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承 朱敏敏 朱玉霞 李晓
摘要:本文对中美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以期借鉴美国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完善中国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美国某大学和南京某大学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400名大学生,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是:美国家庭、社区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上发挥的作用高于中国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美国大学生在若干艾滋病基础知识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上的正答率要高于中国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在艾滋病歧视态度和歧视行为得分上,美国大学生高于中国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在性行为保护上,美国大学生较中国大学生更为安全,差异有显著性。中国要借鉴美国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优化自身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本国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美;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启示
大学生性生理逐渐成熟,正处于性观念和性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性行为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已成为艾滋病传播和感染的易感人群[1]。在全国艾滋病感染报告病例中,大学生感染者人数持续上升,国内15 至24 岁的青年学生感染者占全部艾滋病感染者的比例,已由2008 年的0.9%上升到2012 年的1.7%[2]。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曾有过性行为的青少年的比例稳步提升。然而,归功于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美国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不断提升。本文对中美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探究中国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与美国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相比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中国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本次调查分别抽取了美国某大学和南京某大学各200名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 份,问卷有效率100%。在年龄分布上,中国组平均年龄20.6岁,美国组平均年龄21.9岁。在性别分布上,中国组男生102名(51%),女生98名(49%);美国组男生73名(36.5%),女生127名(63.5%)。
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问卷参阅国内外文献设计。问卷主要涉及三大方面:(1)社会人口学信息;(2)艾滋病相关知识;(3)性健康行为。调查问卷中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包括三大项目,分别是艾滋病基础知识、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艾滋病歧视态度,每个项目由10小题组成。
美国组的问卷由在美国做高级访问学者的教师发放,中国组的问卷由南京在校大学生发放。均要求受调查学生独立、客观、认真填写问卷,填写完后现场收回,装入密封袋。
3.统计方法
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等。
二、结果
1.家庭、社区在中美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比较
学生与父母交流和与朋友交流分别设有5个题目,答案分别为从不、有时、经常,得分分别按照1、2、3赋值,满分分别为15分,得分越高,说明与父母或朋友在涉及爱情和性问题上越愿意交流。中国大学生与父母交流的均值是7.9,美国大学生与父母交流的均值是8.7;中国大学生与与朋友交流的均值是11.3,美国大学生与朋友交流的均值是11.8,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美大学生与朋友交流的均值都比与父母交流的均值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大学生成长的社区(从小生活在其周围的人群)总体上对待性的态度上,中国大学生所在社区对性持中间立场和开放态度的占38.5%,美国大学生所在社区持对性持中间立场和开放态度占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
⑴艾滋病基础知识的知晓情况。60%的中国大学生和79.5%的美国大学生在“性爱后沐浴将降低AIDS的感染率”的问题上回答正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射精前的液体携带HIV”、“已开发防止人们感染HIV的疫苗”、“预测在未来两年AIDS可被治愈”、“未携带HIV也可能HIV抗体检测呈阳性”这四道题上,中国组大学生正确回答率均高于美国组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⑵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在“共用牙刷可能传播HIV;身体摩擦不会感染HIV,除非对方皮肤破损;正式合法的献血对献血者不存在感染HIV的风险”这三大传播途径问题上,中国大学生的知晓率高于美国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咳嗽不传染HIV;HIV可通过蚊子或蟑螂传播;与患有AIDS的人嘴部接吻可能会被感染HIV;与感染HIV的人共享食物可能感染HIV”这四大传播途径问题上,美国大学生的正答率高于中国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⑶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情况。在艾滋病歧视态度和艾滋病歧视行为上,得分越低表明越严重,反之,则较好。在艾滋病歧视态度上,中国大学生得分为0.3,美国大学生得分为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艾滋病歧视行为上,中国大学生得分2.4,美国大学生得分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性健康行为
在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上,中国大学生为18.8,美国大学生为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性伴数上,中国大学生1.7个,美国大学生2.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一次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大学生上,美国大学生有67.4%使用了安全套,中国大学生有51.5%使用了安全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美国社区对大学生性问题比中国社区更为开放包容,美国大学生也比中国大学生更倾向于同自己父母、朋友聊爱情和性问题。这可能与美国开放包容的移民文化有关。美国大学生较中国大学生而言,会更主动与他人聊天获取性相关知识。在最有效获取性健康/艾滋病知识的方式上,中国大学生选择的前两位分别是专业知识网络(50.5%),故事短片(43.5%),说明中国大学生目前主要通过大众媒体获取性/艾滋病相关知识,与相关调查结果相一致[3][4],这说明学校、家庭、社区在中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上发挥作用不足。有必要借鉴美国综合性学校健康教育中的密歇根课程模式[5],加强学校和社区、家庭等主体的多维健康教育互动,推广由学校、社区、家庭等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健康教育模式,形成由学校、社区、家庭由点到面的全方位社会健康教育环境支持体系。
中国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生理卫生知识、青春期知识、艾滋病和其它性病知识需求同脱节的健康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中美大学生在最想知道的有关性健康的话题上,生理卫生知识(中国:69.5%,美国:40%)、预防艾滋病或其他性传染疾病知识(中国:50%,美国:32%),位列两国大学生最想了解性健康知识的前三位,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大学生性健康知识需求较美国大学生旺盛,可能与中国大学生接受健康教育知识与实际需要脱节有关,学校传授的泛泛而谈的健康教育知识难以满足中国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健康教育现实需求,这与有关报道类似[6][7]。因此,提高中国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的适用性,更加注重健康教育模式的可操作性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途径。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艾滋病歧视态度与艾滋病歧视行为都比美国大学生严重。这可能与中国高校在大学生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上不到位,以致中国大学生缺乏对艾滋病的必要认知,加重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和歧视行为。唯有将艾滋病反歧视教育融入我国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中[8],培育我国大学生正确的艾滋病认知观,我国大学生艾滋病歧视行为的才会得到根本改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芳,许燕平.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9):1029-1030.
[2]吕诺,颜瑜.中国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不断上升[N].新华每日电讯,2013-12-01.
[3]贺素磊,韩玲,等.我国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及模式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11):1021-1023.
[4]习青华,周小军,等.大学生艾滋病性病知识现状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028-4029.
[5]张莹,王建平.美国综合性学校健康教育:密歇根课程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6,33(02):70-75.
[6]张幸,何平,等.杭州市男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健康研究,2013,33(06):404-406.
[7]马迎华,王超,等.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需求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04):300-302.
[8]徐亚吉,周传力,等.中国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04):487-48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社会心理视角下青少年新型毒品滥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作用方式与干预模式”(项目编号:71203098)和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重点项目“中美大学生重大疾病预防教育模式差异性研究”(项目编号:201410300044 )]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