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石龙坝水电站工业遗产保护初探

孔芳芳 诸锡斌

摘要:石龙坝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水电站,开创了我国利用清洁能源的先河,促进了云南工业的发展,体现了科技对社会的贡献。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遗产,现阶段对于石龙坝水电站的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本文从石龙坝水电站的历史、价值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保护石龙坝水电站,最终提出对于石龙坝水电站工业遗产的保护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工业遗产;保护;石龙坝水电站

工业遗产保护运动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

工业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工业遗产保护。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城镇化的迅速加快,导致一大批具有重要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的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已经或正在被大量拆毁,还有一些虽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但是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石龙坝水电站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石龙坝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40公里之外的西山区海口镇螳螂川畔,螳螂川是滇池的下游河道,也是滇池唯一的一条泄水通道,从滇池出口到平地哨一段,河道平缓,平地哨以下从滚龙坝到石龙坝一段,坡陡流急,集中落差约32米。明崇祯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38年,徐霞客游历于此,写道:“峡中螳川之水涌过一层,复腾跃一层,半里之间,连坠五六级,此石龙坝也。”石龙坝水电站就是以滇池为天然调节水库,利用该段较为集中的落差兴建的引水式水电站。它是中国最早修建的第一座水电站,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国水电事业百年历程,是“中国水电的鼻祖”。

一、石龙坝水电站的历史概况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国的封建主义大门,各帝国主义开始在华抢占利益,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石龙坝水电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的中国,并没有水电站,即使是在上海、广州等一些发达城市已经有了火力发电厂,水利发电还未曾有过,更不用提依然使用着祖辈留下的煤油灯生活的西南边陲——云南。

1908年法国人为了掠夺我国的水利资源,向清政府提出在滇池出口螳螂川建设水利发电厂的要求,这一举动立即激起了云南边疆各族人民的反对,但是积贫积弱的清政府,已无力兴办水电站,为了保卫国家利益、民族资源,爱国主义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水电站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建设。

于是,1908年昆明街头的一则官方告示称:“今有法人企于我滇池出口之螳螂川办电,为吾国吾民之权利所在,为壮我民族之实业,经与云贵总督府初议,拟由本省官商合资自办。兹鉴政府财力所限,如愿意入股集资者,不分卑贱多寡,望即与劝业道索函取章,共促办电早成。”

1910 年云南第一个民族资本企业——商办云南耀龙电灯公司成立,公司成立后便开始着手筹建石龙坝水电站。公司成立后,经多方探访,最终通过德商开办的礼和洋行,花费10余万银元购置了一套西门子公司生产的240千瓦水轮发电机。

发电机机件通过船运从德国运至越南,再经滇越铁路运到昆明。之后,300多人的运输队分三路:小型机件由人背马驮走陆路,大型机件在大观楼装大木船、中型机件在得胜桥装小船走水路,运至海口的中滩、平地哨。上岸后,机件被搬上滚木,前由水牛牵引,后由人手推杠撬,穿过荆棘丛生的小道运至电站机房。短短7公里的路程,运一次大件要花费一个半月的时间。

石龙坝水电站从1910年开工建设到1912 年建成,历时21 个月、耗资50 万银元。

二、石龙坝水电站工业遗产的价值分析

1.科技价值

工业遗产见证了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机器设备、工艺流程、工业企业建筑物等中,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为以后的科技发展产生了启迪作用。石龙坝水电站最初安装两台德国西门子·舒克公司(也就是现在西门子公司的前身)制造的240千瓦水轮发电机和德国海登海姆的伏依特公司生产的水轮机,虽然与现在动辄几百上千万千瓦的装机量相比,显得微乎其微,但在当时确是引领中国走向水能发电的领路者,无论是从建筑设计还是机械工程方面,都无疑是中国最先进的,无论是在技术还是科技方面都体现出重要的价值。

石龙坝水电站的建立,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他们抛弃了祖辈世代流传下来的煤油灯,用上了电灯,当地人亲切的称之为“自来月”。电厂的修建还促成了云南第一座自来水厂的建立,以及为云南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电力资源,促进了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2.社会价值

