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县域旅游在区域旅游中的协作发展探究

霍彬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4

[摘要]县域旅游协作发展是旅游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制县级区域旅游规划过程中,由于不同专家制定发展目标的方法与思路不同,发展目标的内容与形式也存在差异。本文从总结县域旅游规划工作经验出发,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并就制定县域旅游业发展目标提出一点可供参考的思路与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县域旅游业;发展目标;协作发展

县域旅游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网络,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旅游区。把生态休闲旅游作为对低碳经济模式的积极响应,发展低碳旅游既有必要性也是可行的,将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特别是对于一些相对落后的山区县,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是挖掘内在潜力,实现跨越发展契机的把握。国内研究的切入点主要是区域旅游的一般理论开始,如区域旅游的协作发展,县域旅游品牌的发展策略研究和县域旅游产业链延伸的演化研究等课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和县域旅游发展的实践探讨区域,如低碳经济时代县域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研究、县域旅游融入区域旅游的典型实践研究和县域旅游转型中的存在问题、提升机制及途径等。相对来说,探讨县域生态休闲旅游具体实践的发展路径选择较少。生态休闲旅游作为一种天人合一的游憩方式,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的实现,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思维革命,正日益受到各国生态学界和旅游业界的重视而逐渐风行于世界各地。

1、县域旅游协作开发的基础

区域旅游协作规划是指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旅游经济实体利用和创造必要的条件,依据一定的目标、原则和制度,以实现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旅游要素的合理有序流动、协作各方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对协作区内旅游要素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流动加以引导和安排的行为。一般来讲,区域旅游协作的产生和形成离不开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即旅游景区间空间相互作用的互补增加效应(简称互补性)和旅游景区间交通联系的便利性和通达性,即可达性。按空间上是否连续,通常都是把中国区域旅游协作划分为板块型和非板块型两种,其中板块型在合作地区间空间上连续,具有共同的边界;非板块型合作地区在空间上不连续,没有共同边界。前者的合作基础主要为相通的文化传统、相似的旅游资源和相同的客源市场;后者往往基于协作双方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如内蒙古和澳门两地的协作。

2、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对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来说,县域经济总量与经济质量处于劣势,支撑经济发展的动力较弱,在人、财、物等方面相对落后,旅游开发和发展中,便出现诸如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定位不准确,旅游市场缺乏良性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其根源是经济基础差,没有解决好人、财、物要素的投入,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县域也无法在短时期内解决这些问题。一般来说,由于区域位置的原因,县域在历史上经济就相对落后,交通的落后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落后,在旅游发展中也影响了旅游的可进入性。因此,很多县域虽然拥有原始而神奇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由于可进人性差,旅游的发展市场较小,也影响了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县域旅游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网络,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旅游区。由于经济的普遍落后,县域在发展旅游中,尤其是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县域,将旅游定义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都期望通过发展旅游来带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因此,在旅游发展中只考虑本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相临县域旅游资源开发雷同,各自为政,恶性竞争严重等不利于大旅游发展的局势。区域旅游发展提出,县域依托于一定的核心旅游区,在区域旅游中加强与区域的协作,是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大旅游区发展的趋势。

3、县域旅游与区域旅游协作发展对策

3.1加强双向合作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每个区域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而是以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存在。加强区域联合与合作,形成区域旅游板块,共同提高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能力,是世界各国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21世纪以后,有关区域旅游合作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并且开始受到政府的关注。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已随着客观需要,开始率先在环渤海地区、南京及周围地区、环太湖地区、长江沿岸地带、闽西南等地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中越边界、中国与东盟、中非旅游合作更是拉开了国际旅游合作的序幕。县域作为我国区域旅游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单元,承担着与区域内、外合作的双重作用。这些大区域旅游经济合作能否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大区域内的县域旅游经济的合作。

3.2选择合适的目标体系

无论是总分目标体系还是阶段性目标体系,其中的总目标在内容上并无太大差别,二者也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适用于旅游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些县域旅游资源丰富、品位较高,旅游业发展历史相对较长,旅行社、饭店业、旅游景点等各个方面都比较成熟。因而统计数据齐全,各种资料完备,可以从旅游收入、就业人数、企业数量与规模等各个方面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具体分析,所以采用总分目标体系比较合适。而对于旅游业发展尚处于起始阶段的县域来说,旅游资源牙发、景区景点建设较为落后,县域内的旅游业尚处于自发状态,关于旅游收入、就业人数、企业数量与规模等方面的统计资料与数据缺乏。这类县域旅游规划最需要解决的是旅游业整体发展的问题,对旅游业所包含的具体各方面,虽然也要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但由于数据、资料的缺乏,不可能制定的太细,只能对此有大体概括与展望,所以最适宜采用阶段性目标体系。

3.3提炼旅游发展目标

不同的发展目标由于担负的责任、包含的内容不一样,在确定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时需要根据资料、数据做出符合其特点的概括与提炼。总目标是对旅游业在未来几年发展总的要求,应该是最精炼的,概括性与指导性强。分目标则要表述县域旅游业在各领域内所要达到的水平,可依据分析计算出来的经济指标对一些分目标进行具体量化,在表述分目标时应当注意与总目标保持一致。阶段目标首先要对规划分期、对每一阶段的时间间隔处理好,合理分配所要完成的任务,并保证最后阶段任务的完成应能达到总目标的要求。在表述的方法上可以采用文字性描述为主,以数据预测为补充的方式,并要注意不同阶段间发展目标的衔接。

县域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不但规定了县域旅游业的奋斗方向,而且对旅游配套产业的发展也提出要求,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规划编制工作者应当摒弃制定目标的随意性,严格按照科学的思路与方法来确定县域旅游业的发展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钱益春.区域旅游协作的理论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4

[2]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J].经济地理,2014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