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新秋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210046)
“诵读童谣”一课,学习目标定位为:(1)在诵读数首童谣中感悟童谣合辙押韵、句式整齐、节奏规整的特点,能有个性地诵读,
并学会初步创作。(2)语言是有声音的,热爱出声诵读,在诵读中愉悦身心。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本课教学分五个环节推进。
第一个环节:读准字音。
(出示第一首童谣。)
老鼠老鼠三月三,大鼠小鼠齐上山;
手拿风筝满山跑,风筝风筝飞上天。
师先来读一读这首歌谣。
(学生自读、指名读。教师出示“风筝”,强调轻声。)
师读准字音这个层次,要求我们轻读慢读,咬准每个字的音。
(学生练读,指名2~3位学生强化。出示第二首童谣。)
牧童骑上大春牛,要去田野走一走;
先去山上采朵花,再去河边看垂柳。
师再读一读这首歌谣。
(学生自读、指名读。出示第三首童谣。)
虎妈生个虎宝宝,虎头虎脑虎爪爪;
庚寅虎年已来到,龙腾虎跃把春闹。
师虎爪爪的“爪”有两个读音:zhǎo、zhuǎ,两个读音任选一个都可以。庚寅(gēng yín),它是天干地支的记年法。
[设计意图:语音的规范是诵读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没有语音的统一,后面的诵读就无法进行。
此环节特别强调“轻读慢读”,读准字音。其中,关于虎爪爪中“爪”的读音,先让学生任选,讲完押韵的规则后,再让他们依据规则自己选择。]
第二个环节:读出乐感。
师仔细听听第一、第二、第四句最后一个字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一人逐首读童谣,其他学生静静听,听读后逐首讨论。出示第一首童谣,韵脚注音。)
老鼠老鼠三月三(sān),大鼠小鼠齐上山(shān);
手拿风筝满山跑,风筝风筝飞上天(tiān)。
生(讨论后交流)3个字的韵母相近。
(出示第二首童谣,韵脚注音。)
牧童骑上大春牛(niú),要去田野走一走(zǒu);
先去山上采朵花,再去河边看垂柳(liǔ)。
师(提示)古代“走”“柳”同在“有”韵里。
生(讨论后交流)3个字的韵母相近。
(出示第三首童谣,韵脚注音。)
虎妈生个虎宝宝(bǎo),虎头虎脑虎爪爪(zhǎo);
庚寅虎年已来到(dào),龙腾虎跃把春闹(nào)。
生韵母都是“ao”,不仅第一、二、四句,第三句也是。
师(点拨)这里,“虎爪爪”的“爪”读“zhǎo”比较好,能让韵母相同。
(出示:尾字韵母相同或相近,就叫押韵。这样的句子叫韵语。)
师发现的规律是——(生接)3首童谣都押韵。
师韵语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把押韵的字轻读拉长体会一下。
(生齐读。)
师看看句子在形式上有何共同点?
生每个句子都是7个字,句式整齐。
师这7个字在读时又是怎样安排的呢?
生(各自轻声读后发现)前4个字一起读,后3个字一起读。
师把前4个字打一拍、后3个字打一拍读读看,先把每个句子打成两拍读。
(出示: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师再把每个句子打成四拍读。
(学生打节拍读。)
师我们的汉语是旋律型的声调语言,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读出这种音乐感。
(学生读。)
师(打着节拍分一、二、三组读3首儿歌)第一组“小老鼠”——;第二组“大春牛”——;
第三组“虎宝宝”——;第四组如果往下接的话应该接写什么动物的韵语——(生答“兔乖乖”)为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设计意图:童谣比儿童诗更具音乐性,有合辙押韵、句式整齐、节奏规整的特征。音乐性在童谣中的重要意义决不亚于语义。童谣的音乐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节奏明快自然,语言简洁流畅,清亮悦耳。此环节,要听出这种音乐感,读出这种音乐感。]
第三个环节:读出欢娱。
师只要读出它们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学生创造性地练读。)
师小老鼠排在十二生肖的首位。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写老鼠的韵语吧!
