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医学护理 » 外科学 » 正文

手术室常见护理隐患分析及防范

热孜古丽.库尔班

新疆若羌县县医院,新疆若羌 841800

[摘要] 手术室是具有精神强度大、病种复杂、仪器设备种类多、医护人员活动性大等特性的高风险性工作科室,做好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是彰显医院医疗水平,减少医疗纠纷、差错的重要途径。手术室特定的工作环境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难度,如果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很可能会出现护理隐患。本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隐患进行了总结,并针对这些隐患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手术室;护理隐患;防范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063-02

据国家卫生局统计,自举证责任倒置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以来,全国范围内医疗纠纷案件逐年递增。一方面说明我国法制制度在逐渐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患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医院的工作还存在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手术室是具有精神强度大、病种复杂、仪器设备种类多、医护人员活动性大等特性的高风险性工作科室,这就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让护理工作合情、合理、合法,在为患者提高优质服务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探讨了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隐患及防范措施,旨在能与同行交流,共同为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降低医疗纠纷努力。

1手术室护理工作常见护理隐患

根据护理隐患发生时间点的差异,笔者将手术室常见护理隐患分为以下三类:

1.1术前护理隐患

术前护理隐患主要是由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引起的,主要包括的:①患者在接受手术前,由于过度紧张或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的回答护士的问话,出现接错病人或错放手术间的问题。②护士在将病人移至平车或者手术台,接送病人进出手术室过程中,不慎将患者摔伤或碰伤。③手术准备工作不充分,相关的手术器械没有配备到位,未对器械设备性能进行测试,没有对吸引设备进行试机处理,造成手术出现临时故障而影响手术效果。

1.2术中护理隐患

手术中是护理隐患发生最为频繁的环节,而且通常性质严重,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患者后期的治疗,而且如果出现医疗,护理人员要承担较重的法律责任。常见安全隐患如下:

①手术过程中,病人体位安置不当。如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导致病人的神经被压迫,或衬垫高度不合适造成病人的呼吸不稳定。②手术关闭体腔前后,对器械、敷料、缝针的清点出现失误;操作不当造成缝针弹出;输血、输液查对出现纰漏,药物摆放不正确,常用药剂如静脉麻醉药和输液标志模糊,没有正确执行口头医嘱,造成术中误用。③手术过程中,器械使用不当。如电刀、电极的固定不坚实,术中脱落或者污染;工作疏忽导致病人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而烧伤病人;术中标志保存不当或丢失。④在手术进行时,泄露患者病情导致病人情绪波动。如在与同事讨论患者病情时不慎将患者病情误透,导致病人情绪波动而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⑤出现越职行为。如麻醉医师临时离开请巡回护士暂代照看病人;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请护士拉钩、剪线等护理人员本职以外的工作;医师要求护理人员代接电话。越职行为很容易导致医疗纠纷,而且是发生事故后护士要承担较大的责任。

1. 3 术后护理隐患

术后安全隐患相对较少,但处理不当会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护理人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常见隐患有:手术完成后,在护送病人回房的过程中,发生各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甚至病人坠床;患者在接受后续治疗时,护理人员在公共场所谈论犯病人员的隐私。

2常见护理隐患的防范措施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手术室不安定因素较多,稍有疏忽就很可能出现医疗事故,造成医疗纠纷。当前医疗水平的局限性限制了医院能为患者所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医院可以从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来为患者创造好的医疗环境。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手术室护理隐患的防范工作:

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护理隐患发生的可能性。当前很多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足,缺乏法律意识,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加强对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通过这种潜在的安全法律意识的培养来让护理人员自觉约束自身的工作行为,避免护理隐患的发生。医院可以定期组织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学习,借助书面、讲座、板报、访谈等方式来培养并提高自身的安全法律意识。此外,还要加强对理人员理论专业知识的日常培训。手术室内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都较快,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很快的适应并掌握新的治疗方法,避免因为技术失误及差错或者不熟悉新设备操作失误耽误患者的治疗等类似的护理隐患。手术室在引进新设备、开展新手术前,根据实际情况,要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确保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合格上岗。

2.2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规章制度

建立规章制度的目的是直接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存在的护理隐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无菌操作制度,消毒制度,交接制度,物品清点制度,标本送检制度,术前访视制度等,要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作为行事标准,确保护理人员工作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2.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从当前医院整体的管理情况来看,很多医院都有明确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但还是会出现较多违反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的医疗操作,这是当期医院出现医疗差错的、护理隐患的根源所在。手术室要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一方面要成立检查监督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相互监督的机制,每班读设立监督组长,对手术室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与监督。

2.4重点环节制度落实

①建立完善的交接制度。交接病人时,巡回护士必须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手腕牌、床号、部位、手术时间、名称等进行认真仔细地核对,杜绝病人出现交接错误,贻误病情。巡回护士将已进行手术的患者送回病房时,应与病区护士充分沟通病人情况,详细告知患者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后留置管道、术中情况、术后生命体征等重要信息,使病区护士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从而保证接管病人后能够高质量地延续术后护理工作。②建立必要的物品清点制度。为防止器械、敷料等手术物品手术后失误遗留于手术腔中,发生恶性纠纷,必须建立严格的物品清点制度。在手术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必须全面地清点所有器械和敷料,做到器械定位放置,敷料定量放置。手术过程中另外增加的物品应准确、及时记录,手术结束后再次全面清点,必须保证无任何遗漏物品遗留在患者手术腔内。③实施严格的标本送检制度。术后标本是评价和诊断手术、疾病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术后标本混淆、丢失的情况,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必须建立和实施严格的标本送检制度,标本标签必须显著地贴于准备好的容器上,同时清晰注明病室、姓名、标本名称等基本信息,详细记录标本护送人员的签名,做到标本丢失定责定人,保证标本不被遗失。

3总结

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消除手术室护理隐患是提高医院医疗管理水平,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从护理人员而言,相关的护理人员要具备较高专业素质,还要知法懂法,依法完成护理工作,不仅是对病人的负责,也是对自我的保护。从医院而言,要不断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还要重视高危环节,保证整个护理工作的安全进行,为患者创造一个服务到位、充满爱心的医疗环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任雪英. 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4).

[2] 张素红,李红彦,陈玉红.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和预防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1(7).

(收稿日期:2013-12-05)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