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人体组织学教学评价体会探析论文(共3篇)

人体组织学其实也是在医学当中接触比较早的一门专业的学科了,它主要是在光镜和电镜下的微细结构方面的一些研究,那么人体组织学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就整理了关于人体组织学的相关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探析

刘娟(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文从教学目标与课程性质、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与同行切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高等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课程则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目前,课堂仍然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平台,是专业教学体系的基本组成构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来源[1]。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是针对全国师范院校、综合性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涵盖感觉器官及九大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的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教学难度大。良好的课程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本文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从教学目标与课程性质、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与同行切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目标与课程性质

1.1课程定位与性质

高等师范院校或普通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具有较高生物科学综合素质的学生,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师资;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其走上科学研究道路奠定坚实基础。基于以上两点,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定位于3个方面:(1)专业基础:该课程在我院生物科学四年制本科专业第三学期开设,之前学生仅仅学习了植物学和动物学两门专业课程。(2)承前启后:该课程在动物学—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这一课程链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3)联系广泛:该课程与生物科学专业的多个学科联系密切,如相当一部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学科的研究材料和研究课题基于动物或者人体,并且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最终将服务于人类。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现代组织学的研究已经从单一光镜和电镜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并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相关学科不断交叉渗透。人体组织学的研究密切联系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识别与细胞通讯、细胞分化和衰老调控、细胞与免疫、神经调节等重大研究课题。另一方面,解剖学的分科门类正在不断增多,如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运动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运动解剖学是从解剖学和力学的发展中建立起来的,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艺术解剖学是从造型艺术角度研究生物结构,最终揭示人体的外形变化规律的学科。它们基于解剖学又发展了解剖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解剖学是较传统的学科,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枯燥的,仍然在不断发展创新。总之,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仍然在蓬勃发展,正在走向交叉、走向综合,正追踪高新技术前沿。

1.2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出发点不是教师想要教什么,而是要达成高峰成果需要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成功远比怎样学习、什么时候学习更重要[2]。因此,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内容首先要有一定的广度,考虑到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中小学师资的目标,结合中学生物学教学,确保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够用;要注意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开展中学生物学素质教育。其次,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深度,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深造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最终使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智慧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主要器官系统的位置、形态和结构有全面了解;能辩证理解机体各部分之间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合理运用人体科学知识理论和技术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生物学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生物绘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辩证的思维方式、强烈的创新意识,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保健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智慧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认同和反思、严谨求学的态度与刻苦钻研的品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2教学设计与实施

2.1内容设计

我院选用的教材是由段相林、郭炳冉、辜清主编的《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5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根据学生现有学科知识基础和后续课程教学需要以及可持续发展需要,教研组精选整合教学内容,使得课程内容模块化、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一体化。将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常用术语和基本组织)、主要知识模块(十大感官系统知识)、整体知识模块(胚胎发育概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并在内容广度和深度上进行适当拓展;不仅注意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注意联系科技前沿,增加学习的深度,以提高学生科研素质。

2.2重点和难点把握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可以分为显微解剖学和巨视解剖学两部分。其教学重点是主要器官系统的显微结构和神经系统的大体解剖结构;教学难点一方面是知识点多而细,另一方面是器官系统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的联系和统一。

2.3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该课程授课对象是四年制生物科学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两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形态学学习方法;通过中学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对人体科学的基础知识已有初步了解,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参与欲望强。但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学生空间想象力一般,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缺少创新意识,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解剖学知识刻板陈旧。

关于学习方法,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以下3点:(1)局部与整体:学习一般是从组织或器官局部开始,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器官间、系统与整体间的联系,应将局部和整体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完整学习,全面理解。(2)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与实验室学习、装片和模型观察结合起来,联系卫生保健常识,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3)开展第二课堂:合理应用网络资源建立QQ群和公共邮箱,进行师生课外交流,真正实现教学时空的“三位一体”,以提高课堂综合产出与成效[3]。

