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医学护理 » 外科学 » 正文

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效果分析

杜希臣1 李柏文1 金星林2

1.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2.延边大学临床医学院肝胆外科,吉林延边 13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为医院临床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我院2011年1月份—2013年1月份收治的48例行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设为观察组;同期抽取4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胆道再手术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48例患者中,总共有44例患者得到有效治愈,总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9例8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例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腹腔镜;胆道再手术;肝内外胆管结石;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121-02

在临床上,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具有病情复杂、发病率高、易复发和并发症多等特点的常见疾病[1-2],往往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从当前来看,临床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时,大多数医院首选手术治疗,并且治疗效果明显,特别是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在临床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中更是得到普遍性应用。为此,本研究拟结合我院2011年1月份—2013年1月份收治的9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96例患者均经过病史咨询、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为肝内外胆管结石。其中观察组4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2例,年龄均在31~59岁不等,平均年龄(42.3±2.5)岁;按照手术史划分,其中1次胆道手术史患者34例,2次胆道手术史患者11例,3次胆道手术史患者3例;按照疾病情况划分,其中21例为胆总管结石,15例为肝内胆管结石,12例为肝内外胆管结石。对照组4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25例,年龄均在33~63岁不等,平均年龄(44.3±2.6)岁;按照手术史划分,其中1次胆道手术史患者31例,2次胆道手术史患者13例,3次胆道手术史患者4例;按照疾病情况划分,其中19例为胆总管结石,14例为肝内胆管结石,15例为肝内外胆管结石。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行性存在。

1.2 方法

仪器选用德国万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CHF-BP30纤维胆道镜,以及武汉正健医疗美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腹腔镜。给予两组患者全身气管插管麻醉,并在术中为患者提供全程监护,给予观察组纤维胆道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需要切开胆总管,待结石取净后,再用小号可吸收缝线一期间断缝合胆总管切口,若是结石无法一次性成功取净,或者是合并肝内多发性胆管结石,则需要给予患者T管引流术辅助治疗,具体操作是经患者总胆管切口将20号或24号T管置入并引流,完成后选择小号可吸收缝线对导管的上下两处胆管壁进行间断缝合,于肝下间隙留置引流管,并经右锁骨中线肋缘的下切口将T管引出至体外,保持留置在体内的部分T管无张力。同时经右腋前线肋缘下端的穿刺口处,将腹腔引流管引至体外。尽量将手术时间控制在40~160 min之间,在完成全部手术操作后,给予患者T管造影,若是结果显示无异常情况出现,则拔除T管,若结果显示存在残石,则在术后6~8周期间给予患者胆道检查,以便将残留的结石完全取净。对照组采用常规胆道再手术治疗,即术前对患者进行水、电解质及酸碱度等进行纠正,将胆总管切开,待取石后置入“T”管进行引流[3]。最后针对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以便减轻患者疼痛,帮助患者尽可能快地稳定生命体征。

1.3 评定指标

参照文献[4]研究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标准,对全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若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均消失,结石完全消除,且发生的并发症程度较轻,经治疗后获得痊愈者,视为显效;若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石完全消除,且发生的并发症会给患者的恢复带来一定影响者,视为有效;若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均无好转,手术失败,结石仍未消除,且发生的并发症较为严重者,视为无效。

结合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计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应用spss 16.0统计包软件对全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材料采用百分比(%)形式显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情况分析

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48例患者中,总共有44例治愈,包括21例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结石完全消除,23例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显著好转,并且结石得到完全消除;总有效率为91.7%(44/48)。而对照组仅有39例获得有效治愈(包括显效12例,有效27例),总治愈率为81.3%(39/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全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情况[n(%)]

2.2 全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分析

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48例患者中共有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2%(2/48),包括1例为胆汁痿,1例为切口感染;而对照组有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占12.5%(6/48),包括2例胆汁痿,4例切口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两组并发胆汁痿的患者均经过抗炎、维持引流畅通和加强支持治疗康复出院;另切口感染者均经过抗炎和伤口换药等处理后恢复出院。

3 讨论

临床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过程中,最常采用的手术方式是胆道探查手术,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往往手术治疗后易于复发,需要再次行胆道探查术治疗;新时期下,随着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以及医疗器械的不断推广应用,使得腹腔镜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众多患者的青睐。腹腔镜下行胆道再手术治疗,不但具有微创、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其手术成功率也相对较高[5-7]。结合本研究结果来看,经治疗后,观察组48例患者中,共有44例获得有效治愈,总有效率为91.7%,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8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可有效应用于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临床效果较为令人满意,这与孙瑞平研究5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结果有一致性[4]。

经本研究表明,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万东,艾剑枫,毛云高.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122例[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2012,5(1):23-25.

[2] 吴黎明,程彩涛,王江华,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35例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7(15):1402-1403.

[3] 史云,徐清华,狄淑群,等.胆道结石再手术110例临床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3,21(2):116-118.

[4] 孙瑞平.腹腔镜下胆道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420.

[5] WANG CC,REN N.Progress in laparoscopic bile duct surgery[J].J Laparo Surg,2011,16(7):481-483.

[6] LI L,CAI X,MOU Y,et al.Reoperation of the biliary tract by laparoscopy: an analysis of 39 cases[J].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2008,18(5):687-690.

[7] XU DH.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ic biliary operation and processing- points[J].J Laparo Surg,2010,15(12):881-884.

(收稿日期:2014-02-10)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