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摘要:钻石理论主要通过影响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把它应用到地方的竞争力上,是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最有效率的途径,是甄别政府产业政策优劣的方法,也是一种新的探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竞争力;生产率
中央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只提出目标导向和原则性规定,并不明确界定具体目标、政策工具,赋予地方政府较大的剩余决策权。地方政府根据在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利用有效的经济理论制定具体政策,特别是制定产业政策要有科学依据。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应用到产业政策中去,从而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这是一种新的探索和挑战。
一、钻石理论与地方经济发展
1.什么是钻石理论
钻石理又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对提升地方竞争力也具有指导意义。
这个理论包含了4 个相互关联的重要因素:生产要素,互通有无的根本;需求条件,产业冲刺的动力;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休戚与共的优势网络;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最后的三角习题。另外还包含两个角色,机会角色,可遇不可求;政府角色,干预与放任的平衡。
钻石理论揭示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即抓住了影响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的各因素,诸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制度、竞争压力以及其他的社会和经济安排等。
2.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在人们心目中对分析地区或国家竞争力处于主流和主导地位,认为地区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要素的投入。而全球化加速期的今天,这些初级投入要素的作用日趋弱化。纵观很多地区,国土面积的大小、资源的多少、劳动力的多少等已经主导不了地区的竞争力,这些因素与生产率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竞争优势理论则能够真正提升生产率的增长,是地区财富的源泉。
3.政府与企业
政府和企业在区域生产率提升上应该互相依赖,积极对话,消除障碍,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共同创造合适的投入要素、信息和基础设施。目前,很多地方都存在着公司与政府间紧张,不信任现象,以及政府家长式作风等,这些现象都不利于生产率的增长,增加企业的隐形成本。
4.钻石理论的应用
现代经济的增长是一个持续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产业多样化以及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政策的过程,钻石理论符合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目前这个理论不仅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泛地应用,也被用来研究如何提升省、市、县等区域的竞争力。还被用于集群理论、区域集团发展研究。根据中央的精神和当前经济形势,这些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对提升地方的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实际意义,也为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指明方向。
二、产业政策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地区的生产力,特别是提高生产力的人力资源和资本,政府的政策也应该以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为目标。政策的制定也要具有收敛性作用,要针对影响生产率增长的关键要素去制定,从而能有效提升地方的竞争力。研究钻石理论体系及关键四要素,对产业政策的制定是有益的探索。也符合中央要求:“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竞相迸发”。
1.产业政策及其作用
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和家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小的经济单位;整个国民经济又称为最大的经济单位;介于二者之间的经济单位是大小不同、数目繁多的,因具有某种同一属性而组合到一起的企业集合,又可按某一标准划分,这就是产业。产业是经济运行当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任何政府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产业的发展。政府的产业政策有如下作用:第一、以“看得见的手”在出现“市场失灵”时弥补市场的不足。第二、战时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政策规制。第三、病态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政策规制。第四、助发展中国家(地区)或经济后发国家(地区)实行超越战略。第五、提高一国(地区)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政策对生产要素的影响
生产要素一般包括熟练技术能力的人力资源、基础科学、经济信息和基础设施等,通常政府政策的出台多数表现一般领域,而竞争优势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却是高级的和专业的。比如专业化职业化人才培训计划、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大学针对产业相关领域的研究等等。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更多地去激活出与产业直接相关的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
3.政策对需求条件的影响
通过地方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挑剔,倒逼企业努力提高生产技术,降低成本,满足客户的质量及个性化需求。质量的需求是企业进步内力,是企业走出去的优势所在。地方政府应该多重视对企业产品质量需求方面的政策制定,而非单纯追求需求总量。例如,政府采购时,应该扮演强势挑剔客户,刺激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提供先进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政策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