2.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学科特点以及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导、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指引。教学方法多样化,使用简单谚语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结合实例延伸教学内容,实施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4]。讲授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应当综合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体系,开展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学手段应多样化,多种方式相结合。一是多媒体技术与板书相结合,在理论授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解剖图库、模型、实物标本等教学素材融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使难以理解的人体复杂结构尽量形象化、实体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板书简明有条理,使课堂教学内容系统化、深入化。二是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以人体模型和装片为基础,增设动物器官实验以及综合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与反馈

3.1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和评价,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是同行评价,督导组通过听课、评课,对课程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在认真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另一方面是学生填写调查反馈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教师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分析,以提高教学质量。

3.2考核方式

考核是引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形成性评价是适合当前教育模式的一种评价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评价[5]。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全方位、多元化考核方法,将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核相结合、平时表现与期未考试相结合(见表1),对学生实际学习产出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加强与学科前沿的联系,适时介绍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注重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和人文素养提高。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教学、参与教学,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转变。教学考核中强调过程性考核,对学生学习进行全方位评价。此外,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提升,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2篇:人体组织学双语教学自编英文教材评价

吕翠平,王海涛,颜京霞,甄永占,高俊玲*

(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为达到双语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习人体组织学课程学生的英语水平、所处专业阶段及心理特点,确立以“简”为准则,以准确、实用为特点,编写相关英文教材。经多个年级临床专业学生试用,分析其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教材及双语教学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设想。

关键词:人体组织学;双语教学;英文教材

注: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08020202);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SKZD2011211);华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1250-28)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及响应国家倡议,我院自2007年起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展人体组织学双语教学,边实践边摸索适合的双语教学之路。双语教学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从模糊到明确,经历了其成长之路,具体教学目标、教材、教法以及课程安排都在不断探索与修正。其中教材是非常关键的教学资源,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效果,关系到能否达到教学目标。

1确立双语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在实践中逐渐清晰完善,教材、教法也随教学目标而调整。

1.1专业知识目标

即达到教学大纲要求。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哪种语言教学,专业知识达标都是首要的,在不影响专业知识掌握的前提下才能谈其他,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1.2语言目标

首先,双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英文专业知识,认知和理解东西两种文化。组织学处于专业学习起始阶段,牢固掌握专业术语的汉语表达非常重要。否则汉语将可能逐渐淡出医学界。其次,强调书面语与口语并重。

人体组织学双语教学处于医学专业教育及专业英语教育的起步阶段。考虑到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基础医学形态学科特征,组织学双语教学的具体语言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2.1掌握专业词汇,建立医学词汇体系医学英语词汇数量庞大,且书写与发音较难,学生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不足是双语教学最主要的问题[1]。医学英语词汇中约有1/3的单词和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词汇相关[2],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词汇成为双语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在双语教学早期即提出[3]:在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形成学习专业英语的认同感、迫切感,并建立长期学习理念,阶段侧重点为积累专业词汇,建立系统扎实的医学词汇体系,攻克词汇这一医学英语难关。

1.2.2培养初步专业英语阅读能力阅读是人类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语言学习的直接目的之一。医学专业基础课具有内容繁杂、晦涩及专业英语词汇量大等特点,加之学习组织学课程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故阅读能力培养目标设定为初级,即对简单的英文专业内容有快速阅读理解能力;相应的,阅读材料内容及语言应是简化的,原版教材并不适合。同时注意所选的阅读材料应保持原汁原味,以利于学生熟悉西方医学思维、医学英语句法特点,确保其获得实际的初步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1.2.3培养初步描述组织学形态结构的能力描述组织学图形结构是一项基本功,掌握这项基本功对后续形态学科(如病理学)的学习事半功倍。形态结构描述训练中,尽可能用简单、准确的词和句式。词包括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表示形状的词(扁平、立方、柱状、椭圆、梭形等),表示数量的词(一个、两个、多个),表示程度的词(深、浅、强、弱等),表示颜色的词(嗜酸性、嗜碱性、嗜中性、电子密度、红、蓝、粉、紫、黑、白、灰等),表示相对位置的词(平行、垂直、规则、不规则、分散、聚集等)。句式包括:什么器官分成几部分,是什么,由哪种组织构成,由哪种细胞构成;什么位置是什么,有多少,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怎么排列,基本功能等。掌握这些基本句式、用词后,学生就具备对器官、组织、细胞图形的初步描述能力,在形态学科学习中非常实用。

