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关政府等部门对人才需求也渐渐加大,对人才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求也越来越多,而现今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公开考入制度下,人才选拔程序长,效率低,且适岗情况不明朗,已造成政府部门用人紧张、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因素之一。为弥补用人的不足,各级政府部门都采用了聘用、借调等方法补充人员。而对聘用、借调人员在单位存在同工不同酬,干多不得多,干少也没少拿,在编人员不干活专“指挥”聘用人员做工等种种不平等现象。如何通过一系列改革,从根本上解除这不公平现象呢?2011年以来,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从立于人才的新高度出发,变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实行全员聘用(任),实施了定岗定薪、岗变薪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双轨”管理、绩效考评等一系列新举措,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分配制度不完善、机制不灵活、人浮于事的问题,建立领导能上能下,工资福利能高能低,有激励、有约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打造一流干部队伍,创造一流效率,争创一流业绩,推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大发展。
一、人事制度改革总流程图
1.什么人,什么职务,什么管理
目前在开发区的工作人员有:机关公务员、事业编人员、聘用(编外)人员,职务有:档案正科、聘任正科、档案副科、聘任副科、科员、工作人员(指编外人员,档案在人才托管)、协管员。自2011年以来,开发区就实行档案封陈,打破身份壁垒,全员聘任、同台竞聘,这样编内、编外人员都同在一个平台,只要通过个人努力奋斗,都可以走上科级领导岗位。那么如何对这些不同人员身份及职务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呢?经过摸索和实践,提出了“双轨制”管理,即实行职、岗分离,任与聘分离,档案职务和聘任职务“双轨”运行。
2.如何定岗,什么管理
定岗:设定了领导岗位、科员岗位和协管岗位,领导岗位有:正科领导和副科领导岗位,取消非领导岗位。实行全员聘用、定岗定薪、岗变薪变、双向选择、一年一聘制度。但现实中又存在非领导职务(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这些人又如何处理呢?在双向选择中,如果现任非领导职务可以竞聘同级别或下一级别的岗位,即主任科员可以竞聘正科领导岗位也可以竞聘副科领导岗位和科员岗位;副主任科员可以竞副科领导岗位和科员岗位。如果竞上领导岗位,就相应领取该岗薪酬,如果落聘为科员岗位,在薪酬设定中,科员岗又分为主任科员级、副主任科员级和一般科员级三种,聘到科员岗的非领导,原是何级别,就领取该级别的薪酬。如果现任是领导岗位,在双向选择中落聘,又如何处理?在编人员按相应的级别改非,留存档案,作为档案职务,档案职务作为下年参加“双选”的级别参考依据,薪酬按就高档次发放;非在编领导落聘,解除所聘任职务,不再保留原级别,薪酬按新聘岗位发放。
3.什么定薪,如何运行
以岗位责任定薪,责大薪大,责小薪小。岗位责任横向分部门责任,根据各部门在开发区发展中承担的职责与工作量,划分为一类部门、二类部门和三类部门。一类部门是与市各类考核指标直接挂钩的部门,好比如“第一产业”,二类部门好比“第二产业”;三类部门好比“第三产业”;纵向分岗位级别,共六种级别,依次为:正科领导级、副科领导级、主任科员级、副主任科员级、科员级、协管员级。薪酬设定上分基础工资、季度绩效、年度绩效,一类部门岗位绩效奖在原来的基础上乘以1.2倍;二类部门岗位绩效奖在原来基础上乘以1.1;三类部门岗位绩效奖在原来的基础上乘以1。岗位级别薪酬设计上设计明显的“层次感”。实行定岗定薪,薪随岗变,薪绩挂钩,绩效考评。(如岗位级别薪酬对比图所示)
4.如何建立绩效考评制度
建立单位(部门)绩效和个人绩效立体考评机制。部门绩效引入:服务对象实名评议、相关职能部门评议、领导评议、职能指标评议、效率指标评议五位一体评价机制;个人绩效实行部门内民主评议。绩效考评实行每季一评,结果作为部门、个人的绩效工资依据和个人提拔、晋升、降级、调离、解聘等任用参考。
二、“双轨”制概念
“双轨”制:即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同台竞聘,实行职、岗分离,任与聘分离,档案职务和聘任职务“双轨”运行。档案职务按照领导干部任用有关规定执行,按照正常的晋升程序;聘任职务依照个人能力、特长、态度、责任心等现实表现执行,当然也要符合干部选拔的相关规定。档案职务与聘任职务双轨运行,如同人的左右手,档案职务是阴、是虚权、是外部衔接;聘任职务是阳、是实权、是内部运行;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一内一外相得益彰。
三、优缺点分析
1.优点
(1)实现人才平等。全员聘任(用)后,一是实现了人才最大化平等,体现尊重人才、维护社会公平的正能量。二是进一步打通了用人渠道,实现机关公务人员与事业单位人员双向流通。三是给聘用人员一个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更有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
