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政 李正明
摘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类型,此需求同样可以用来研究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需求,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互动效果。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将学生分成几个模块,学生作为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根据模块内学生的目前需求具体分析,进行交流和引导,因材施教,满足模块内学生的当前需求,促进其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以此提高课堂效果,达到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马斯洛需求理论;互动;课堂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马斯洛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管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他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的最基本要求,诸如水、食物、睡眠等,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在人的需求层次中级别较低,是人们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必须要满足的基本需求。安全需求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财产所有性和资源所有性以及工作、道德等保障的安全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社交需求是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等的需求。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关系,需要彼此关心和照顾,渴望在团体中建立情感联系。自尊需求可以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二、我国高校课堂师生互动现状
师生互动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师生互动明显缺失,为数不多的师生互动也不尽如人意,处在比较浅显和单一的层面,并且不能根据不同学生实际需求将互动的效果发挥到最大,所以如何做好互动教学,将课堂真正变成师生之间的对话与思想碰撞的地方,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质量的因素之一。本文就是在高校师生互动现状的背景下,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成几个模块,模块内的学生有着比较相似的状况,这样针对每个不同的模块采取不同的互动措施,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课堂互动中的运用
大学生是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在知识结构、智能水平、认知特色以及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不能将学生视为同一体,可以将他们视作几个模块,围绕模块中学生不同的特征和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才能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实现教学的最大价值。所以要提高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的维度或指标将学生分类,然后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学生类型和各需求相对应,进行有针对性的互动,满足不同种类学生目前的需求,从而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
首先将知识掌握的程度作为维度,可以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知识欠缺型、知识具备型和知识充分型。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表现情况可以将学生分成不积极型和积极型。将知识掌握程度和发言情况两个维度综合起来可以把学生分为知识欠缺不积极型、知识具备不积极型、知识充分不积极型、知识欠缺积极型、知识具备积极型、知识充分积极型。
最后需要强调和注意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生理需求是对空气、水、食物等生存条件的需求,但是在课堂互动中我们不对这些条件做出研究,而形象的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就像“食物”一样是学生的“生理需求”。因此我们将学生的综合分类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匹配对应,依次是:知识欠缺不积极型——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知识具备不积极型——安全需求;知识充分不积极型——社交需求;知识欠缺积极型——生理需求;知识具备积极型——尊重需求;知识充分积极型——自我实现需求。教师可以根据这六个模块内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课堂互动性和积极性。
1.知识欠缺不积极型——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此类模块内学生的特征是由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贫乏,不能跟上教师的步伐,因此在上课的时候表现得比较被动和沉默,甚至常常会自暴自弃,干脆不认真听讲或者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不仅由于他们本身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够,还与他们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怕答错丢人、丢面子等安全感不足等因素有关。教师首先要补充其知识的需求,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他们接受知识的速度和吸收能力。比如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形象生动的方式,一改以往枯燥的灌输方式,在思考中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深层吸收知识的精华。这样可以使他们把自己置身其中,引导其产生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同实践是知识的来源一样,加深知识的说服力,不再是纸上的一行行文字,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每个人都是课堂的主角,每节课自己都在不同的事例和情境中游走思考,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达到了他们对知识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满足其对安全的需求。知识的掌握达到一定程度,参与互动便有了底气,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善意,像一个大家庭在讨论,每个人都可以包容,每个人都会犯错,要学会正视自己的错误,在犯错中学会成长。
2.知识具备不积极型——安全需求
此类模块的学生一般知识掌握的程度属于中等但不是特别熟练,由此所产生的不自信,使其在课堂上不敢积极发言,唯恐回答错误在同学们和老师面前出丑、丢面子,害怕同学会嘲笑自己。所以他们认为简单的问题人人都会,难的问题又答不上来,不积极参与互动,保持现有状态以得到安全感。这时候老师首先要发现这类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他们的任务完成好的时候要给予表扬和认可,增加他们的自信。其次这类同学在公众场合回答问题或者参与互动时,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引导,比如在课前留下任务使他们可以查阅参考资料和文献,这样就能使他们提高对自己的答案的满意度,避免仓促准备不足所带来的不自信。在他们回答问题时即使回答得不准确教师也要鼓励引导,而不是斥责,也可以让同学们帮助其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好意,而不是他们内心所担心的丢面子。在课外,教师还要对他们开导,讲述自信带来的成功故事,不能因为怕犯错而放弃了机会。比如教师带领学生看《风雨哈佛路》,女主人公虽然一无所有,但她却不怕困难、有信心,勇于征服一切困难。这样使他们亲身感觉到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3.知识充分不积极型——社交需求
