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双水平正压通气;持续正压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067
在新生儿临床上, RD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主要的发病群体为早产儿, 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这种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早产儿的肺部发育不成熟, PS不足, 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 患儿会出现广泛肺泡萎陷和肺顺应性降低的情况。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为了研究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最佳方式, 本文对经鼻BiPAP模式联合PS与经鼻CPAP模式联合PS模式治疗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旨在为抢救早产儿RDS探讨一种无创、有效的新治疗手段。现将本院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于本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78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RDS诊断标准[1]。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9例, 观察组采用经鼻BiPAP模式联合PS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经鼻CPAP模式联合PS模式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的胎龄为28~34 周, 出生日龄为0~13 h。
1. 2 纳入标准 ①胎龄和出生日龄分别<34周和13 h, 并在出生后早期出现呼吸困难且进行性加重伴低氧血症。②通过临床和胸部X线都证实患儿为Ⅰ~Ⅲ级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并且患儿家长都同意接受PS治疗, 并签订了同意书。在选择研究对象时, 已经将患有先天性呼吸道畸形、肺出血、气漏、宫内感染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湿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以及Ⅲ~Ⅳ级颅内出血的患儿排除在外。本文的研究符合伦理学标准, 并得到批准。
1. 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积极给予保暖、控制患儿惊厥、防治患儿脑水肿和预防出血等常规治疗, INSURE操作步骤:患儿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PS(固尔苏, 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 批号H20080428, 剂量
200 mg/kg)——气囊加压通气(5~10 min)后拔管, 继予无创通气。对照组给予CPAP呼吸支持;观察组选用美国Bird Products公司无创正压通气Infant Flow SiPAPTM 装置, 给予BiPAP呼吸支持。两组患儿目标氧饱和度为85%~93%, 按需调节参数。
1. 4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呼吸频率、发绀等情况);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氧合指数(OI)]等情况;治疗成功率;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
1. 5 疗效评价标准 将评价标准分为治愈和无效两个等级, 治愈主要是指患儿各种临床症状基本全部消失, 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血气分析结果以及胸部X线片诊断的结果都有大幅度改善。无效是指患儿各项症状, 如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青紫等, 都没有获得明显的改善, 血气分析以及胸部X线片分析结果没有得到改善, 甚至出现了加重的情况, 需要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观察组临床疗效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
2. 2 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PaCO2、PaO2、OI 1 h、12 h、24 h
均优于对照组(P<0.05)。
2. 3 观察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2. 4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RDS属于一种进行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 主要是因为PS合成与分泌不足而引起的, 其发病率非常高, 死亡率也非常高[2]。对患儿以及家长都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 因此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PS替代疗法联合机械通气是救治早产儿RDS的传统方法, 虽然这种方法可以明显的降低死亡率, 但是对患儿会造成严重的创伤, 如气压伤、容积伤、BP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重要问题, 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减少上述并发症, 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近年来无创通气技术治疗NRDS在临床中应用得越来越多[2, 3]。对于RDS 早产儿, 目前认为应尽量采用无创呼吸支持, 主要的技术为INSURE技术[4] 。INSURE治疗方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不但可补充PS, 减轻肺泡萎陷, 改善肺顺应性, 还可利用无创呼吸机提供的呼气末与吸气时压力, 提高肺泡通气量和换气量, 减少患儿自主呼吸做功和PS的消耗, 其目的是在有效治疗NRDS的同时减少使用机械通气, 降低气道损伤, 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最早使用的无创通气模式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NCPAP 作为治疗NRDS 最早使用的无创通气模式, 可使气道在整个呼吸周期保持一定的扩张状态, 增加跨肺压力, 防止肺泡萎陷, 减少PS 消耗, 改善肺的顺应性, 明显降低了BPD 的发生率[5], 目前CPAP作为无创呼吸支持模式联合PS替代疗法治疗早产儿RDS效果显著, 但有些较严重的RDS患儿治疗失败率较高, 需再次予机械通气。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联合PS在早产儿RDS治疗中的应用
字数:1167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3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BiPAP模式为无创通气模式中的一种, 在CPAP基础上增加了一定频率的吸气正压, 该压力被传输至下呼吸道, 增加潮气量和每分钟通气量, 提高气体交换。BiPAP模式在每次呼吸时给予患者吸气相和呼气相不同水平的气道正压, 从而较之于CPAP有更强的呼吸支持作用。本资料结果显示采用PS 联合BiPAP 治疗早产儿RDS的临床疗效和动脉血气结果显著优于PS 联合CPAP 治疗的患儿, 观察组正压通气、用氧时间及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 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6, 7]。
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在早产儿整个呼吸周期, BiPAP均提供一定的正压, 克服气道阻力和肺弹性阻力, 增加患儿肺顺应性, 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开放, 防止肺泡萎陷, 改善弥散、通气、换气功能, 提高患儿血氧浓度;能扩张萎缩的或将萎缩的肺泡, 能有效减少消耗PS 的作用;稳定患儿胸壁活动, 防止患儿出现气道塌陷, 降低呼吸道阻力, 减少呼吸做功;保持正常的肺泡功能残气量, 增加肺泡稳定性, 减少患儿肺泡渗出液体, 增加患儿呼吸驱动力。
综上所述, PS 联合BiPAP治疗早产儿RDS临床疗效确切, 疗效优于PS联合CPAP, 不良反应少,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95-398.
[2] 章爱莲, 金松华, 张佩华. N-CPAP治疗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临床观察.浙江临床医学, 2008, 10(1):39.
[3] Lodha R, Menon PR.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children: Fortunately uncommon. Crit Care Med, 2012, 40(12):3325-3326.
[4] Sweet DG, Carnielli V, Greisen G, 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管理——欧洲共识指南2010版.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0, 25(6):378-380.
[5] 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61.
[6] 许红.两种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儿科药学杂志, 2012, 18(11):9-11.
[7] 舒桂华, 朱玲玲, 徐翔, 等.不同正压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中国患儿科杂志, 2012, 27(4):2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