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婷
(河西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摘 要:汉语古诗词是作者情感、思想写照的浓缩,短短数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强烈情感。叠词在古诗词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使诗词的意境更加形象、生动。本文在探讨叠词在汉语古诗词中的功能作用以及汉语古诗词中常见叠词的分类的前提下,分析了“三美”理论关照下如何实现含叠词诗词句的“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翻译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古诗词;叠词;翻译;“三美”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185-02
汉语古诗词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沉淀的结晶,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是诗词作者浓郁的情感、丰富思想凝练的再现。把这种情感浓郁、含蓄、冼炼的语言用另外一种语言完美、忠实、优雅地再现出来,其难度可想而知。许渊冲就诗歌翻译提出了“三美”理论,即“音美、形美、意美”。他指出:“‘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的‘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①诗歌的翻译既要达意,又要使译文的体裁、韵律与原文的保持一致,更是难上加难。许渊冲认为译者“应尽可能发挥译语优势,也就是说,尽可能利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以便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②
一、汉语古诗词中的叠词
叠词是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在诗词中起着描形、摹色、拟声和使音韵和谐的作用。“叠词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意完全相同的词重复使用”。③如“纷纷”、“款款”、“落落”、“寄寄”、“啾啾”等叠词在诗词中的应用既可以使诗词描绘的景象生动逼真,也可以使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起伏有力。叠词在诗词中常以副词、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形式出现,来铺排语势、加强语义、增添诗歌的内涵。汉语古诗词中的叠词分为:单叠型(AA)、双叠型(AABB,ABAB)、部分重叠型(ABB,AAB)。或从音韵方面将叠词分为三种:叠音词、叠韵词和双声词。④英语中也有叠词,但是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并没有汉语叠词在诗歌中作用那么丰富。黄锦华将英语的叠词粗分为两类:词的重复和音素的重复。⑤
二、汉语古诗词中叠词的英译
叠词在古诗词中的出现,无形中增加了诗词英译的难度,“英译汉语古诗词不可能完整地再现原文的外形‘美’,那么,抓住原诗最值得表现的‘美’点,并尽力表现它,就成为成功翻译这首诗的关键”。⑥要抓住诗词中叠词这一“美”点,把这个“美”点在译语中“等意、等音、等形”的再现出来是诗歌翻译的难中之难。本文将从“三美”的理论来审视汉语古诗词中叠词的英译,并分析汉语古诗词中叠词的特点,探索为了实现“等音、等形、等意”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一)音美
汉语古诗词“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声音的和谐张大语调的和谐”。⑦尤其是唐诗对韵律有严格的要求,讲究押韵,句式工整,而且注重对仗和平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达意而失形,或保形而弃音,很难做到神形兼备。下面分析译者在不影响原诗词的风格、意象和美感如何再现原诗词的“音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寄寄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这首诗在创作时诗人用了十个叠词,借助音节复沓将山、水、风、雪、情组成整体,渲染幽冷寂寥的境况,折射出诗人超然物外旷达的心境。如何在译文中把复沓的音美和叠词所表达的浓郁的寂寥之情表现出来,是译者翻译是再现“音美”必然要考虑到的因素。
拟声词是诗歌中常出现的一类叠词,诗歌中拟声叠词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强诗歌的音乐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可以使诗歌描写的景物生动逼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入其境。下面诗歌中的拟声词就使描绘的景物生动形象,让读者感觉鸟就在身边鸣叫,微风拂过面颊,树叶纷纷落下,以及织布机的扎扎声和木兰的叹息声,使读者仿佛生临其境。如:“啾啾常有鸟”,译为:“Chirp, chirp I often hear the bird”;“淅淅风吹面”,译为:“Gust by gust across my face”;“无边落木萧萧下”,译为:“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扎扎弄机杼”,译为:“Click, click, on the loom she weaves”;“唧唧复唧唧”,译为:“Alack,alas!Alack,alas”。诗词中的叠词仍然是“叠词以叠词见之”,⑧这些叠词不但拟声而且还包涵着作者浓郁的情感,所以采纳单词的重复或是以介词by的平行结构来翻译,可以使拟声叠词的译文既保留了原文中的“音美”,读起来有如读诗歌原文的感觉,铿锵有力,声声入耳;还可以传递原诗词中所蕴含的饱满的情感,增强译文的形象性。
押韵是用同一韵母的字,形成悦耳的读音,让诗歌更富有音律美的一种修辞方式,是增强节奏感和音乐性的一种手段,也是诗歌追求音韵美的表现。汉语古诗词中也以音素重复的叠词来增强诗歌行内的节奏感,达到音韵的和谐。“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⑨译者在翻译时要更加注意叠词的韵脚,才能翻译出诗歌的音韵美。下面的诗歌中所含叠词在诗行中起了押韵的作用,如:“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译为:“Songs and flutes upstairs- threads of sounds, In the garden, a swing where night is deep and still.”译文为了保持原文的乐感,采用了重复元音/i:/来再现原文的音乐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中“迢(tiao)”和“凋(diao)”押iao的尾韵。译者通过意译“迢迢”,保留了原文的韵脚,使译文也押韵。“Green mountains loom afar and streams off flow,Fall’s gone but grasses in South still well grow.”中flow和grow押韵,使译文读来如同读原文的感觉。
从以上诗歌中叠词的处理来看,译者为了保留诗歌中拟声的叠词除了在译文中找到对等词汇直译外,还采纳了复沓译法来处理拟声的叠词,以及意译来再现原诗中叠词韵律美,使诗歌译文节奏工整对仗,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二)形美
“形美”是针对诗歌的格式而言的。汉语古诗词,尤其是唐诗的创作是遵循一定格律的,译文很难再现诗歌原文的“形美”。如许渊冲翻译的杜甫的《曲江二首》:
Long,long the pathway to Cold Hill;
Drear, drear,the waterside so chill.
