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策思考

刘文芳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674100)

摘要:在农民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符合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机制、内容、方式三个方面,探究在农民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农民群体;内容;方式;机制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147—02

收稿日期:2014—02—26

作者简介:刘文芳(1973— ),女,河南卫辉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思政教研室,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足安康的基础是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妥善处理。本文根据农民群体的特点,从机制、内容、方式三个方面探究在农民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行性路径,以期推动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进程。

一、机制

大众化机制是指大众化各要素的构成、作用、方式,它决定了大众化整体的运行方式和功能。制度、联动机制尤其重要。

(一)制度机制

制度运行时,能够在不同范围、程度和层次上成为大众共同接受的做法,并自然而然地成为农民的活动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而变为农民大众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道德要求。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通过制度,让思想意识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新农村文化建设为治党治国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撑,它是一场教育潮流,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把农村长期教育制度建立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可以通过国家法律和党的规定等制度形式确定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使之成为农民群众的政治信仰和行为准则。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加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理念教育,开展好“四信”、“双思”教育,[1]使这些教育理念内化为农民自我价值取向,力求使之“入心”、“入脑”, 使马克思主义扎根农村。

(二)联动机制

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积极发挥农村党员、乡村精英、村干部的作用。农村党员是先锋模范、表率,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战斗堡垒,乡村精英是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村干部则起着枢纽作用。这个过程也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乡村精英的先锋模范、表率作用,在普通农民大众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普及的过程。干部、党员熟悉农村的各种情况,实践经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相对较高,对农民的思想能够起到导向作用。村党支部书记是十分关键的人物,好的领头人必然会对全村党员、全体村民产生良好的影响。选派优秀党员担任此职务是成功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此外,应当关注乡村精英分子。乡村精英分子往往拥有一技或多技专长,头脑灵活,致富能力强,在村民中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吸引这些人加入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带动力量,调动全体村民接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在农民群体中得到普及,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做到在陈腐守旧的农民思想中激荡起现代社会文明的革新之风、蓬勃之气。

二、内容

(一)尊重农民权利

在农村改革、建设经济上要充分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发展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2]恩格斯指出:“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特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3]胡锦涛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农民,中国革命不可能成功;牺牲农民利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也不可能成功。“农民问题说复杂也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农民的权利需要提高。农民的公民权,包括农民的财产权、农民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农民作为契约一方的谈判权,当然也包括迁徙权、言论与结社权等一般的公民权利,都需要落实”。[4]总之,不尊重农民权利,就不会有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长期坚持农民教育

中共历来重视农民教育问题,毛泽东曾提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5]土地革命时期,他研究消除革命队伍中小农意识问题,著书立说,开办农民讲习班,确立思想建党;确定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的原则。他的建军建党思想使队伍中的农民完成了思想蜕变,为革命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农村改革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初步尝到改革开放的甜头,使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就农民思想不够解放问题,邓小平指出:“小生产的习惯势力还在影响着人们。这种习惯势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6]必须要对农民进行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影响。江泽民强调用社会主义思想和优良风尚教育农民,他指出:“我们党正确处理同农民的关系,保持同农民群众的坚强团结,靠的是什么?就是靠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靠不断地给农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靠对农民的坚强有力的组织工作和服务工作,还靠加强对农民的教育。这几个‘靠’,也是我们党正确处理农民问题的一些基本经验。”[7]新时期党中央在三农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举措。这些惠民政策被推向农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三、方式

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结合农民自身的特点,进行传播方式的创新。

(一)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

要从农民切身需要出发,实现传播方式多样化,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农民对小品、相声、戏曲等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容易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这些都是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很好的方式;而话剧、快板、卡通漫画、红歌、电影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能够使农民的理论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设置科技咨询点,开办“庄稼医院”,组织文艺汇演、体育比赛、送戏下乡,建立阅览室,使农村宣教阵地薄弱的现状得以改善,满足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心理愿望。

(二)使用全新的传播媒介

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把整个世界联系起来,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温家宝做客“人民网”,在广大农民群体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后还可以尝试在一些官方网站上就“三农”问题和农民群众进行广泛交流,让农民自己为“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来进言献策。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也开始在网络上登台亮相,我们一定要既利用好互联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言简意赅地展现在广大农民面前,又要抵制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腐蚀,把农民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与现代化传播手段结合起来。

总之,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是重大政治和社会问题。我们一定要在机制、内容、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绽放光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秦晖.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