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辉
(郑州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12)
摘要:三国魏王弼的《论语释疑》是一部可反映其玄学思想的著作,大概散佚于宋。清人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亦有辑本,然后者不足为训。此次重辑以马氏辑本为底本,补其所未备,纠其所谬误,勒为一卷。此本将有助于魏晋哲学的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王弼;《论语释疑》;辑佚;玄学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122—03
收稿日期:2013—11—13
作者简介:李正辉(1980— ),男,河南汝南人。郑州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目录学与经学。
王弼(226~249),字辅嗣,山阳(今焦作)人。仕魏,官至尚书郎。少年即有文名。好谈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学清谈风气,世称“正始之音”。其事迹略见《三国志》卷二十八《钟会传》裴松之注。王弼虽年仅24岁就辞世了,但其学术成就卓著,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论语释疑》等书。王弼所注《周易》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他一改汉人支离繁琐的传统方法,不用象数,而用《老子》,以老子思想解《易》,并阐发自己的哲学观点,在学术上开一代新风。王弼的玄学,即是借《周易注》、《老子注》与《论语释疑》建立起来的,是魏晋南北朝玄学哲学的代表。他的以无为本,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取代了老子哲学的道,使我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进入了理性的阶段。
《论语释疑》一书,《隋志》经部著录为三卷,而两《唐志》著录作二卷,疑“二”为“三”字之误。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著录与《隋志》同。后佚。马国翰辑本《序》云:“其说‘志于道’,云:‘道者,无之称也。’其说‘性相近’,云:‘近性者正而即性非正,虽即性非正,而能使之正。譬如近火者热而即火非热,虽即火非热,而能使热。’浮虚惝恍,《老》、《庄》绪言。观前人论弼《易》,何劭云‘不识物情’,孙盛云‘妙赜无闻’,程子云‘元不见道’,朱子云‘巧而不明’。此之释论毋亦与注《易》等乎!然如释‘老彭’为老聃、彭祖,‘厩焚’为公厩,‘赐不受命’为不受爵,‘作者七人’为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皆与诸家殊别。虽非确训,颇广异闻,考古之儒,或所不废也。”《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使王书完整,必有可采之处,不得以其言玄而少之也。”此书尚有王仁俊辑本,见《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王氏辑本号称一卷,实仅一条,即此一条,亦疑其误。按马氏辑本《微子》章云:“朱张,朱张字子弓。”而王氏辑本据《姓解》云:“姓朱名张,字子耳。”衡以古人名字相应之义,自当以作“子弓”者为是。作“子耳”者,字之误也。马氏辑本有四十节,合为一卷。此次重辑于其《雍也》篇一节有所补,于其《述而》篇、《颜渊》篇、《微子》篇各一节有所纠,于《宪问》篇则多得一节。亦勒为一卷。
学而第一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自然亲爱为孝,推爱及物为仁也。(皇侃《论语义疏》)
为政第二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废兴有期,知道终不行也。(皇侃《论语义疏》)
六十而耳顺。
耳顺,言心识任闻前也。(皇侃《论语义疏》)
孟懿子问孝,孟武伯问孝,子游问孝,子夏问孝。
问同而答异者,或攻其短,或矫其时失,或成其志,或说其行。(皇侃《论语义疏》)
八佾第三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
时人弃本崇末,故大其能寻本礼意也。(皇侃《论语义疏》)
里仁第四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贯,犹统也。夫事有归,理有会,故得其归。事虽殷大,可以一名举,总其会。理虽博,可以至约穷也。譬犹以君御民,执一统众之道也。(皇侃《论语义疏》)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者,情之尽也。恕者,反情以同物者也。未有反诸其身而不得物之情,未有能全其恕而不尽理之极也。能尽理极,则无物不统。极不可二,故谓之一也。推身统物,穷类适尽,一言而可终身行者,其唯恕也。(皇侃《论语义疏》)
公冶长第五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假数以明优劣之分,言已与颜渊十裁及二,明相去悬逺也。(皇侃《论语义疏》)
雍也第六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所否,备鄙反。(陆德明《经典释文》)案本传,孔子不得已而见南子,犹文王拘羑里,盖天命之穷会也。子路以君子宜防患辱,是以不悦也。否泰有命,我之所屈不用于世者,乃天命厌之,言非人事所免也。重言之者,所以誓其言也。(皇侃《论语义疏》)
按:马国翰无“所否,备鄙反”句。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老是老聃,彭是彭祖。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邢昺《论语正义》)
子曰:“志于道。”
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邢昺《论语正义》)
按:马本多辑“是道不可体,故但志慕而已”二句,此邢疏语。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易》以几神为教,颜渊庶几,有过而改,然则穷神研几,可以无过。明《易》道深妙,戒过明训,微言精粹,熟习然后存义也。(皇侃《论语义疏》)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此为圣人与君子异也,然德足君物皆称君子,亦有德者之通称也。(皇侃《论语义疏》)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温者不厉,厉者不温;威者心猛,猛者不威;恭则不安,安者不恭:此对反之常名也。若夫温而能厉,威而不猛,恭而能安,斯不可名之理全矣。故至和之调,五味不形;大成之乐,五声不分;中和备质,五材无名也。(皇侃《论语义疏》)
泰伯第八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言有为政之次序也。夫喜惧哀乐,民之自然,应感而动,则发乎声歌。所以陈诗采謡,以知民志,风既见其风,则损益基焉。故因俗立制,以达其礼也。矫俗检刑,民心未化,故又感以声乐,以和神也。若不采民诗,则无以观风,风乖俗异,则礼无所立。礼若不设,则乐无所乐。乐非礼则功无所济,故三体相扶,而用有先后也。(皇侃《论语义疏》)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矣。”