4.政策对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的影响
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效率。同理,在竞争的压力下,所形成的产业协会、行会等团体促进了人才、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与扩散,企业间的休戚与共的网络优势提升了整个地方产业的竞争力。政府就必须从整体进行把握,如媒体的宣传,进行产业整体规划等。必须认清只有产业相互联系才能创造竞争优势,不能过分偏向某一个企业或行业。
5.政策对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的影响
一个管理良好的企业,在一个自由、开放和竞争的市场中,没有任何外部补助或保护的情况下能够赚取正常的利润,则被视为是具有自生能力的,它是经济成功的隐藏要素。[2]政策所影响的第四个关键要素是企业本身。如政府要维护地方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完善治理结构,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通过劳动力市场推动个人目标的实现,弘扬企业家精神等等。通过本土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依照国际化的标准练好内功,才能扩展本土以外的业务。
三、如何甄别地方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由生产要素、投资导向阶段,步入创新导向阶段。在让市场在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中,政府应该起到间接、辅助性激励产业的发展,紧紧围绕提升生产率方面的关键因素制定产业政策,也就是紧紧围绕钻石理论的关键因素去制定。具体要通过以下方法去甄别产业政策的制定。
1.从事产业竞争的是企业,而非政府
竞争优势的创造和提升,最后必须反映在企业上,因为它们才是直接与外地对手较量的主角。即使最优秀的领导,他们也无从决定应该发展哪项产业、投资哪种技术,以及如何达到最适当的竞争优势。政府根本不可能以产业参与者的角色跟上市场变动的步伐,不恰当的政策只能扭曲市场的运行,降低地方的竞争优势。政府的政策影响往往是间接的、辅助性地。地方政策的制定者要做科学研究,不能靠家长式的管理去主观臆断决策。地方党委和政府应该围绕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建立评估、考核领导干部机制。
2.优惠政策并非良策
当前,招商工作仍然是地方的重要工作。地方常常通过直接补贴、减免税收、土地优惠等政策,吸引外商投资。而大多企业仅仅从成本核算方面考虑,而非积极提升产品技术和质量。对企业的优惠的风气一旦形成,就很难遏制。比如落后地区每年都招来很多企业,落户的企业并不具有很好的自生能力,但是它们却囤积了很多的工业用地,以至于造成工业园区内大量的土地闲置。正确的优惠政策应当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区产业竞争和提高产业生产率,如科技进步补贴,遵循先补助与产业集群紧密联系的专业化研究机构,再补助委托研究机构,其余补贴小规模企业以及大学研究机构。
3.竞争优势来自长久活力,而非短期获利
一个新公司成立之后,大约三四年可以迈入正轨;一个产业要形成优势,则需要10年或更长的时间。政府创造生产要素、制定鼓励政策、提升需求质量,来促进企业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产业的形成,让地方经济更有活力,但这种做法见效慢。面对地方之间的激烈竞争、评比、考核,产业政策往往成为政府急救或短期获取效益的手段。抓大企业,而忽视小企业的存在;抓重点产业,而忽视其他相关产业的进步。这些错误的做法,不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使地方经济出现病态,难于洗心革面。
4.地方需要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繁荣
通常具有充沛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了等地方,政府容易通过政策廉价或无偿提供给相关企业,造成企业或产业竞争力不稳定,生产力低下。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拥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这种生产力的提升来自于稳定的技术进步、新产品的推陈出新、与客户联系密切的投资、活跃的团体组织、良好的地方竞争环境等等。因此,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基础,必须着眼于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并且督促企业落到实处。
5.产业的形成与政府政策并非密切关联
文献实例表明,至少一半以上的产业初期的形成,与政府无关。听命于政府的企业往往不能存活,不听命于政府的企业,往往对市场的感觉很好,自生能力强,发展的更成功。经验表明,任何企业或产业都应该有机会发展成功。每个政府心目中都有自己的重点产业,如果遵循竞争关键因素来激励产业,成功的几率可能就更大。
6.各种产业的分类不能反映出竞争优势的实质
基于现有文献资料研究,人们习惯把产业进行分门别类,因此出现了所谓的高科技产业或低科技产业、朝阳产业或夕阳产业、劳动密集型或知识(资本)密集型产业等说法。这种分类意味着某个范畴的产业优于另一个范畴的产业。尤其当产业被冠以高科技、朝阳产业、知识密集型等名词时,更是令人兴奋,这种区分甚至影响到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考虑。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产业有竞争力、市场有需求,就有它存在的价值;另外绝大多数产业现在可能是夕阳、成熟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旦引进现代制造技术,使用新材料,采用新的设计和理念,加速创新,仍然能够保持旺盛的国际竞争优势。各种产业或各个产业环节,最重要的区别是生产力,政府的政策在于提供给任何产业都能够创新和提高生产力的环境。
7.政府应该坚持长期维护地方的竞争优势
许多企业乐于选择稳定,而不愿长期处于竞争的压力。当产业走上有利的经营轨道,地方企业和员工往往排斥外来有竞争的企业,寄望政府排斥外地的竞争者,降低地方的竞争。还有一种倾向是企业投资于不相干的产业,发展多元化经营,以逃避核心产业所面临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政府不能协助企业逃避他们必须面对的竞争挑战;政府不能把产业的效益好坏看做政府的政绩表现,讨好企业,助长企业的不思进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宏山.提升政策执行力的路径选择[J].理论视野,2014(4):49-51.
[2]林毅夫.繁荣的求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0-68.
[3]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31-184.
[4]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95-200.
【基金项目】亳州市委党校重点课题
(BZDXKT201411)
(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