石龙坝水电站坐落在螳螂川上游,风光秀丽,远离了城市的喧闹与繁华,厂区建筑依然沿用了古朴淡雅的风格,最早建立的第一车间全部是由天然条石垒成,拱门上悬挂着一副石刻对联:上联机本天然生动力,下联器凭水以见精奇,横批皓月之光。这幅对联虽只有寥寥几字,却概括了石龙坝开山炸石,筑坝修渠,各族劳动者披荆斩棘,挥洒汗水,克服艰苦条件建设电站的场景。而那台百年发电机的轰鸣,仿佛在诉说着它所见证的历史变迁。在电厂内有一座供职工休闲的小池塘,名为“飞来池”。抗战时期,石龙坝水电站由民用转为军工生产和昆明防空警报电源供电,1939年—1941年,日军为破坏云南电力供应曾四次轰炸石龙坝水电站,都未能得逞,石龙坝水电站的工人们依然坚守岗位保持电力供应。这座飞来池就是日军轰炸后所留下的炸弹坑,现在的飞来池幽静舒适,鸟语花香,只有那副对联记录着日军的暴行“上联电站虽小历史悠久开中国水电之始,下联水塘不大成因奇特记东瀛入侵之证,横批飞来池”。

石龙坝水电站体现了中华儿女的艰苦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三、石龙坝水电站工业遗产保护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1.水电事业蓬勃发展,石龙坝水电站渐退历史舞台

我国的水电装机总量2010年突破两亿千瓦,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水电大国,从螳螂川到长江、黄河,从石龙坝到二滩、三峡,中国不仅是水电装机总量第一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水电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石龙坝水电站作为发电之用,无疑已经无法再创造辉煌的成绩,石龙坝水电站现今虽还可以发电,但仅是依靠发电来维持自身的发展显然不能进行可持续发展。

2.宣传力度不足,民众对于石龙坝水电站了解甚少

云南是一个旅游业发达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旅游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已经逐步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对云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迅速发展的旅游业还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减缓了云南近几年在机构改革、企业职工分流方面的压力。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吸纳了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但社会对于石龙坝水电站的认知度普遍不高,许多世代在昆明居住的当地人都不了解自己的家乡还有如此令人骄傲的工业遗产。

3.相关法规文件及保护利用程序欠缺

我国关于工业遗产保护问题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条文更是欠缺。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针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与工业遗产保护较为密切的只有2006年国家文物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但其仅是一个通知,没有权威的法律效力。通知只是对工业遗产保护做了原则性规定,对保护主体、保护措施、各地方政府等职责等没有说明,对违反行为也没有惩戒性规定。也就是说即使工业遗产被蓄意破坏,司法机关在追求其责任时也无据可依。

四、石龙坝水电站工业遗产保护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改善交通条件

要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石龙坝水电站。2008年12月12日,昆明市政府为石龙坝发电厂“水电博物馆”举行揭牌仪式,2010年8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云公民共同为“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揭牌。石龙坝水电站定位为“文物、教育、旅游、发电”四位一体功能,但是客流量并不大,前往参观的受众多为学校或单位组织的活动,石龙坝水电站虽然距昆明只有40多公里的路程,但是交通并不便利,没有直达班车,下了高速公路,要经过一段被大货车碾压得坑坑洼洼的老公路,再穿过一个名为青鱼村的小村庄,才能到达石龙坝水电站。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改善交通状况,可以开通直达班车,并拍摄关于石龙坝水电站的宣传片及相关海报,在公共场所做宣传,提高石龙坝水电站的知名度,吸引市民、游客前往参观。

2.制定相关规定,完善立法体系

我国关于工业遗产保护起步较晚,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以及法律保护条文,尤其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工业的衰退,城市功能的重新规划,导致大量工业遗产拆除或面临拆除的危机,例如著名的沈阳铁西区产业类历史建筑就在开发中被完全销毁。

2006年4月18日由江苏省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无锡市人们政府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此次论坛上正式颁布了《无锡建议》,标志着我国首部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宪章性文件。应加快制定针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条文,以法律的形式维护工业遗产的合理保护,对于破坏工业遗产的行为要严惩不贷,进一步促进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才能使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之路走的更加具有保障。

3.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

大多工业遗产都是已经被退出历史舞台,被现代工业所取代,一般不会再维持原有功能,但是石龙坝水电站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依然还在发电,如今石龙坝水电站并入了华电集团,所发电进入云南电网供应地方用电。这也正是石龙坝水电站所独有的优势,可以在保存利用其原有功能的同时,发展相关旅游项目,改变现在单调的参观形式,让游客可以在感叹历史的同时,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场所,感受远离城市喧嚣的安宁。

在此迅速转型和激烈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工业遗产保护的责任,工业遗产不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包袱和累赘,而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薛丽琴.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以简子沟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9:2.

[2] 姜晔.工业遗产保护初探[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9月第32卷第3期,49~52.

[3] 杨玲.因滇越铁路而成就的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J].博览史话,2008年11月.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