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浅析人口素质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影响——以海南农村贫困人口为例

贺东建袁军

摘要:论文主要以人口素质的几大构成指标为理论主线,以人口素质对海南农村贫困家庭的具体影响为研究对象,深刻分析了提高农村贫困家庭人口素质的迫切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口素质;农村贫困家庭;影响

一、人口素质的概念

迄今为止,关于“人口素质”和“人口质量”概念的界定,国内学界大体上有两种说法,北京大学张纯元教授在其著作《人口理论教程》中指出:人口质量是人体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这一定义与中国《人口学词典》关于“人口质量”概念的界定一致,在学术界影响较大,经常被广泛引用。另外,人口学家梁中堂教授和前苏联学者巴兹勒夫对人口素质概念的界定相同,认为人口素质是人口构成体系的总和,包括年龄、性别构成、人口健康状况构成、业务技术熟练程度构成等,他们两个对人口素质概念的界定相同。北大人口所穆光宗教授认为,人口素质即人口质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口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人口素质的高低与人口的组合结构有关,一般来说,科学合理的人口组合结构会产生较高的人口素质和人口质量,同时其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力也较强,这些观点得到了国内其他人口学研究者的普遍认可和借鉴。

通过梳理学术界关于“人口素质”概念的阐述,笔者认为人口素质亦称“人口质量”,是反映人口总体的质的规定性的范畴。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作为量的规定性的人口,主要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性别比例及其他可用数量来衡量的特征。作为质的规定性的人口,主要是指人口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能力,一般有人口的身体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及经营管理素质等指标构成。人口素质由个体素质和社会素质构成,个体素质是指个人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身体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不同的个体素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综合形成社会人口素质。个体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及职业构成等因素影响着社会人口素质的形构成,社会人口综合素质又反作用于个体人口素质的形成,良好的社会人口素质有利于个体人口素质的提升,起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作用,低劣的社会人口素质阻碍着个体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破坏作用。

二、人口素质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具体影响

1.身体素质差加重了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

身体素质好是脱贫致富的必备条件。海南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健康问题非常突出。以琼海市农村贫困人口为例,从户主的健康状况来看,老弱病残问题突出。有半数以上的贫困家庭的户主有小病或慢性病,有7.4%的贫困家庭的户主是残疾。农村贫困家庭的年龄明显老化,10.7%贫困户的户主年龄超过65岁。大多贫困户都是老少人口所占比例较大,缺乏劳动力人口,经济收入低。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不利于贫困农户增强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也很难抓住改善自身境遇的机会,家庭经济收入就会减少,很难脱贫。身体素质差还会减少家庭其他成员的教育,从而长期影响到家庭收入的提高和生活状况的改变,并且可能会使贫困家庭陷入“健康不良——贫困——缩减教育投资——人力资本素质降低——贫困——健康不良”的健康贫困陷阱。①

2.科技文化素质弱限制了农村贫困

家庭增收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剩余的劳动力是农村贫困家庭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质量、摘掉贫困帽的重要途径,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直接受劳动者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近年来,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任务非常艰巨。2009年,海南农村仅有7%的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比全国平均比例要低12.1个百分点。而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已经达到了55.8%,河南是30.1%,四川是34.4%。由于海南当地农民的技术技能素质适应不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海南的一些工厂企业如药品制造企业、采石厂、海汽等公司需要从内地招揽员工。调查中发现,琼海不少贫困家庭的户主或子女在内地沿海一带务工,由于文化素质低,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大多数劳动力只能从事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低的行业。有些出去不到半年就打道回府,适应不了外部环境。由于缺乏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技能,满怀希望进城寻找打工赚钱机会的农民工面对一些企业的加薪招工,只能望洋兴叹。

3.政治文化素质低削弱了农村贫困

家庭成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农民的政治文化素养的高低与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的制约,边远乡村的农民对于参与民主活动的观念比较淡漠,对民主的需求也处于较低的层次上。在调查中发现:25%的农村贫困人口对村委会选举活动不感兴趣,只要自己能成为扶贫对象,认为选谁都一样。在他们看来,民主就是,当生活上有困难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纠纷矛盾时,领导干部能公正解决,维护好自身的权益,从不积极主动去参与村委会的选举活动。课题组成员在重点访谈中发现:贫困家庭人口的参政意识远远低于非贫困家庭的参政意识,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户,对村委会选举活动较感兴趣,有较强的知政、参政、议政需求。

