判断疾病及并发症所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金环, 佟小光. 现代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的规划与发展[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2(1): 1-2.
[2] 曹文锋,吴凌峰,屈新辉, 等. 神经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 [J]. 中国医药导报 ISTIC, 2011, 8(11):161-162.
[3] 张鸿祺, 毛之奇. 神经介入诊断与治疗的发展 [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1, 10(5): 433-435.
[4] 陈建娥, 梁佩云, 王丽. 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J]. 当代护士, 2010(12):318.
[5] 康殿贵, 步文广, 王涛. 神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1 例报告 [J]. 安徽医学, 2013, 34(5): 674-675.
[6] 焦德让, 佟小光. 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治 [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4, 4(1): 23-25.
[7] 汪莉, 马红英, 李先锋.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展 [J]. 内科, 2012, 7(4): 424-426.
[8] 覃芳红, 欧世宁. 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 13(3): 78-79.
[9] 汪沁芳, 厉春林, 曾莹, 等. 神经介入诊疗术中应用肝素化的护理配合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ISTIC, 2010, 16(12): 1442-1443.
[10] 卢先富.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8): 89-90.
[11] 任丽芳. 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3(7): 307-308.
[12] 何瑛,王庆华,许秀芳,等. 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护理体会[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7): 602-604.
[13] 田洪,刘磊.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处理[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2): 166-168.
[14] 杨磊,黄斌.不同类型支架材料治疗颅内动脉狭窄: 并发症防治及应用进展[J].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0, 14(9): 1685-1688.
[15] 康东, 蒋永明, 曾春. 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及并发症的防治 [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 19(9): 1276-1279.
[16] 磨莉, 谭毅.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10):1029-1032.
[17] 梁培日. 脑血管支架置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并发症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48): 9515-9518.
[18] 张春玲. 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2(26):5773.
[19] 刘辉. 80 例神经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32): 95-96.
[20] 付慧明,王雅沽,林丽丽.约束带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31):3814-3815
(收稿日期:201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