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导入与思考

纪东琪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作为工学结合的高效载体,在实现高职培养目标、教学实施与管理、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构建、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系统的工程,关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建设与思考也将成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今后教学改革中的主旋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职能;工作室建设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37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82—02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纪东琪(1976— ),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环境空间艺术。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导入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办学规模、培养环境、生源素质、市场介入、社会认同等问题的存在加大了新形势下高职办学的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改也在随着整体环境的变化进行着大胆的尝试与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依据市场的需求,依托专业体系与培养目标的需要,在项目与工作情境驱动下进行教学设计,构建能力层次分明、交叉共融的教学平台。工作室是教学、校企合作、实践实训、项目制作、技能竞赛等方面的综合载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艺术设计专业综合教学体系。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室教学模式的限制,提高了教学环节中的开放性、共融性,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充分与实际工作情境接轨的教学环境。

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

(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知识与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真实、典型的项目介入为教学核心,项目的制作过程具备典型性、完整性、程序性、实践性、科学性的特征。项目的导入为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项目制作行业标准、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结构以及明确的专业能力要求。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项目来强化并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并将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渗透到项目制作中,实现即学即用的教学效果。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判断自我知识结构的欠缺方向与岗位能力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可以根据设计项目以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尝试并利用多种渠道进行自我补充与完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教学运行的过程中,在项目执行的支撑下,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转化,体现了巨大的优势。

(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专业基础薄弱,自信心不强,很多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中有一定的偏好与倾向。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能力教育模块,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特点与个性诉求,在项目设计制作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的角色。同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弱化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明显界限,打破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项目的参与者与执行者,都是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设计团队成员。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这种团队关系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改变了学生以往填鸭式的知识接受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三)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特有的工作氛围、团队化合作意识、竞争机制融入到项目制作的工作情境中。这种真实的工作情境促生了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建立意识;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课程设计与项目制作紧密结合,并进行渐进式的、循环式的、滚动式的培养,从而使由团队意识、意志品质、责任意识、商业意识、服务意识构成的职业综合素质得以逐渐养成。

三、工作室初建阶段的困扰

工作室制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导入阶段,虽然其打破了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将学生从教室引向工作室,实现了教学模式在教学空间转化上的突破,但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建设的高度上来看还任重道远,从工作室的建设到工作室制教学体系的形成还需要大量的思考与实践。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初建阶段,容易出现教学组织形式与管理组织形式不匹配、工作室制教学宏观掌控不足、教学资源与社会资源引入不到位、高职教学意识不易在短时间内完成统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团队建设不完善、工作室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完善,延缓了工作室制教学体系建设的进程,无法完全体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四、对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团队需要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观念

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地明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动转变教学思维,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二)建设以双师结构为主的教学团队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一线工作领域的实践经验,能够将两者在教学环节与项目设计环节中灵活穿插,能够将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高度结合,同时应具备教师与设计师双重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建设以双师结构为主的教学团队不但是工作室制长期发展、建设、完善的关键,也是推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施的核心力量。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是一个系统、全面、科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导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各种能力的培养。但作为教学的平台与载体,要充分实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价值,就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科学、突出艺术设计专业属性、遵循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符合艺术设计专业职业类型与层次定位的课程体系。

(四)加深与行业市场的结合程度

行业市场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提供了工作情境模板,为工作室提供了工作程序与管理模式的参考,也为工作室教学向市场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导入阶段,只有积极与企业建立良性的合作关系,整合行业资源与教学资源,才能创造有利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发展的外部环境。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专业教学中一种积极的尝试。它具备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使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更趋一致的有效途径,而科学、全面、系统地建设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则具有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凯.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张书华.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舞台,2011(12).

[3]童江涛.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4]楼玮,何征.初探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和现实意义[J].包装世界,2013(4).

[5]曹小东.试论工作室制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