4.思想道德素质落后阻碍了农村贫困家庭脱贫的步伐

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阻碍了脱贫致富的步伐。美国现代化研究专家英格尔斯指出“: 落后和不发达也是一种国民落后思想心理状态。国民的思想、心理和精神被牢固地锁在传统思想意识之中, 就构成了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②一般来说,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农民的思想观念也比较落后。海南农村贫困家庭一般都是多子女家庭,“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的思想仍在影响着他们的生育行为,不生出男孩绝不终止生育,这些思想和行为深深影响着家庭生活经济状况。会山镇是琼海市的重点扶贫对象,近年来,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贫政策,会山镇居民的收入已接近琼海市居民人均收入8000元左右,照理来说早已摘掉贫困的帽子,实际上,会山镇仍是扶贫的重点对象之一,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民思想传统落后,认为读书无用,送子女上学还比不上修套房子实在,没有好好利用手里剩余的资金去投资增值。抓不住促进个人发展和创收的机会,就很难带来个人财富的增加。虽然近几年来,琼海市政府在扶贫方面采取了很多优惠的扶贫政策,向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投资不少,但最终还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

三、提高农村贫困家庭人口素质的迫切性

1.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海南农村贫困家庭经济增收问题的根本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力要素具有非同质性,素质低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素质高则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条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尤为重要。③海南省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大省,充分发挥“无病区”和绿色热带农产品的优势,必然会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业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社会效益高的战略产业,它的发展繁荣既要受到来自自然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还要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海南岛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之一,每次天灾都会给海南岛的农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受历史传统的惯性和自身素质的制约,至今,在海南农村贫困山区,农民的观念以至行为模式,仍没有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农民的市场经济和市场主体意识明显欠缺,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有限,大多只能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埋头苦干而非巧干,缺乏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适应市场的能力,通常勤劳不能致富、增产不能增收甚至血本无归的现象时有发生。经济收入低影响到贫困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他们的消费支出还停留在满足吃、穿、住、行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方面,提高人口素质是促进农民增收,缩小村民贫富差距的突破口。

2.提高人口素质是推进海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农民的住房有了翻新,道路有了拓宽,收入有了增加、环境有了绿化,更重要的是农民的综合素质要有新的变化。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海南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素质现状还满足不了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素质需求。在海南农村,“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生育观念不仅对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带来困难,而且给有限的生存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农民贫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更是精神上的贫困。在海南中西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农民仍持有保守、落后的生产生育观念,“等、靠、要”等消极、懒惰思想严重,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较浓;心理失衡、仇富情绪仍然存在。

政府必须制定提高贫困农民素质的举措,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不是成为间接的、被动的接受者,在主观上做到“我想富起来”“我会富起来”“我有办法有能力富起来”。这样建设的农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3.提高人口素质是加快海南农村贫

困地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几年来,海南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产业结构层次低,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力还不足,缺乏高素质人才,城镇化水平为5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区人口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乡镇普遍规模偏小,平均镇区人口仅为1.12万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农民文化层次不高,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增强增收能力机会较少。海南未来城镇化的推进必须摒弃传统的“快速、集中、粗放”的方式,坚持走“集约型、智能化、绿色、低碳”新型城镇化道路,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贯彻实施海南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一重大战略措施的有效途径就是提高农民素质。

4.提高人口素质是释放海南农村贫困地区内需潜力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社会由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转变,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将在内涵、结构与规模上发生深刻的变化,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需求向发展型需求、由物质性消费为主向服务性消费为主转变。④在这个特定社会发展背景下,海南省未来5-8年消费升级的潜力与提升空间巨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谈到消费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将增长0.76个百分点,巨大的内需潜力、尤其是消费需求潜力,是未来5—10年我国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并将决定未来10 年的增长前景。有效释放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不仅对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亦将起到重要作用。释放海南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内需发展的红利,必须促进老百姓就业,提高经济收入,而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是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必然要求。

引文注释

①曹燕.中国农村公共健康投资研究[N].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120.

②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3,4.

③金兆怀,冯靖媛.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提高问题的思考[J].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三册),2006.

④迟福林.以改革红利释放发展潜力[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3(71):12.

(作者单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琼海市长坡镇政府)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