(逐一出示。学生自读,指名读。)
(一)
小老鼠,掀斗盖,偷小瓢,挖白面;
擀面饼,吃大蒜,辣得老鼠一身汗。
(二)
小老鼠,上枣树,砍树枝,打小鸡;
打得小鸡叽叽叽,喜得老鼠吱吱吱。
(三)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叫妈妈,妈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四)
小老鼠,贴对联,贴完上联贴下联。
贴完对联去放鞭,噼里啪啦过新年。
师读着这样的韵语,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创造性地诵读原有的3首童谣。如“老鼠老鼠三月三”,可以诵读出“老——鼠老——鼠三月三”的节奏,也可以诵读出“老鼠老鼠三——月三”的节奏,还可以唱诵。第二层次是切换到童谣语言的基本形式“三字句”。伴随着简短明快的语言节律,生动活泼、稚趣天然的童心也蹦跳而来。此环节,就是要让儿童在诵读中愉悦身心,享受快乐。]
第四个环节:总结升华。
师其实,这些韵语并不专属于我们儿童,古时候的成人也唱诵它。
(出示,学生齐诵。)
(一)
千里草,何青青(qīng)!
十日卜(bǔ),不得生(shēng)!
(二)
新野牧(mù),刘皇叔(shū);
自到此,民丰足(zú)。
师谁来说说这两则韵语讲的是什么?
生第一则是咒董卓必然灭亡的结局。“千里草”就是“董”字,“十日卜”就是“卓”字。第二则是赞刘备自到新野任职,这里的老百姓就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师看来,这些韵语不仅逗乐好玩,还表示一定的意义呢!这样的韵语,古时候就连一些不识字的人也会创作。你看,刘姥姥来到大观园,为了逗贾母和姑娘们乐,就即兴创作了一则韵语。
(出示韵语。)
老刘,老刘(liú),
食量大似牛(niú),
吃个老母猪不抬头(tóu)。
师为什么刘姥姥不识字却能说出准确押韵的韵语?
(学生回答。)
师像这样随口唱出的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就叫歌谣。适合我们儿童的歌谣,也叫童谣。歌谣、童谣的最大特点是——押韵。同时,句式较整齐。上面这些韵语都是我们可以诵读的童谣。
(逐句出示,让学生打着节拍诵读。在学生齐诵结束后,舒缓的钢琴曲轻轻响起,出示孙友田《月光启蒙》片段,学生朗读。)
师母亲唱的那些“民歌民谣”让孙友田成为了诗人、作家。看来我们也要——
(出示:热爱童谣,诵读童谣。)
[设计意图:对儿童来说,童谣的形式比童谣的内容更重要。此环节总结出歌谣的特点“合辙押韵、句式整齐、随口唱诵”及用途,也为下文学生自己创作童谣作铺垫。]
第五个环节:学以致用。
师请你在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中任选一种动物,写一则童谣,注意押韵。
(学生创作,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它静静地躺在纸上没有生命,请创作者把它读出来。
(学生读,师生评议。)
师谁用不同于他(她)的方式来读?
(用同样的方式展示第二、三位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自己诵读感悟和教师点拨的基础上自由创作童谣,进行实践运用。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教学中发现,
学生的创作随性、自由、活泼,也能做到句式整齐,但合辙押韵做得不是太好。于是,创作后又回到诵读上来,让他们读出自己的作品,在诵读中来感受语言的韵律。]
在设计此课前,脑海中总是浮现《红楼梦》中宝玉、蒋玉菡等人行酒令时随口说出的朗朗上口的韵语,以及刘姥姥随口编出的让大观园中姑娘们笑倒一片的韵语。且不说内容好坏,形式上绝对是语言的狂欢。
本节“诵读童谣”课的“诵读”主要是“朗读”。童谣具有自然合节的音乐性和天然活泼的稚拙美,适合儿童唱诵。本节诵读课充分体现诵读的层次性。首先是读准字音;其次是读出乐感,乐感主要体现在节奏和押韵上;最后是读出欢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创造性地诵读,充分体现童谣的娱乐性。
童谣的形式特征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具有规范化的意义。它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但它的文体形式则相对稳定,为世世代代的童谣创作提供范式。诵读童谣,创作童谣,也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