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晶
湖南农业大学
[摘要]党的十八召开以来,为贯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会议精神,我国高校开展了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从而为解决问题,提出有效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
继党的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中又再次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各高校通过开设生态文明相关课程,开展生态文明相关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生态、关注环保,生态文明意识得到明显的增强,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也明显提高。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现,我国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调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不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的教育工作也逐步趋于全面发展,我国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也逐步提高,但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一般处于浅层,并未对生态文明的本质和规律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知。生态文明教育是有目的地将社会所要求的生态价值观念灌输给其社会成员,并通过社会成员自身的内化,形成生态文明意识。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认知大多仅仅停留在一些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并没有将其内化为生态文明情感和意志,没有形成稳定的生态文明心理机制和思想品质。
2.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当前国内大的环境的看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制定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考核指标,从而使许多高校把生态文明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并没有付诸行动。就一些已经开设相关生态文明教育的高校来说,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的也是少数,更多的是许多高校开还未能设生态文明选修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也没有纳入生态文明的内容。从以上这些情况不难发现,我国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高校对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完善
首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式不够丰富。目前在许多高校中,对于已有的先进教学设备,如网络、多媒体等,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除了开展课堂内的讲课之外,也没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保教育活动,未能让生态文明意识寓教于乐;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教育结合度不高,没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社会生态环保实践,培养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能力。
其次,许多高校并没有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高校各门课程教学任务中。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传承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坚力量,生态文明素质是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中重要的思想素质之一。为此,把生态文明教育列为高校育教育的重点环节进行主抓是十分有必要的。
最后,没有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对相关教育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因为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只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显性教育,忽视了教育环境的隐性教育。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从优化教育环境,打造生态校园着手,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隐性教育作用。
二、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起步较晚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后党和政府多次作出一系列与此相关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并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的六大特征之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强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之一。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由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不长,人民自觉地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这在客观上影响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
2、我国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经验不足
我国部分高校目前虽然已经启动了生态文明教育,但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实践经验严重不足。据调查,当前开设生态文明教育必、选修课的高校还相当少,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生人数所占比例相当小。由此可以看出,各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还未能制定一套相应的、完整的生态文明课程评价体系,不能从多元的角度出发,定期对被评课程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价判断,从而没有形成发展合力,这必然制约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健康发展。
3、我国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制度不健全
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建设是保障。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不长,经验不足,制度建设滞后,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国家在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制度规范时,还没有明确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其中。各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依据仅仅是党的文件,还没有一部关于生态文明的教育法规出台。个别高校虽然率先制定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一些规定,但还不够系统,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经费和师资都缺少制度保障。
4、相应的社会支持体系不够完善
一方面生态文明舆论的引导力度不够强,对于生态文明教育专题宣传覆盖还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政府对于生态文明事业方面的各项投入不高,高质量的生态文明主题的公益场,如主题公园或者展览馆相对较少。此外,不同校区之间交流并不多,针对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问题也没有定期举办相关交流活动,没有做到资源的共享共建。
以上种种原因,必然导致生态文明教育开展过程中产生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深入分析这些原因,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使生态文明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
[2]孙丽,孙大为.论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喻名峰.论生态主义法律观念下权利共同体范围的拓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7,(5).
作者简介
曹晶(1989—),男,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