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丰1,2
(1.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2.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技师分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技工院校如何搞好课程教学是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技工院校机械类课程在机械专业中很重要,本文重点探讨技I院校机械类课程信息化教学现状以及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机械类课程进行融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技I院校;机械类课程;信息技术;融合
DOI:10.16083/j. cnki. 22 - 1296/g4. 2015. 08. 03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 2015 )08-0085-02
我国教育很早就与信息技术进行接触,比如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出现、课程的设置、计算机技术在各类教学中的应用等。但是计算机技术对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却不明显,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没有从本质上发生改变,对我国教育的优化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好像成了有它不多、可有可无、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谈不上其对教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有多大。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走访、调研发现.95%以上的教师都参加过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如教学软件应用、计算机基础操作、网络课件的制作等,但是最终的培训结果并不是很理想。
一、技工院校机械类课程信息化教学现状
目前,技工院校教师的各类教学设计按照学校要求虽然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但设计的过程既要考虑到学生、教师、信息技术、多媒体,又要考虑课程知识、学习效果等多种因素。绝大多数教师缺乏先进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路,教学过程设计仅是一种形式,来应付学校检查,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课堂教学设计上,从而忽略了课前教学准备的过程和学生进行自学的过程。技工院校教师在进行机械课程教育教学设计过程中基本是围绕本次课堂教学内容来实施,较少关心学生的预习和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课外业余时间来关注学习。从目前技工院校教师信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现状来看.96%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仅是停留在课堂上,而且绝大部分只是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环节上运用,如图片、图形、声音、视频等。还有些条件较好的技工学校尝试运用网络教室来完成课堂教学过程,其也只是教学形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教育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多数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公开课、评优赛、教研等活动中。要想让技工院校所有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正确地认识和使用信息技术,的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具前瞻性,尤其是教育理念更要适当超前。课堂教学仍然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好场所,应尽可能让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地发挥作用。
二、将机械类课程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信息技术在技工院校机械学科中的普遍运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促进了教学方式、教育教学结构的变化。机械课程信息化教学着重以培养学生的识图动手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加强信息技术与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的整合。课题组成员在认真听取和收集大量优秀课例的基础上,将机械类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方式归纳总结为“创立课堂情境一组织交互活动一加强拓展训练一开展评价运用”四个步骤。
(一)创立课堂情境
信息技术是学习环境的创设工具,利用网页或课件创设与新认知知识密切相关的情景,激活学生原认知知识,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机械课程教学目标通常有“听、识、绘、议”等四方面要求,“听”主要是听教师讲课,“识”主要是学生识图,“绘”主要是学生自己进行绘图,“议”主要是师生互动,进行讨论。课堂相应的教学内容应包含文字、语音和视频等不同媒体的信息,但是在传统的教材中,有关图形的操作方法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一体化的教材,只能是教科书、视频两者各自独立的形式。多媒体以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一体化电子教材使学生置身于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其注意力马上被这些活泼、有趣的画面吸引住了,学习兴趣高涨。例如:在进行“机械制图”三视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各种代表物体的三面视图样式,使学生在虚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也有了较感性的认识,有利于他们今后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同时,媒体教学能把文字、声音、动画等集于一身,赋予教学信息传播以交互功能,使教者自得其乐,学者轻松愉快,学生对机械课程产生较大的兴趣。
(二)组织交互活动
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自学的工具,并利用专业课教师提供的专题网站、网络课件或校园网资源进行探讨研究、协作学习,使得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机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寻找好的学习方法。在多媒体设施的帮助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得很好,教师与学生进行现场技能演示,有的时候学生之间展开户型比赛,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另外,学生发挥其想象力,联系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对某些机械专业问题进行讨论,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地对机械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加强拓展训练
因材施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要在过去传统教学中同时满足后进生、中等学生和优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是做不到的。而在现阶段信息化社会中,这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却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水平把相关机械学科的预备知识及需要的拓展知识整合成有机的整体,利用计算机超文本特性设置与预备知识相关的热键以及和拓展知识相关的热键即可。这样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优等生想多学,后进生学不了”的教学难题,又有助于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拓宽机械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开展评价运用
在机械课程教学中倡导实施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开放性的评价,其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技工院校中,优秀的评价方式注重的是对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学生在机械课程的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提高自己。好的评价方式会对机械类课程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院采用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对机械类实践课程实行“分项考核,综合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机械专业学科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机械产品基础知识,并根据多媒体所提供的图画来编写产品加工程序,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交流,或是利用人机之间的交互,由计算机对其知识水平进行评价。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评价中逐步学会思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智力水平,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可以成为自主学习的工具,同时也是学习环境的创设工具,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技丁院校机械课程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