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肝血管瘤动脉造影诊断与栓塞治疗进展

郑孝群

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湖北石首 434400

[摘要] 肝血管瘤就病理性质而言,在临床属良性血管瘤类,采取手术切除方案治疗较难达根治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复发几率,相关统计可高达42%,同时,因血型和手术过程中引发出血原因,易增加多种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率。采用肝动脉造影检查对血管瘤的术后复发情况及相关血供来源进行分析,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管瘤术中并发症发病几率和术后复发几率。临床针对肝血管瘤行诊断及治疗时,采取肝动脉栓塞可获得较佳预后,患者痛苦较轻,临床医生操作简便,且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率,医疗费用低,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有较广的适应征范围,临床病程恢复快,具微创特点,且安全性较高,相信随着医疗科技的飞跃发展,此项技术会更趋完善,在肝血管瘤及其它相关疾病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肝血管瘤;动脉造影;诊断;栓塞;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197-02

临床肝脏肿瘤常见病理类型中,肝脏血管瘤(HHC)发生比例居较高水平,以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最高,尸检发现率为0.35%~7.00%,该病总体发病率相对较低,多缺乏临床症状,以30~45岁女性为高发群体。目前,随着医疗科技取得的巨大进步,人们不断增强的健康意识,影像诊断技术渐趋完善,门诊肝血管瘤检出率显著提高,明显增加了无症状就诊比例[1]。但尚缺乏足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诊治成熟标准缺乏,血管造影联合栓塞术应用,为该病的治疗指明了方向,该文就相关研究及进展论述如下。

1 肝血管瘤病理特征

肝血管瘤就病理性质而言,在临床属良性血管瘤类,采取手术切除方案治疗较难达根治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复发几率,相关统计可高达42%,同时,因血型和手术过程中引发出血原因,易增加多种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率。采用肝动脉造影检查对血管瘤的术后复发情况及相关血供来源进行分析,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管瘤术中并发症发病几率和术后复发几率。肝固有动脉多为血管瘤主要来源,部分由肋间动脉和肝包膜动脉提供。属良性病理组织[2]。血管瘤内血管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血管瘤血管,表现为无弹力纤维层和肌肉,为扁平内皮细胞被覆的薄壁腔,检查示结缔组织中夹杂有较为成熟的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通常血管瘤多无包膜;另一种类型为为正常结构动脉,是提供给血管瘤营养的血管。

2 肝血管瘤在我国诊断现状

在临床表现肝血管瘤缺乏特异性,目前MRI、CT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为主要诊断肝血管瘤的手段。肝血管瘤在临床筛选过程中,一般采取超声检查,且具良好重复性、价格相对便宜、安全可靠、可广泛普及。多项研究表明,较大的肝血管瘤采用B超方案检查时,以内部强弱不均、杂乱回声多见,边界清晰;较小的肝血管瘤多存在强回声占位,边界显示清晰。CT检查以使后结节性强化增强为特征性表现[3]。有研究采用MRI对本病诊断,分析T2加权像特点,为特征性“灯泡征”样高信号,本病诊断中,MRI特异性为83%~97%,敏感性为73%~100%,为继B超诊断后,有效诊断措施。肝血管定位诊断在上述方案的应用下,并不刺激,但当血管瘤液化、纤维化、坏死,呈不均质改变时,采用影像学检查可获得与肝癌相似的表现[4]。与原发性肝炎比较,肝血管瘤患者有良好的全身状况,病程长,肝功能指标多在正常范围波动,多无肝炎病史及肝硬化,血AFP为阴性,可辅助用于本病的诊断。

3 肝血管瘤动脉造影实施价值

肝血管瘤诊治中,近年血管内造影为新兴诊断和栓塞方案。在此技术的基础上,可应用超选择性插管技术,获得更清楚、正确的造影诊断结果,用碘化油乳剂和平阳霉素作为血管硬化剂和栓塞剂,可栓塞肝血管瘤,当其进入后,能够长期滞留瘤体血窦,并填充,进而闭塞瘤体血窦和血管。分析碘油性质,其周围性栓塞剂,对血窦进行填充,利于血栓形成,并促使血栓纤维化,机化,使血管瘤转变为纤维样结构。平阳霉素能够抑制内皮细胞增生,破坏并闭塞血窦内皮,最终促使血栓形成[5]。将两种药物结合应用,促使肝血管瘤内血栓形成,血窦闭塞萎缩,起到预防破裂出血,控制血管瘤持续生长,缓解临床症状,预后较为理想。