2自编教材

2.1教材选用

教材选择以有利于完成既定的双语教学目标为标准。我校理论教材一直选用高英茂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版)》,此教材以中文为主,中英文混编,基本内容用中文系统描述,英文内容限于基本内容的丰富和外延。实验教材采用自编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中文版)。综合考虑所选用教材的不足(如理论教材英文少、实习指导材料无英文版)及双语教学目标,我校尝试自编教材,与上述教材配合使用,实现内容及功能互补。自编教材以英文为主,内容简化,体现重点内容、专业英语和英文思维。自编教材依据语言习得的“理解性输入”原理及目的引导的“需求分析”理论,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兴趣、学习目的、所处专业阶段及心理特点,确立以“简”为准则,以准确、实用为特点[4],编写《组织学英文简读本》。

2.2教材编写概况

我们以教案为基础,同时广泛收集网络资源,选用原汁原味的简洁语言整理、编辑[5]。内容上融理论和实验于一体,对每一章或某一器官作理论阐述后即安排实验标本;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简单给出与形态直接相关的主要功能或疾病名称;注重专业词汇,文中涉及的组织学专业词汇,首次出现时以脚注形式标出音标、对应的中文术语及简单解释。

3教材试用

自编教材《组织学英文简读本》在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双语班试用,经反馈修订后又在2013级、2014级双语班试用。使用建议:将脚注词汇作预习用;理论全文作复习用;实验课先看英文教材的观察内容,再参考中文实习指导的形态描述;每次实验课教师用约10分钟时间和学生共同阅读翻译某小段内容。对比双语班与非双语班人体组织学成绩,问卷调查自编教材相关问题,评价双语教学效果及自编教材应用效果。

3.1人体组织学成绩分析

临床医学专业双语班和非双语班实验考核采用图像辨别、写出各种结构名称的方式。双语班汉语答题平均成绩为79.3分,非双语班平均成绩为81.1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双语教学没有降低学生专业成绩,保证了专业教学基本目标。双语班英语答题平均成绩为59.3分,明显低于汉语答题成绩,说明对专业词汇未能完全掌握。

临床医学专业双语班和非双语班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题型包括选择、填空、判断、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双语班试卷以英文题为主,带有少量汉语,答题使用汉语英语均可;非双语班汉语出题。双语班平均成绩为73.3分,非双语班平均成绩为73.5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双语班对专业内容的掌握程度与非双语班相当,但试卷以英文为主,能达到相同成绩,说明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试卷上看,学生答题以汉语为主,用英语答题的较少,说明学生对专业英语处于理解水平,离输出尚有距离。

3.2调查问卷分析

3.2.1关于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及学习兴趣84.0%的学生认为早期接触专业英语很重要;12.0%的学生认识模糊,觉得其可有可无;4.0%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无用。明确表示希望用英文学习专业课的学生占72.0%,比认为专业英语重要的学生(84.0%)少,说明有些学生可能对自身的英语能力不自信,有畏难、逃避心理。总体来看,多数学生认识到了医学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并希望用英语学习专业课。

3.2.2关于自编教材难度及自学可能性认为自编教材有点难度的学生占72.0%,这是我们希望的程度。28.0%的学生认为很难,说明学生的英文水平、心理接受能力不平衡。从教材编写者角度来看,72.0%的学生认为自编教材有点难度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人认为自编教材非常容易。简化的专业英语内容对于我校一年级学生是全新的事物,需要努力突破。在难度认同的基础上,需要教师讲解自编教材的学生占44.0%,需要教师指点的占48.0%,不需要教师辅助的占8.0%。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直接参与辅导甚至讲解,学生对教师有较强依赖性,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简化教材应用过程中教师不能全盘放手。从高中到大学,从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从公共英语到专业英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顺利渡过这个阶段,需要深思。