人之才美如周公,设使骄恡,其余无可观者,言才美以骄恡弃也。况骄恡者必无周公才美乎,假无设有,以其骄恡之鄙也。(皇侃《论语义疏》)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夫推诚训俗,则民俗自化;求其情伪,则俭心兹应。是以圣人务使民皆归厚,不以探幽为明;务使奸伪不兴,不以先觉为贤。故虽明并日月,犹曰不知也。(皇侃《论语义疏》)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逢时遇世,莫如舜、禹也。(皇侃《论语义疏》)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圣人有则天之德。所以称唯尧则之者,唯尧于时全则天之道也。荡荡,无形无名之称也。夫名所名者,生于善有所章,而惠有所存。善恶相须,而名分形焉。若夫大爱无私,惠将安在;至美无偏,名将何生。故则天成化,道同自然。不私其子,而君其臣,凶者自罚,善者自功。功成而不立其誉,罚加而不任其刑,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然,夫又何可名也。(皇侃《论语义疏》)
子罕第九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譬犹和乐出乎八音乎,然八音非其名也。(皇侃《论语义疏》)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重言沽之哉,卖之不疑也。故孔子乃聘诸侯,以急行其道也。(皇侃《论语义疏》)
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
权者道之变,变无常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可豫设,尤至难者也。(皇侃《论语义疏》)
乡党第十
廐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廐,公廐也。(陆德明《经典释文》)孔子时为鲁司寇,自公朝退而之火所,不问马者,矫时重马者也。(皇侃《论语义疏》)
先进第十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此四科者,各举其才长也。颜渊德行之俊,尤兼之矣。弟子才不徒十,盖举其美者以表业分名。其余则各以所长,从四科之品也。(皇侃《论语义疏》)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有财,死则有礼;无财,则已焉。旣而备礼,则近厚葬矣,故云孔子不听也。(皇侃《论语义疏》)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僻,由也喭。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愚,好仁过也。鲁,质胜文也。僻,饰过差也。喭,刚猛也。庶几慕圣,忽忘财业,而数空匮也。命,爵命也。忆,忆度也。子贡虽不受爵命而能富,虽不穷理而幸中,盖不逮颜之庶几,轻四子所病,故称子曰以异之也。(皇侃《论语义疏》。邢昺《论语正义》引“喭,刚猛也”句)
浴乎沂,风乎舞雩。
沂水近孔子宅,舞雩坛在其上,坛有树木,游者托焉也。(皇侃《论语义疏》)
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情发于言,志浅则言疎,思深则言讱也。(皇侃《论语义疏》)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讼在于谋始,谋始在于作制。契之不明,讼之所以生也。物有其分,职不相滥,争何由兴?讼之所以起,契之过也。故有德司契而不责于人,是化之在前也。(邢昺《论语正义》)
按:马国翰漏辑“在于作制”至“故有德”,疑版刻夺字。
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假君子以甚小人之辞,君子无不仁也。(皇侃《论语义疏》)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于时戎狄交侵,亡邢灭卫,管仲攘戎狄而封之,南服楚师,北伐山戎,而中国不移,故曰受其赐也。(皇侃《论语义疏》)
按:此节马本无。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情动于中而外形于言,情正实而后言之不怍。(皇侃《论语义疏》)
子曰:“作者七人矣。”
七人: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也。(皇侃《论语义疏》、邢昺《论语正义》)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民之远于仁,甚于远水火也,见有蹈水火死者,未尝见蹈仁死者也。(皇侃《论语义疏》、邢昺《论语正义》)
阳货第十七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不性其情,焉能久行其正,此是情之正也。若心好流荡失真,此是情之邪也。若以情近性,故云性其情。情近性者,何妨是有欲,若逐欲迁,故云远也。若欲而不迁,故曰近。但近性者正而即性非正,虽即性非正,而能使之正。譬如近火者热而即火非热,虽即火非热,而能使之热,能使之热者何,气也、热也。能使之正者何,仪也、静也。又知其有浓薄者,孔子曰:“性相近也。”若全同也,相近之辞不生;若全异也,相近之辞亦不得立。今云近者,有同有异,取其共是。无善无恶则同也,有浓有薄则异也。虽异而未相远,故曰近也。(皇侃《论语义疏》)
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言如能用我者,不择地而兴周室道也。(皇侃《论语义疏》)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孔子机发后应,事形乃视,择地以处身,资教以全度者也,故不入乱人之邦。圣人通远虑微,应变神化,浊乱不能污其洁,凶恶不能害其性。所以避难不藏身,絶物不以形也。有是言者,言各有所施也。苟不得系而不食,舍此适彼,相去何若也。(皇侃《论语义疏》)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不自见其过也。(皇侃《论语义疏》)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礼以敬为主,玉帛者,敬之用饰也。乐主于和,钟鼓者,乐之器也。于时所谓礼乐者,厚贽币而所简于敬,盛钟鼓而不合雅颂,故正言其义也。(皇侃《论语义疏》)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子欲无言,盖欲明本,举本统末,而示物于极者也。夫立言垂教,将以通性,而弊至于湮;寄旨传辞,将以正邪,而势至于繁。既求道中,不可胜御,是以修本废言,则天而行化。以淳而观,则天地之心见于不言,寒暑代序,则不言之令行乎四时。天岂谆谆者哉?(皇侃《论语义疏》)
微子第十八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朱张,字子弓。荀卿以比孔子。今序六人而阙朱张者,明取舍与己合同也。(皇侃《论语义疏》。邢昺《论语正义》无“今序”至“同也”二句。陆德明《经典释文》同邢疏。)
按:马国翰云:“邢昺疏引作:‘言其行与孔子同,故不论也。’”误,此二句乃邢疏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梁)皇侃.论语义疏[A].文渊阁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陈)陆德明.经典释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清)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0.
[6](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