4 肝血管瘤动脉造影实施步骤

肝血管瘤患者,实施治疗时,均实施肝固有动脉选择性造影,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严格无菌操作,常规铺巾和会阴部消毒,于右股动脉搏动点下方,取2%利多卡因局麻,取长约1~2 mm切口,由浅入深用弯止血钳对组织实施分离。右股动脉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导丝和动脉鞘顺穿刺针成功送入,后顺动脉鞘将5F RH导管送入,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送至肝固有动脉,少数血管走行异常或较小供血动脉的患者,采用超滑丝或同轴微导管,应用路径图技术采用超选的方法插管。采用三代显针等非离子型造影剂,可用2 ml注射器吸少量造影剂,在X线透视下,顺导管推入,以对导管有无在靶血管内确认,动脉血管显影后(导管所在动脉),换用高压注射器,采用总量≤6 ml,1~3 mL/s,压力为100~300PSI的条件完成连续动脉造影,造影过程中用5幅/d图像速度对肝固有动脉各期影像摄取,内容包括肝固有动脉主干、静脉相、分支、实质。超选择性插管在X线透视引导下进行,将导管送至供血运动分支远端,再采用造影证实此情况。根据动脉血管大小、部位,对不同栓塞材料选择[6]。以平阳霉素针剂(8~24 mg)加超液化碘油针剂(10 ml)和对比剂乳化后栓塞最为常用,还可用平阳霉素针剂加PVA颗粒和对比剂乳化栓塞。供血支小动脉主干,可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如1 mm×1 mm不同大小,于2 ml注射器内装入,在透视下,吸入造影剂推入。可采和部分、分期栓塞方法处理特大多发性肝血管瘤,即首先栓塞部位为肝右动脉的供血动脉,而肝左动脉的供血动脉在4周后栓塞,防止引发肝功能衰退。

5 影像动脉造影栓塞效果因素

首先,血管瘤的数量、部位、大小对栓塞实施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血管瘤直径越小,治愈几率越大,且与单发病变比较,多发者复发率更居较高水平,插管位置困难者有较低的治愈率。其次,为血管瘤血供:若血管瘤为单血供类型,治愈率较高,而对于多血管的情况,需逐一对每根供血动脉实施栓塞操作,有疑似异常供血存在者,除实施肝动脉造影检查外,也可对腹腔其它动脉造影检查,将异常供血动脉查出,并实施栓塞操作,达到治愈效果[7]。同时,也需重视导管技术因素的影禹,在血管瘤的供血动脉超选加入导管,导管头尽量靠近血管瘤瘤体,保证栓塞剂能进入正常肝组织血管,无返流现象,为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也为对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8]。同时还需重视栓塞剂的用量,栓塞剂的用量通常情况下依据血管瘤大小确定,主要以不反流但可闭塞血窦为佳。

6 影像动脉造影栓塞注意事项

临床实施胆囊动脉栓塞后,若未及时有效处理,极易诱发胆囊区胀痛,病情严重者,易发生坏死穿孔,肝肌在膈动脉栓塞后,有腹部疼痛和不适发生;胃左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后,易引发胃部疼痛,严重者可致穿孔和胃溃疡[9]。脾动脉栓塞后易降低脾功能,病情严重时可致脓肿。若在透视下,缓慢低压推注,上述动脉分叉部尽量避开,可预防上述并发症。

综上,临床针对肝血管瘤行诊断及治疗时,采取肝动脉栓塞可获得较佳预后,患者痛苦较轻,临床医生操作简便,且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率,医疗费用低,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有较广的适应征范围,临床病程恢复快,具微创特点,且安全性较高,相信随着医疗科技的飞跃发展,此项技术会更趋完善,在肝血管瘤及其它相关疾病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郭武华,冯龙,徐华,等.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联合无水乙醇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8,5(5):353-356.

[2]Choi BY,Nguyen MH.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enign hepatic tumors.[J].Clin Castroenterol,2005,39(5):401-402.

[3]冯凯,邓斌,左勇.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联合栓塞治疗肝血管瘤[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6(4):324-325.

[4]范瑞芳,柴福录,贺冠宪,等.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08-1612.

[5]Gui Y,Zhou LY,Dng MK,et al.Ultrasonography guided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3,9:2132-2134.

[6]欧阳墉.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和介入治疗争议和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7):746-748.

[7]Martinez Lazaro R,Dominguez P,Pascau J,et al.Usefulness of te 99m RBC SPECT/MRI fusion imaging in small suspected hepatic hemangiomas[J].Clin Nucl Med,2004,29(12):844-845.

[8]黄志强.胆管损伤:肝胆外科永久的议题[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16(6):371-374.

[9]张志波.腹腔旬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22例临床分析[J].中国肝胆外科杂志,2009,15(9):686-687.

(收稿日期:2013-12-10)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