(2)促进社会就业。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紧缺时,可通过发布招聘形式,公开向高校和社会招聘各类人才,弥补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考的不足,同时为往届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3)促进人才成长。一是全员聘任、双向选择为人才成长提供公平、公开、竞争的平台,在竞争的环境下发现自己的不足,迫使改正缺点,努力上进。二是双向选择解决了人才流通不顺的问题,使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岗位历炼,加快成材、轻松成材。三是在聘用制下,工作人员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考公、考干,积累工作经验,在成为国家公务员、国家干部之前已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4)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定岗定编定职不定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选岗,岗选人,双向互选,自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5)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一是打破身份界限,引入外部竞争,实行聘任(用)制,给体制内领导干部形成压力,增强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鲶鱼效应”。二是定岗定薪,岗有薪差,岗变薪变,并且一年一聘,使能者上、庸者下,发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三是通过双向选择自由组合,部门班子得到了优化,人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意愿提高,改变以往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少数干部难指挥、难管理的被动局面,各岗位上的人员更加珍惜通过竞争得来的岗位,都有在新岗位上大干一番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队伍的干事氛围和凝聚力得到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6)有效提高执行力。实行绩效考评,建立和完善岗位考评机制,按照有权必有责、权责相匹配的要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制和绩效考核制;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把个人绩效奖与部门考评结果挂钩,与个人工作实绩挂钩,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导向作用和约束作用。
(7)有效解决“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问题。一是进的大门对外敞开,多途径引进人才。开发区外的人才可以通过开发区的公开的人才招聘,面试进入;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政策进入;可以通过公考考入等等,较公务员考入制度灵活高效。二是聘用体制下,通过双向选择,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有效解决了公务员体制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三是根据岗位职责的大小把岗位分为科员级、副主任科员级、主任科员级、副科长级、正科长级等级别,现任正科聘在副科长岗位的按副科长核算岗位绩效奖,聘在科员岗位的按主任科员核算岗位绩效奖;副科聘在科员岗位的按副主任科员核定岗位绩效奖。不仅实现了职务上的能上能下,还在待遇上也体现了能上能下。扭转了等提拔、等改非、等退休的慵懒思想,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8)有效破解官僚主义作风问题。全员聘用、定岗定责后、双向选择、一年一聘后,每个人的“仕途”是平等的,聘用人员和在编人员同台竞争,通过公开选拔竞上岗走向领导岗位。对这个岗位的每项工作任务都要尽早、高效、认真地完成,没能做到这点,下年这个岗就不是你的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官威”,助增了责任与服务意识,是一把刺向官僚主义的“利剑”!
2.缺点
(1)加大了运行成本。一阴一阳的双轨制运行,增加了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量,从而增加了运行成本。
(2)易造成人事档案混乱。编内人员,在此编聘到彼岗位,就会出现虚职和实职之分,出现年度考核登记总结工作和档案所在的工作不一致,易造成人事档案混乱而出现“造假”现象。
(3)易造成推御责任。一年一聘制度下,易造成责任的“断裂”和法律效力的断点,从而出现推诿扯皮,推御责任,难以追究现象。
(4)易出现“拉帮结派”问题。双选制度下,如果我跟哪个部门领导熟,我就去哪个部门,结果会形成用人唯熟、唯亲问题。
(5)增加吃空饷的机率。所任职务和所聘职务分离,如果监督管理不到位,易出现“在职不在岗,吃空饷”或“在职在岗,职务工资和岗位薪酬,双薪双收”等问题。
(6)增加劳资纠纷案件的发生。实职和虚职的出现,同样会有实薪和虚薪的出现,在某条件下会极易产生劳资纠纷。
四、各地实践的“双轨制”相关报道
1.人民时评:期待良性的干部晋升“双轨制”— 深圳的“双轨制”
前不久,深圳市纪委书记谭国箱说,该市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试点实施“双轨制”。所谓“双轨制”,就是除设立行政职务系列外,还设立业务系列轨道。对机关干部定期进行考核和晋升,让他们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和工资待遇,广大干部的升迁不必都走行政职务这个“ 独木桥”。这的确是一项新的改革举措,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深圳市之所以开展“双轨制”试点,重要的原因在于:一是行政职务数量有限,很多优秀干部走不上这条轨道,不利于我们凝聚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二是这个单一的行政职务轨道,让机关干部莫不争相走之,结果就很容易出现跑官要官等腐败现象。