3.2.3关于教材编排72.0%的学生认为编排很好,28.0%的学生认为一般。有64.0%的学生认为专业内容合适,36.0%的学生认为基本适合。80.0%的学生对教材语言表示满意,20.0%的学生认为还可以。从这组数据看,该教材的编写基本成功,能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3.2.4关于自编教材对学习的帮助情况68.0%的学生认为自编教材有助于理解组织学专业内容,24.0%的认为对内容理解帮助不大。说明双语教学对学生深入理解专业内容有一定作用。76.0%的学生认为自编教材对掌握组织学专业词汇的读写很有帮助,24.0%的学生认为有点帮助,说明教材有助于完成组织学专业词汇学习这一目标。76.0%的学生认为有助于熟悉医学英语思维,20.0%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总体来看,多数学生可通过自编英文教材深入理解专业内容、掌握专业词汇、熟悉英语思维。

3.2.5关于教材利用情况利用教材进行精读的学生占20.0%,泛读的占52.0%,看实验部分的占20.0%,用于复习理论课的占28.0%,查找专业词汇读写的占28.0%。关于教材完成程度,能完成一半以上内容的学生仅占48.0%,利用率不能令人满意。难以全面完成的原因中没时间的学生占68.0%,看不太懂的占36.0%。时间不足成为双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学生的耐心也有待磨练,同时需加强辅导。

3.2.6关于修改意见学生提出的修改意见主要如下:增加中文释义方面,较难内容加中文注解,某些文段注解简单中文,也有人要求全中文对照;专业词汇方面,定义要双语对照,词汇不仅在正文中出现;练习强化方面,每单元配套练习题;配图方面:学生认为该教材配上图会比较方便。其中要求增加中文注解和翻译的学生人数最多。

4总结

学生期望应用英文教材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组织学英文简读本》的编写基本成功,学生对教材难度、编排比较满意。应用自编英文教材,学生在不降低专业知识掌握水平的前提下,能掌握专业词汇、提升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熟悉医学英语思维,但仍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学生对教材基本满意但利用率不高,教材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分析原因在于以下3方面:(1)教材永远不可能完美。应根据师生反馈及应用经验不断完善,使之更适合学生特点和需要;对学生提到的配图、配题、配中文翻译,考虑编写辅导用书,内含全文对照翻译。(2)学生情感障碍。对医学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不清的少数学生加强引导,提高其认识;针对有畏难心态的不自信、焦虑的学生,尽量设计轻松的氛围;针对学生对教师依赖心理较重的情况,增加师生交流时间,积极辅导,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英语学习阶段,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时间不足。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处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入门阶段,词汇量大,同时学生基础差,翻阅英文教材速度过慢,学生时间绝对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基础医学英语课,系统学习基础医学英语。这3方面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情感障碍和时间不足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努力探索解决之道。

第3篇: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绪论教学体会

刘娟

(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是生物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量大。绪论课是教学中的第一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从发现、激发、保持、深化以及延伸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对绪论课的教学作探讨。

关键词: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绪论;兴趣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从宏观到微观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是生物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该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术语量大,涉及面广,需要记忆内容特别多,使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绪论作为教学的开始,是该课程第一堂课,也是师生的第一次相见,其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师后续的教学,也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兴趣就是学习者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绪论课上得好,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学习的重要性,还能使学生兴趣倍增,产生学好该课程的欲望[1]。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收到了一定成效,总结出该课程绪论教学的几点体会。

