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外语类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洪巧

摘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范畴内,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一直都是其重要议题,外语类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其对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本文选取外语类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对外语类大学在师资队伍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推进外语类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进程,从而提高外语类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外语类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必然离不开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外语类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主要以培养语言类、应用型人才为主,这些人才既要具有高水平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更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外语类大学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可见,加快外语类大学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进而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外语类大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师资队伍国际化的界定

本文中研究的高校师资队伍是指从事纯属“教师”系列的教学工作者。对于师资队伍国际化,谢斌和郑文主张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界定[1],倪雅则认为师资队伍国际化是指建设一支有跨文化教育背景的教师队伍。[2]尽管学者们对师资队伍国际化的阐述有所区别,但本质上都强调师资队伍国际化的跨文化性,注重教师国际化能力的培养。据此,笔者设定以下几个指标对外语类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发展程度进行考量:从学校视角来看,衡量指标主要指高校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即引进与培养人才的数量;从教师的视角来看,衡量指标则主要指高校中外籍教师所占的比例及本国教师中拥有国际教育背景或在国外获得文凭的优秀人才数量。

二、外语类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引进的外籍教师数量不多,高水平外籍专家更是少之又少

外语类大学依托外语学科的优势,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形式比较多元化,外籍教师的数量理应比其他学校更多,然而笔者通过统计全国八所外语类大学中外籍教师的人数,发现结果并不乐观。在各个外语类大学中,外籍教师在专任教师中所占比例并不高,只有广外的外籍教师比例达到15%以上,其他学校外籍教师所占比例都不足10%,可见外语类大学所具有的外语学科优势在引进外籍教师中没有体现出来。

在外籍教师总体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能够长期在外语类大学从事教学、科研的外籍专家数量则更少。尽管外语类大学为了吸引外国学者、专家来校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而进行了不懈努力,但结果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者仍以短期交流为主,长期在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的还很少。这给外语类大学组建国际化的学术梯队和科研团队造成一定困难。

2.对本土教师的国际化培养数量少且质量难以保证

外语类大学在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方面主要表现在鼓励或支持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交流等方面,但这些项目一般有人数限制,所以通过这些途径培养的教师数量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语类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同时,本土教师国际化培养的质量也难以保证。首先,本土教师赴国外学习交流时间很短,而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提升的空间较小。其次,尽管学校给予本土教师出国学习交流一定的资助和支持,但选择去哪个国家、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是教师的自主行为,学校对本土教师出国学习交流缺少总体规划,也难以对教师的选择严格把关。由于信息不对称,如果教师所赴学校没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不仅不利于教师的国际化培养,甚至会产生消极影响。最后,对教师学习交流的效果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学校对教师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的提升以及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难以进行考核和评价。

3.在国外取得文凭的本土教师数量有限

在国外攻读学位,相对于其他学习交流形式来说时间较长,学习质量有保证,通过几年的学习,能够培养教师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国际现状和趋势,提高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协作、创新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于提高外语类大学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十分重要。尽管近几年来在国外取得文凭并回国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也有一部分人员充实到外语类大学的教师队伍,但总体来看外语类大学中具有国外学历的教师比例仍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外语类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发展。

4.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在各学科中发展不平衡

师资队伍国际化在各学科中发展不平衡在外语类大学中表现非常明显。在引进人才方面,不管是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还是一般外籍教师,大部分都分布在语言类等重点学科,外语类大学中非外语学科和一些新兴学科由于处于发展阶段,学科平台不高,几乎没有外籍教师,更难以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加盟,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在培养人才方面,语言类学科教师由于在外语的听、说和读、写方面具有的优势,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比较多,非语言类学科教师由于语言的限制,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难以与高水平专家、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开展科研活动和研究重大课题等。因此,在外语类大学中这些边缘学科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

三、加快外语类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1.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在全球范围引进高层次人才

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能够分享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科研方法,还有助于外语类大学了解并掌握相关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进展,并且,国际知名专家能够产生名师效应,将更多的知名学者吸引到我们的师资队伍,这对加快提高我国外语类大学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外语类大学必要时可以采取超常规措施,在全球范围内重金聘请世界知名学者和学术大师,使他们长期在华从事教学与科研。

2.重视外籍教师的招聘工作,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对于外语类大学,实现其师资队伍人员结构国际化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重视并加强外籍教师的招聘。一方面外语类大学可以积极参加国际人才招聘会,组队到其他国家招聘海外教师,扩大我国外语类大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外籍教师了解各个学校的招聘信息,拓宽外籍教师的来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内现有外籍教师的独特优势,拓宽与海外人才联系的渠道;通过海外工作联络处,与海外留学生组织、华人华侨社团、海外媒体等建立联系,及时发布海外人才需求信息并广泛传播;还可通过中介机构或猎头引才。

3.全面规划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

培养与引进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两只手”,外语类大学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必须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在现有师资队伍基础上,结合学科特色和比较优势按需引进或培养。外语学科要重视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培养,形成鼓励争取国家公派、用好配套资助、支持自费公派等多种派出渠道有机结合的选派模式,全方位提升青年教师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教学科研竞争力,为良好的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打好基础;非外语学科,引才的同时更要为海外知名学者建立长短期聘用机制,注重海外学者国籍、文化背景、专业知识的多元化,在学历层次、专业结构等方面提升并完善外教师资队伍,拓宽整体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为学校注入新的力量。

4.完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加强联系并规范管理

外语类大学应完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海外学习交流的人才进行规范化管理。目前已有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其他学校可参照成立相应机构,对人才赴海外学习交流进行规范化管理,针对不同的学习和交流形式制定相应的计划和任务,明确考核标准,便于在其回国后对其学习交流的效果进行考核,同时,在其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应定期与他们联系,了解其学习交流情况,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5.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非外语学科教师的外语水平

在教学及科研的国际化交流中,外语是基础,教师想要顺利地开展国际化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因此,外语类大学应充分利用外语优势,开设外语培训班,由外语类教师对非外语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尤其是加强针对外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外语综合应用水平,从而为国际化的学习交流创造条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谢斌,郑文.广东高师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探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倪雅.地方综合性大学师资国际化的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1(8).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