这类模块内的学生的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成绩优异,但是在上课时却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这时教师需要做的是尽量让这些同学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同学们互助合作,实现他们的社交需求。在课堂上对同学们进行分组,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让他们感受群体的智慧和讨论带来的灵感,增进与同学的友谊。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让他们分成几个小组,针对一些案例或者一个课题小组合作完成PPT,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的成果,在整个过程中增进其与同学之间的磨合和感情交流。另外除了同学之间的友情之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不容忽视。教师因素也是这类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表现不积极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不能把自己视作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要与学生地位平等,学生可以阐明自己的主张甚至批判,师生之间有平等的发言权,互相学习。如果他们能感受到教师像朋友一样亲切就可以放下心理负担,课堂上的学习就会变得像朋友之间的交流一样轻松自然,从而满足他们的安全感。而且给予了他们社交的需求,就会激起他们的参与欲望,使其畅所欲言,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4.知识欠缺积极型——生理需求
知识欠缺积极型模块内的学生一般指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比较贫乏,但是在上课期间的互动中却表现得积极,敢于踊跃回答教师的问题,这表现了他们对学习知识的渴望,教师应该抓住他们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加以辅助和调整。和知识欠缺不积极型相比,这类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对知识掌握得不够而内心感到担忧,而是敢于正视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并且渴望弥补。教师针对此类学生最需要做的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来引导他们,由浅入深,而且不能只简单地凭一张嘴和一块黑板,要运用人的多种感官系统满足他们视、听、说的要求,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使他们在增加知识的同时形成内化的过程,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对知识最大效率的吸收。教师在讲问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图片,播放一段相关视频,举出一个有趣的案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断启发学生们思考,引导他们向所讲知识靠拢。例如,在哈佛教授Michael J.桑德尔的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中引用了一个案例:17岁的孤儿帕克与另外三个人一起出航,他们在海上遇到风浪,四人逃到救生船上。当所有的食物都吃完后,在没有救援的情况下,另三个人将那个可怜无助的孤儿给杀了,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几天后,他们获救了。但是后来他们被审判,三个人并没有否认事实,只是说牺牲一个人比四个人都死要好得多。然而检查官不为所动,说谋杀就是谋杀。现在如果你是陪审员,你会怎么处理这个案子?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思考纷纷发言,参与辩论,最后桑德尔教师在这个案例的背景下引出了本节课的哲学内容——功利主义哲学。这样的案例教学法使知识欠缺不积极型模块内的学生不会因为知识贫乏的原因而不能参与到讨论中,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生活阅历阐述自己的观点,由浅入深,再讲授理论内容就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在讨论中学会思考,学习方式从被动变主动,这样就满足了他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进而提升了互动效果。
5.知识具备积极型——尊重需求
这类模块内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充分,而且在课堂上发言比较积极,他们的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社交需求都已经得到满足,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尊重需求包括自尊和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教师在教学中要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要对他们工作做得好的地方进行公开表扬,及时的反馈和认可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也可以在他们任务完成得比较优秀时奖励其一些奖品,提升他们的自豪感。另外对于他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和优点还要提倡班级同学积极向他们请教和学习,这样一方面他们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帮助其他同学,另一方面也代表其他同学对其才能的肯定,从而达到自尊和他人尊重的双重目的。或者在某段学习任务中赋予他们小组组长的职位,让其在课程任务中对整个小组进行指挥和协调,带领小组努力完成任务,赢得荣誉,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信,享受任务圆满完成时带来的成就感,使得他们实现尊重需求,产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6.知识丰富积极型——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在课堂上也积极发言,成绩也非常优秀,解决问题能力强,独立思考能力强,他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和社交需求都得到满足,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可以足够给他们一个辉煌的舞台来让他们展示自己。教师可以根据这类模块内的学生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潜能,满足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给他们布置有复杂难度的任务或者让其扮演能够发挥知识才能的角色,在其表现出色或者有独特见解时要给予认可和表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思想政治课上,对本节课的主题内容可以让熟悉该主题的同学根据已知的了解来讲述一下自己的见解,使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或者让他们课下查阅资料对下节课的内容作出具体的准备,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角度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阐述主题内容。在班级内部成立辅导学习小组,让他们帮助辅导知识欠缺的同学。他们只有在做与自己的才能相匹配的任务时,才会感觉到快乐。
四、结束语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自尊心、自信心等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素质,而互动教学是一种引起学生兴趣的、引导其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方式。马斯洛需求理论在教学中的推广不仅可以让教师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互动教学法,有趣地把学生的基本认知行为和内心情感行为结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特点,创设合适的互动方式,在满足学生现有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需求层次,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等,进而达到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等这些更高精神层次的需求。教师还可以在课下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层次进行交流和引导,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EB/OL].(2012-10-09).http://baike.so.com/doc/2102592.html.
[2]姚井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学生情境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32):110-112.
[3]李凌雁.当前高校师生互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10(26):30-36.
[4]李芬.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述评[J].系统技术,2006(27):11-14.
[5]黎军,陈微.我国高校教学中师生互动现状及改进[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07-109.
[6]张燕,戴晓芳,张黎.中美价值教育课堂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13(3):23-27.
[7]罗芽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观照下的大学生模块式思想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32-34.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