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

谭俊英

(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吉林长春130052)

摘要:本文根据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综合我国国情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认为只有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学校、企业、政府三个层面一起努力,形成一股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才能更加有力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校企合作;素质提升;职业教育;联合办学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32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75—02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谭俊英(1976—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中教一级,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学校设置的教学内容不甚科学,与社会实际脱节;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情况不是很理想。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石。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全世界采取的一个共同办法就是校企合作。

所谓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一种合作共赢的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最为成功的典范当属德国。德国制造之所以被世人青睐,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质量过硬。而这一切离不开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支持,离不开职业教育对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众所周知,制造环节的核心仍然是人——高素质的职业工人。可以说,正是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就了德国制造,成就了享誉世界的伟大公司和著名品牌。考察过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人都会发现两个70%:只有30%的人进入大学学习,而70%的学生直接接受职业教育;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所占用的时间是学业学习时间的30%,而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占学业学习时间的70%。结合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只有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学校、企业、政府三个层面形成一股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才能更加有力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其中的核心就是校企合作。

一、学校层面

(一)专业和课程设置

职业学校设置哪些专业,安排哪些课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紧跟企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一定要把企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的依据。因此,

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调研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不仅要着眼于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要看到我国的产业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企业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只有牢牢把握企业当下和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还要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因此,职业学校培养人才要拓宽视野,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二)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因此,职业学校要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不断地从高等院校引进人才,而且要聘请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特聘教师,两者的比例最好能达到1∶1。

(三)教学方式创新要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整个教学安排上(一般3~4年)让学生用一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另一半的时间在企业实地学习,而且要在每个学期内穿插进行,真正做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和发展理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四)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校应和企业加强联系,在就业信息收集、就业指导、学生推荐等方面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服务,而不是推出去了事。要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要求,加快构建以就业服务为主体,全程、全员、全方位的综合性职业指导体系。切实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的指导责任,让学生毕业后有一个发挥自身优势和才干的平台。同时,最好能建设一个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在学生已经进入相关企业工作后仍然能持续跟踪,得到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以便学校在后续的人才培养方面能够持续改进。

二、企业层面

(一)用人观念的创新

中国许多企业尤其是产品附加价值比较低的加工制造类企业,把企业的职工当作成本而不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因此,对待企业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时,在工资、福利待遇以及培养方面都是能省则省,企业的职工长期处于低薪状态,员工的积极性很难真正被调动起来。随着国家保护劳动者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劳动者的收入逐步得到提升,许多企业也在转变用人观念,把职工当作企业的人力资源,加大了在企业职工培训上的投入。

(二)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

很多企业认为接纳学生到工厂实习需要提供场地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等,存在一定的损坏风险,而且学生的技能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现实需求。其实这种观念是短视的,仔细审视后就会发现,对于渴求人才的企业而言,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主要表现在: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企业接受顶岗实习的学生,使其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协助企业将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对接,企业也可以将员工培训委托给学校进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不仅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而且实现了无缝对接,学生上岗即能顶岗。

(三)企业培训制度的建立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对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大,一方面需要在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人才需要在企业内部培养。培训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培养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建立起企业自身的人才培训制度极为重要。可以这样说,做得好的企业大多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有比较先进的企业培训制度。我国企业想要取得长足进步,就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培养制度。但企业的资源有限,与职业院校、相关的高校建立起联合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培训,企业可以优中选优,择优录用,还可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做到企业人才的“私人订制”,从而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政府层面

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上主要在宏观层面发挥作用,具体表现为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以及对办学资金的投入。政府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框架,为职业教育规范发展指明方向;同时,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以及引导社会资源一起办学,形成多元化办学、百舸争流的局面。

由此可见,学校、企业、政府三个层面一起努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道路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只要我们能在相关方面认真做好工作,再加上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我国职业教育的春天必将很快到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学雷.寻求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世界教育信息,2012(8).

[2]李云中.试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校企合作[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3).

[3]刘艳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和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8).

[4]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

[5]李朋.中职院校和地方企业校企合作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4(16).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