1备课充分,发现学生兴趣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这里的备课不仅指选用合适的教材、理解把握教材、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建构主义认为,离开了学习主体的建构活动不可能产生知识,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研究方法。在当前新教改环境下更注重以学生为本,因此教师更要充分备学生。一是备学生基础知识。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基础和理解接受能力,这将有助于教师合理掌握课堂进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学生刚刚学完动物学,课堂伊始,若从动物学导入,可以提问“前面已经学习了动物学,大家能举出几种哺乳动物吗?”“这些哺乳类动物都有哪些基本特征呢?”等等。通过循循设问诱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降低师生陌生感。同时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课程教学内容。二是备学生课堂情绪。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学生反应,调控课堂气氛,进而以合理的速度引领学习。比如讲解组织学和解剖学这两个概念时,若仅仅罗列叙述,前者对学生而言相对较陌生,如果从学生实验课常常使用的显微镜入手,学生印象会比较深刻;后者从解剖、剖割来着手,可轻而易举促进学生理解记忆。以这种方式给出的定义学生更容易理解,更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备学生反馈信息。高校教师课后大多会由于科研等原因没有足够时间答疑解惑,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与学生进行短暂交流,也可以通过建立公共邮箱、QQ群等方式集中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从学生中得到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兴趣所在,以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绪论课是激发学生对新课程向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课程学习重要性的最佳时期。古人云:善教者,学至于乐,则己不自制,故进也。也就是说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其进步是很大的。因此合理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绪论课内容丰富,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较多。一是谚语导入。比如讲解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时可以学生熟知的“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等着手,从吃饭细嚼慢咽引到胃,然后给出器官系统的具体定义,并且指出十大感官系统的具体内容将在后面的章节详细讲解。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二是结合具体事例。教材第二部分是介绍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史,如果简单叙述会显得枯燥乏味,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介绍近代人体解剖学创始人维萨里时,可强调维萨里与哥白尼齐名,是科学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这样学生不仅能了解解剖学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也会对这样的人物甚至课程更加感兴趣。我国解剖学发展历史悠久,关于宋慈的影视剧和文字记载都比较多,而且被多数学生所熟悉。教师在进入主题前可提及《大宋提刑官》中“滴骨亲”的剧情;《洗冤集录》详细记载了人体骨骼及胚胎等,而且它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这样的真实事例,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人体解剖学发展的曲折历程,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三是参与式教学,师生互动。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可能帮助他们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2]。解剖学专业术语多,学习起来困难大,且多涉及空间结构,大部分学生不能立即形成有形的认识,而多次讲解又显重复啰嗦。如果教师能合理示教,并引领学生到讲台互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仅把教学内容从抽象的图片引到真实的肢体,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兴趣。总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该课程至关重要。

3教学内容生活化,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持续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应以学生为主,真正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兴趣被大量分散,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普遍反感偏离实际较远的内容[3]。该时期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多数是初次远离父母,刚刚开始学习照顾自己,对身体健康比较关注。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目标就是传授人体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人体文化素质和健康保健意识。在讲解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学科分支时,教师可以给出——动物学在前,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为中,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居后,这些课程将会揭示人体的奥秘;神经生物学紧随生理学之后,它是生物科学专业最后一门专业课,是生命科学中的明星学科,将揭示脑的奥秘。通过以上讲解学生明确了从前继到后续贯穿前后共4个学期的专业课程链顺序,如果再加以分支——相关学科涉及免疫学、病理学、精神病学等,密切联系人体形态机能和卫生保健的“生命之树”课程图即全面展现。学生就会认识到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现普及人体科学知识、增强学生健身意识和提高疾病防控能力的课程目标[4,5],以及该课程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的纽带和桥梁作用。这样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又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保持了学习热情。

4课堂板书条理化,深化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多媒体教学盛行,其高效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学内容繁多而学时紧张的困难,用图片代替了教学挂图,可操控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6]。但是,也导致许多年轻教师只注重课件制作,整堂课依靠课件开展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教材中抽象复杂、枯燥晦涩的内容变得生动和直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好方法。但是仅仅使用课件展示教学内容,难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如果在课件使用的同时适时在黑板一侧写上板书,课程结束时,黑板一侧有紧扣教学内容的工整板书,不仅突出重点,而且条理清晰。一课一小结,一目了然,课程导入时的问题、讲解发展历程时的人物事例、师生的课堂互动再次一一呈现。如此精心准备的教学环节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学习兴趣,适应本课程的学习。

5教师知识渊博,延伸学生学习兴趣

绪论不仅是一门课的序言,更是该课程的缩影,看似简单但是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可谓涵盖了该课程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融会贯通全部教学内容,讲解起来得心应手。其次教师应合理掌握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正确理解教学大纲,把握教学重、难点,做到承前启后,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是起步比较早的形态学课程,但是随着电镜技术、分子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的发展,教材经5次改版,需要教师及时关注课程新进展,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最后教师上课时的精神状态、仪表等也非常重要。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绪论课时教师就树立起良好的教学形象,学生不仅会对教师信任和敬重,也会热爱该课程的学习。

通过这样的绪论课教学,学生普遍反映良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该课程是如此重要,与身体保健和生活实际又联系密切”。学生对这门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自然提高了教学效果。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