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则孜·艾海提1 李文宗2
1.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骨二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2.布尔津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新疆阿勒泰 836600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采用动力髁螺钉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该选取的100例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动力髋螺钉(对照组,n=50)与动力踝螺钉(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采用动力髁螺钉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动力髁螺钉;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b)-0052-02
[作者简介] 艾则孜·艾海提(1983.12-),男,维吾尔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运动创伤方向。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类型,指小粗隆平台与股骨颈基底间发生的骨折,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人口结构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病发比例显著上升,男性多于女性,以老年人为好发群体。患者通常合并多种内科关病,非手订治疗卧床时间较长,易有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形成,增加死亡几率,且有较高的骨折畸形愈合风险。故多主张在早期采用内固定治疗[1]。对方案合理选择,是获得良好预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为探讨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采用动力髁螺钉治疗临床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病例,随机分组,就动力髋螺钉与动力踝螺钉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选取100例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划分,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1~79岁,平均(54.3±1.7)岁。致伤因素:高处坠落伤10例,平地行走摔伤12例,交通意外伤28例。其中粗隆下骨折13例,粗隆间骨折3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2~80岁,平均(55.4±1.8)岁。致伤因素:高处坠落伤9例,平地行走摔伤11例,交通意外伤30例。其中粗隆下骨折14例,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均自愿签署该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沟通障碍、意识障碍及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组间一般情况即致伤因素、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具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病例应用常规动力髋螺钉治疗,在股骨上段外侧做直切口,向股骨颈内钻入导针,攻丝,取髋螺钉拧入,与套和钢板连接,于股骨外侧,将皮质骨螺钉拧入。观察组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方案,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入院后,均做患肢股骨髁上、胫骨结节牵引,时间为2~6 d,以使肿胀减轻,疼痛得以缓解,协助复位,并避免患肢出现短缩情况。请各科主治医师参与会诊,对并发症进行诊治,以对手术禁忌证排除。手术通常应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使患者在牵引床上仰卧,垫高臀部,实施手法复位,牵引持续保持,在C臂机透视下完成复位,切口为纵形,于股骨上段外侧选择,对大粗隆部、股骨上段显露。取1枚克氏针放置在股骨颈前方,轻打入头内,以对股骨颈颈干角和前倾角轴线确定。参考术前阅片结果,导针对准股骨颈,在粗隆顶部下约1.5 cm,1/3交界处(前中)呈95°钻入,导针在轴位上看,与颈前克氏针平行。术中应用C臂机加以定位,促使导针可过股骨距上方处,与关节面距离约2 cm,就入骨皮质深度进行测量,对粗螺纹钉的合适长度进行确定,使螺钉经ward三角,未加重张力骨小梁和压力骨小梁的破坏。取粗螺纹钉,扩孔攻丝后拧入,将导针拔出,套入95°角套筒板,采用加压器加压,骨皮质与钢板贴紧,钢板用密质骨螺钉固定,股骨距至少用1枚螺钉在近端固定,对有小粗隆骨折块伴发现,用钢板近端螺钉同时固定,将粗螺纹钉尾部拧紧,加压螺丝钉。取广谱抗生素在术后常规应用,以对感染进地预防,取抗凝剂应用,对血栓形成进行预防。次日行股四头肌锻炼,术后7 d,对关节进行活动,3~4周,从扶拐向弃拐行走过渡。骨质疏松较重可粉碎骨折,应延长离床下地时间,可X线检查对骨性愈合证实后,负重活动。
1.3 效果评定
优:骨关节恢复至伤前状态,髋部无疼痛,骨的愈合;良:大部分骨关节恢复至伤前状况,髋部偶有疼痛,骨折愈合;可:骨关节有时疼痛,活动受限,有轻度髋内翻,骨折愈合;差:髋部疼痛,无法离床活动,骨折未愈合或畸形。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版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显示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人为髋部骨折好发群体,常有多项基础疾病伴发,易有并发症合并发生,有较高死亡率。在医疗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今情况下,应用手术治疗率明显增多[2]。稳定型粗隆间骨折,采用DHS治疗已为标准术式,但针对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因股骨颈后内侧分布的皮质呈缺损显示,压力较难经股骨矩进行下一步传导,若用DHS定,会增大内植物应力,诱导钢板断裂,螺钉对股骨头造成切割,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另外,粗隆下粉碎性骨折,因此区域应力高易有植入物疲劳性断裂或骨不连接情况出现[3-4]。相对DHS,该研究观察组采用的螺力踝螺钉即DCS优势明显,钢板与动力加压螺钉呈95°角,与髋部生理学要求和粗隆部解剖特点符合,借助长拉力螺钉,呈三角化固定,增加牢靠性[5-6]。DCS有较高入点骨折近拉位置,螺钉可增加,完成固定操作,股骨矩固定理想,降低了旋转移位风险。分析DCS负性时特点,钢板短臂首先承受应力,后向各螺钉分散,因应力分散,避免折端出现变形,使并发症率是降低。应尽量修复股骨颈内后侧骨折块及相关缺损,以内侧支持结构进行重建,或取松质骨加盖,对早期骨形成进行诱导,避免仅靠内固定,颈干角无基础内固定失效的情况出现,DCS系统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就价格而言,内固定材料所需花费较低,为推广提供了理想条件[7-8]。该研究中,观察组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Macheras GA等研究结果一致[9],提示采用此方案,可获取较为理想的预后,因该选取病例有限,仍需深入研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结合该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动力踝螺钉用于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有显著优势。
分析该研究结果,动力踝螺钉作用明显,其由美国Neet等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应用,并改进推广,具抗旋转、抗弯、抗剪力、抗扭曲作用,特别是股骨踝骨骨折,加压作用显著,有稳定的固定力学性能,为膝关节早期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故对膝关节未造成影响。有研究针对股骨远端骨折采用复位动力踝螺钉治疗,有83.3%的优良率,该观察组为90%,表明股骨远端骨折中,动力踝螺钉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松质骨压缩造成骨质缺损、骨折块粉碎无序的病例,动力踝螺钉复位解剖标志不明确,组合绞力钻孔在扩髓时有大量松质骨丢失,对髁部稳定造成影响,膝关节恢复欠佳,故较适用于C2、A型骨折治疗。
综上,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采用动力髁螺钉治疗,效果显著,具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茅泳涛,徐炜,谢宗刚,等.髓内钉InterTan与锁定钢板置入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9):1546-1567.
[2] Lenich A,Bachmeier S,Dendorfer S,et al.Development of a test system to analyze different hipfracture osteosyntheses under simulated walking[J].Biomed Tech(Berl),2012,57(2):113-119.
[3] 蒋梁华,李晓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2):143-147.
[4] Pires RE,Santana EO Jr,Santos LE,et al.Failure of fixation of 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avoiding Z-effect and reverse Z-effect type complications[J].Patient Saf Surg,2011,5(1):17.
[5] 许国富,胡正军,张亦俊,等.DC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1):6-8.
[6] Rupprecht M,Grossterlinden L,Ruecker AH,et al.A comparativc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fixation devices for unstable femoral neck fractures:the Intertan versus cannulated screws of a dynamic hip screw[J].J Trauma,2011,71(3):625-634.
[7] 汤艳,徐杰,黄立新.DCS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解剖与临床,2013,18(4):334-336.
[8] 卢庆弘,王文权,许永秋,等.股骨动力髓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62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药,2011,33(6):747-749.
[9] Macheras GA,Koutsostathis SD,Galanakos S,et al.Does PFNAⅡavoid lateral cortex impingement for unstable peritrochanteric fracture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2,470(11):3067-3076.
(收稿日期:201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