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开展《人体解剖组织学》精品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方法按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全面进行课程建设。结果形成了适合护理专业特点的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教学,创建了适合本课程教学的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形成了能正确评价学生掌握本课程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体系。结论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促进本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的改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组织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159-03
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医学术语三分之一以上来自于《人体解剖组织学》。因此,《人体解剖组织学》是护理专业学生走进护理大门的“入场券”。护理专业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才能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过程、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正确、有效地采取护理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努力增进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人体解剖组织学》是护理专业基础课中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教师按精品课程的要求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是一所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护理专业是江苏省示范专业,为更好地促使学生学好本门课程,为后续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于2009年着手准备申报《人体解剖组织学》精品课程,并于2010年4月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实践研究。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鲜明特色,并具有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根据教育部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们在制定科学的课程建设计划、切实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视教材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1科学制定课程建设计划
1.1组建精品课程建设小组
课程建设小组成员以从事《人体解剖组织学》教学的专兼职教师为主,同时邀请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师和具有教学管理经验的人员加盟,使成员结构能确保精品课程建设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
1.2开展社会调研
用“文献检索法”了解国内相关医学院校开展《人体解剖组织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召开专业课教师和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座谈会,倾听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与护理工作需要的解剖组织学知识与技能,为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1.3制定课程建设目标
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对课程建设确立以下目标。①课程定位:努力体现课程改革理念,形成定位正确、适应护理专业特点的课程标准;②教学内容:开发具很强针对性与适用性的校本教材;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④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适用性;⑤教学效果评价:改革考试和考核方法,形成能正确评价学生掌握本课程知识与技能的试题库。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学团队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1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规律和方法
组织新教师上岗培训,学习《教师法》、《职业教育法》、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等内容,增强新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促使新教师明确自身的使命、权利和义务,并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严格按教学管理规范授课;对新教师实行指导老师制,由指导老师对新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带教,促进新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2.2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促进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组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中青年教师开展全校性示范教学公开课,促进教师间教学方法的交流,尤其是为青年教师的授课起到较好的示范效应;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比赛活动,使全体教师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教学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2.3充分发挥教研室作用,开展各种教研活动
教研室定期进行集体备课,明确课程标准,解决教栩中的疑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组织教师间相互听课,发挥相互交流、扬长避短作用;配合教务处每学期组织的教案和备课笔记检查,加强教师平时备课环节的管理。
2.4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
为教师参加各种对口的学术会议、短期培训创造条件,使教师及时了解最新信息,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拓宽知识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重视教材建设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医学知识和各类护理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拓展了现代医学的功能。当代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促进健康、防治疾病、进行康复和保健指导的知识与技能,而这一切均要求护生必须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此确定教材的编写思路,使护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临床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继续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编写时体现以下原则。①严格执行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神,合理编排本课程内容:②构建“必需、够用、实用”的知识体系,呈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
4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深化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努力体现“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线、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精神。
4.1课程内容的调整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时,对内容作适当的调整、精简、优化。删减与现代护理应用技术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如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精简各组织器官的光镜下结构,精简与后续课程、专业课程重复的内容,如人体胚胎早期发育内容划归《母婴护理》;精选、优化与临床护理工作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2坚持量体裁衣
课程内容力求注重基础、降低难度、反映前沿,交叉组合,将教学重点安排在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的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用得上的内容方面,如骨性标志活体定位、肌性标志活体定位、肌内注射部位、常用压迫止血的动脉、穿刺的静脉及其临床应用等,使课程内容贴近护理工作岗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4.3培养自学能力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并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全面可持续发展服务。
4.4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内容强调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重视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内容均有明确的技能要求。
4.5培养学习情感
在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情感、实践能力、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等方面亦作相应的要求。
4.6关注学习过程
将《人体解剖组织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基本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理念,使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积极参加实践,亲自体验活体触摸定位,以期形成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4.7体现历史、发展的课程文化
课程内容适当反映本课程的历史与发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临床应用价值等内容,体现本课程的文化价值:对《人体解剖组织学》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均作具体要求,安排“《人体解剖组织学》发展简史选讲”、“现代护理技术应用解剖”等内容,使学生在接受本课程文化熏陶的同时领会科学知识的价值、以此提高综合素养。
5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5.1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教学组织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标本、模型等辨认使学生全面了解人体解剖组织的基本知识;从护理工作任务入手,熟悉护理工作的解剖要点:利用情境模拟、课外活动、实验室开放等手段进行反复训练,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工作的局部解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从护理岗位群和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出发,采用任务教学、课堂情境模拟、讨论等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让学生在全面认识护理工作过程的同时,提升团结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的教学方法有:①学导式教学法:选定部分易学章节,要求学生自学、自制课件,走上讲台进行讲课,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的提炼和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②模拟训练教学法;主要用于实验课教学,如讲解锁骨下静脉时,先由老师讲解该静脉的组成、位置、毗邻及体表投影,而后由学生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教师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再由老师进行讲解和示范演习,最后再要求学生反复训练,直至完全掌握:③PBL教学法:主要用于理论课教学,如讲解股三角结构,首先提出怎样进行股动脉穿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穿刺点和穿刺层次结构,然后根据学生的叙述导入股三角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教学时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购置形象直观的教学挂图,添置先进的实验设备。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5.4校园网络资源利用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万方数据库为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查阅资料提供帮助。依托学校信息中心将相关教学内容上网,为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6注重实训基地建设
6.1构建良好的校内实训环境
建立8个功能不同的实验室。组织胚胎切片标本实验室2个,添置各类组织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胚胎大体标本1个,内有各类胚胎大体标本;标本陈列室2个,内放置精美的实物标本,标本旁有图解,为学生观察实物提供方便,提高观察实效:系统解剖实验室3个,内有按系统添置的相关模型、图谱和尸体标本,模型和尸体标本摆放于展台,给学生提供人体结构三维立体概念,使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各器官标本。
充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坚持实验室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放制度,开放期间教师轮流值日、巡回指导,提高实验效果。
6.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教研室经常会同专业课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走访,听取临床护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护理工作岗位的要求,遵循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标准,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7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对本课程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判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应用,而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关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通过提问、作业、讨论、实验报告、标本观察、活体定位、书面考核等形式,从学习态度、感知能力、实践技能等多方位进行综合评价:逐步建立完善的《人体解剖组织学》试题库,为教务部门实施教考分离提供资料:建立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开展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等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通过开展《人体解剖组织学》精品课程建设,提升了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了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力,把课程内容、教案等搬到网上,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切实推进了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起到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在《人体解剖组织学》精品课程建设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尚需不断更新;在仿真教学环境建设、筹建模拟操作网络教学系统方面尚须不断完善:并要积极收集尸源,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验环境。
作者:谭鸿等
参考文献:
[1]林乃祥,人体解剖组织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2]刘修生,《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J],黄石理 工学院学报。2008,24(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