“双轨制”的设立,在力图克服上述弊端的基础上,也有其科学和现实的根基,是政府工作发展进步的需要。这是因为现代政府职能,一方面越来越理清明晰,主要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主要方面的职能集中,担任一定行政职务的领导干部担负着相应的职责;另一方面,具体形成决策意向等和落实有关职责,又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只有领导能力而没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则不足以胜任。这就造就了事实上的机关干部履责分工的“双轨”。而在政府部门中,这两方面的人才又都是广泛存在的,“双轨制”就此做出进一步的确认,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因此“双轨制”的积极意义,首先就在于多设了一条轨道,干部就多了一条人生事业的发展道路,行政职务的单一轨道形成的弊端在理论上有望消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官本位”意识,实现价值选择的多元化。其次,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推进建立现代的科学履责的政府。其三,有利于各类人才的正常任用与晋升,使他们各安其位,各尽其能。目前在许多地方,有的干部在专业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认可其本人和进一步激励后来者,有关部门只好提拔他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然而,他们有的却不能胜任,甚至因受行政事务所限,很难再在专业领域像以前那样创造成就,这就是人们常常慨叹的:一个平庸领导诞生了,一个杰出专业人才消失了。
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双轨制”能不能很好地推行下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慎重行事,力求“双轨制”的科学性、有效性,向着有力推进政府工作、凝聚和激发干部才智的良性方向发展。
其一,考究“双轨制”,觉得它有点类似于一般专业技术单位的行政职务与技术职称,走不了行政职务,可走技术职称,技术职称的待遇比照相应的行政职务。“双轨制”的业务轨道就类同于技术职称途径。鉴于现行职称的一些弊端,“双轨制”不能走因人定“岗位业务待遇”的老路,而应当根据政府各职能工作的需要,因岗定人。这样,就能有效防止待遇职位的无限膨胀,防止人浮于事,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其二,业务系列轨道毕竟不同于行政职务系列轨道,走业务轨道的干部能不能直接向行政系列转化?如果都能直接转化,势必造就一批新的官僚,其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如果明确规定不能转化,从道理上来说也不现实,这样就会埋没一部分具有领导和行政才能的人。那么,有没有科学的界定和一定的比例?
其三,要很好地发挥业务轨道的作用,我们还需要思考,是让业务轨道处在从属于行政轨道的位置,还是让他们相互独立发展,又互相联系和比照?业务轨道应当提升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高度,才能让广大干部不再对行政轨道趋之若鹜,而认业务轨道亦是正途?如此等等。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清楚了,我们才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创建“双轨制”,目的是从政府工作的需要出发,推进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发展进步,激励和促进各类干部切实干好本职工作;而不是为了多提拔干部,让更多的人都能当或虚或实的“官”。把握了这一点,“双轨制”就更值得我们期待,就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2.南京的“双轨制”
前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严格规范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的意见》,将对编外人员“开刀”,采取总量控制、公开选聘、实名制管理等措施。
我国究竟有多少编外人员?迄今,尚没有公开资料显示详细的统计数据。但“编制内”、“编制外”导致的“正式工”、“临时工”双轨制用人模式,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河南审计部门2009年曾进行过一次排污费的专项审计,结果表明,6 县(区)环保局实有人员765人,但财政供给人员仅159人,只占总人数的20.8%,而自收自支人员也就是编外人员,占总人数的79.2%。
与编外人员“膨胀”呼应的是,编外人员违规事件高发。延安“临时工城管”打人事件,已不是今年媒体曝光的首起“编外人员”违规事件。此前,遂宁女城管长期公车私用去小区打牌;辽宁省西丰县委“豪车书记”的“临时工”司机私自开车去酒店……如果再向前追溯,往年类似案例更多。
对于种种乱象,南京将采取的做法是总量控制,不论市级机关,还是事业单位,任用编外人员必须向市编制办报批,行政机关编外人员不得超出行政编制的10%。同时将使用编外人员较多的部门——公安、城管等,作为重点,要求制定实名制管理、薪酬待遇标准、分级管理等具体办法。此外,所有编外人员公开选聘。“用上世纪的编制,干新世纪的活”。
专家认为,旧编制制度造成吃空饷、编外人员大量存在,进而导致公权力使用不规范。南京的上述做法,是否能应对编外人员“乱局”?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等专家认为,对比现行的行政编制制度,南京做法有所突破,但根治编外人员“乱局”,亟须编制制度改革。
■ 对话
“有的事没人干,有的人没事干”新京报:为什么编制内无法满足需要,大量聘用编外人员?