Chirp, chirp, I often hear the bird;
Mute, mute, nobody says a word.
Gust by gust winds caress my face;
Flake on flake snow covers all trace.
From day to day the sun won’t shine;
From year to year no spring is mine.
通过复沓译法,把原诗中的八处叠字呈现出来,前四句的叠字形式通过重复再现,后四句的叠字则通过介词短语来表达,与此同时还押了尾韵,使译诗和原诗在音韵以及意境方面达到了等似的效果,语言表达简洁明快。
(三)意美
诗歌的翻译贵在“传神达意”,把诗歌创造的意境美、含蓄美传达给译语读者是诗歌翻译的首要目的。诗歌“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为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之矣”。⑩可见诗词的翻译中意境的翻译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诗词翻译要再现原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中叠词的使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朦胧、更含蓄、更抒情,所以古诗的译文也应该注意语言的含蓄、朦胧。如“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其中“安安”表示“安定安逸”,“碌碌”表“劳碌奔波”。显然,在英文中并无对应之词,所以无法直译,而且直译也无法更好传达原诗的意境美。译者采用了同义词反复的方法,采用两个形容词近义词的并列,译为:“For the winners, peace and comfort. For the losers, tiring toil.”就译出了与原文同等的效果。再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以叠字重复表达了悲苦凄凉、孤寂痛楚的处境与心情,表达了词人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悲痛情怀。国内外的译者在译文时为了传递原诗的“意美”,采纳了不同的译法,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大多数译者都采用了叠词复译和同义词的方法再现了原诗的叠词,如Kennth Rexroth,杨宪益和林语堂的译文都朗朗上口,再现了原文的音韵美,但是他们的译文忽略诗歌朦胧、含蓄的意境美,使译文直白,而且情感不如原文强烈。先较而言,许渊冲的译文:“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使用平行结构和并列结构来译原文中的叠词,使作者的悲伤之情朦胧、含蓄的再现出来,而且what I miss和what it is更留给读者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向读者传递了原文含蓄、模糊的意境美。
叠词是汉语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的修辞手段,叠词在汉语古诗词中的应用能让诗词所表现的景物、声音更加生动、形象、逼真,能够铺排语势,使语言抑扬顿挫,使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更加丰富、强烈,使表现的意境更美。然而诗歌中叠词英译对于译者来说是一项艰难地任务。若想把叠词在原诗词中的这些功能作用移植到译文中,使译文读者阅读时能够像愿与读者一样,体会诗词作者抒发的情感,感受诗词作者所描绘的景物,可称之为上乘译文。“三美”理论是检验诗词翻译的重要的标杆,最要的是对“意美”的再现,其次才是“音美”和“形美”。为了使“三美”齐备,可行的翻译方法是仿译、单词复沓译法和短语翻译。这些翻译方法即可保留原诗词的音律美,还可以使所绘景物跃然纸上,可以适切地再现原作的意境美。
注 释:
①许渊冲.再谈“意美、音美、形美”[J].外语学刊,1983,(4):68.
②许渊冲.再谈《竞赛论》和《优势论》—兼评《忠实是译者的天职》[J].中国翻译,2001,(2):51.
③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07.
④俞真.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叠词及其英译[J].外语研究,2000,(3).
⑤黄锦华.简论汉语叠音词的英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1).
⑥穆诗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154.
⑦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175.
⑧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⑨朱光潜.诗论[M].北京:三联出版书店,1984.
⑩吴淡如.且听人间词话[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