竹立家:编内、编外的双轨制用工模式,应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如此。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市场的配置作用,编制管理能够满足公共机构的人力配置需求。但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对政府部门的职能不断提出新要求。可不少地方的事业单位编制,还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以城管为例,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组建机构,城管的工作职责达到了100多项。可编制卡得很严。承担的是21世纪的工作量,使用的却是上个世纪的编制,小马拉大车,这导致一些单位被迫大量使用编外人员。
新京报:但有的单位有人在“吃空饷”。
竹立家:对,比如前不久曝光的“河道所所长儿子领空饷”事件。而正是因为河南叶县河道管理所的编制,22年来核定过两次,才给了这名所长徇私的机会,让自己的儿子从15岁开始,领六年工资。类似事件,还有不少。总之,目前一些单位“有事没人干”;一些单位是“有人没事干”,聘用编外人员的目的在于,“替代”编内人员的工作量,由编外人员把编内人员“养”起来。总之,当前编制制度沿用了几十年,不再是遴选人才有效途径,无法满足现代社会需求,造成种种问题。对临时工的管理、给的待遇都不到位。
新京报:如何看待出了事,都是“临时工”干的?
竹立家:还是编制管理滞后造成的。跟端“铁饭碗”吃“财政饭”、进了“保险箱”的编内人员相比,编外人员是临时的,非正式的,机动性、流动性很强,这就对用工管理提出了挑战。比如城管协管员、交通协管员等等,势必接触到一些公权力,管理不到位,违规是必然的。另一个方面是,编外人员也面对同工不同酬等不公平待遇。编制内与编制外,不仅仅是工资、福利、退休金等方面有差距,有的单位还对编外人员设置了很多发展限制,比如不考虑提职普升、职称评定。
新京报:那么编制制度应该如何改革?突破点和难点在哪?
竹立家:合理的公共机构用人模式,应该只要权责一致,就不存在编外人员问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建立一个岗位能上能下,单位能进能出的人事制度。今年全国两会后推进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现正在制定各部委的“三定”方案,定岗、定编、定职能。这也有利于解决编外人员问题。但目前改革难度很大。以事业单位改革为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虽然已经启动,但是,由于许多单位对编制内外人员实行区别管理,引发了关乎社会公平的问题,如“编外”人员是否适用养老保险政策、单位是否为“编外”人员缴费、“编外”人员个人养老金依据什么计算等等,亟待破题。
3.网上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双轨制的思考
人事制度双轨制是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的瓶颈,其核心是事业单位领导岗位“官本位”和以此为基础的福利待遇固化。上级任命的领导有行政级别,有官员身份,可以随时和党政机关的相应级别岗位对接,除非严重违纪渎职,级别基本上是能上不能下。而聘任制领导则大不相同,如不能续聘,则一切待遇退回原状,直至解聘辞退。这和任命制下的领导完全不同。普通员工有编制和没编制在养老待遇方面的区别也是泾渭分明,一个参照党政机关,一个比照企业上保险,养老金数额相差较大,因此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才遭遇几乎所有在编人员的反对。
毋庸置疑,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效率必须建立在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之上。“能者上,庸者下,不合格者可辞退”,福利待遇和养老待遇一视同仁,是激发推动事业单位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的强大制度动力。正如尹蔚民所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立法步伐,力争尽早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暂行条例》,抓紧制定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奖励、考核、申诉和竞聘上岗、特设岗位等配套法规和政策。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加快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专业技术一级岗位首次实施工作。
从“官本位”到以“专业技术为本位”的逐渐过渡,不仅让人看清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而且使人看到了事业单位适应社会市场转型的希望所系。
4.有关编外人员的问题
据人保部2012 年统计,中国目前有劳务派遣工人2700万。国有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大量存在同工不同酬的劳务派遣工,部分央企、国企甚至有超过2/3的员工属于劳务派遣工。
这些编外人员遍布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媒体、学校等单位,以科教文卫领域的事业单位中人数为最多,在各地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也大量存在,一般负担书记员、协警、记录员和网络技术人员等所谓“辅助性”工作。
这些编外人员在工资待遇和仕途晋升上处于绝对劣势。据南方周末统计,编外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报酬却不及编内人员的1/3(仅账面工资);多地出现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雇佣编外人员为其上班、自己搞副业的现象;至于仕途升迁,更和编外人员无关。
唯一有关、有迹可循的是,每逢发生“不稳定事件”,“临时工们”总是被放在最前面。干着无差别的工作,付出同样的时间,仅仅因为编制原因,收入却是天壤之别,还要背“黑锅”,确实有悖情理。
5.突破
2011 年,广东省明确提出,在未来5年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试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
“双轨制”是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学习上海青浦、昆明等发达开发区人事管理后,根据自己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不断修改完善,至今已初具雏形,并初显成效。2012年组织工作满意度从2010 年的90.92 分,提高到93.35 分;2013年投资环境满意度居全市各县区、开发区之首;2013年全年完成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2.71%,超额全年目标任务等等。
但总的来说“双轨制”的孰是孰非,还要看实践的历炼;“双轨制”是否有生命力,还看今后。而无论是生死、成败,只要开发区在思想观念上能大胆创新,敢于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禁锢,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和决心来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干,开发区才是有希望的开发区,不断前进的开发区……
(作者单位: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