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00例临床观察

徐业凤 李辉 徐树强 郭凤鸣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总结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3月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股沟修补术的患者150例的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随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两组的手术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0.63±8.7)min、术后下地时间(7.73±2.26)h、住院时间(5.61±1.2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78.64±11.22)min、(12.63±3.74 )h、(8.45±2.38)d,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为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复发率为1%,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16%、18%)(P<0.05)。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老年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175-02

[作者简介] 徐业凤(1972-),男,汉族,江苏宿迁,本科,主治医生,研究方向:甲状腺外科、疝外科。

腹股沟斜疝(oblique inguinal hernia OIH)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人群多为老年患者[1],治疗方式往往选择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后二次复发机会比较高,为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2]。随着手术方式的改善,疝环的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式在国内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为了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我科于2009年3月—2013年3月,开展了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临床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3月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进行腹股沟修补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随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65.63±7.87)岁;均为单侧发病。对照组:男4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6.43±6.9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手术方式选用疝环充填式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材料选用的是巴德网栓补片。手术过程中,打开腹外斜肌的腱膜,探查到疝囊以后,把它游离到疝囊的颈部,没有必要进行疝囊的高位结扎,把疝囊经过内环口放回到腹腔里面,把充填物放到疝环的位置,它的外瓣要进入到内环,将充填物缝合固定于腹横筋膜,在精索的后面放进补片,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修缮植入的补片,从而适合需要覆盖的范围,植入的补片要求平整。为了加固腹股沟管的后壁,需要分别在植入补片的两侧进行缝针,使其固定于腹股沟韧带或髂耻束之上,然后,缝合腹外斜肌的腱膜。女性的腹股沟斜疝手术步骤与男性患者疾病基本类似,不再赘述。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式选用的是传统疝修补手术方式,在男性病人的手术中,游离精索,从而分离疝囊,女性患者的手术则是需要分离疝囊与子宫圆韧带,选择疝囊颈附近进行高位结扎疝囊,然后进行麦克威法或者是巴西尼法修补,从而起到加固腹股沟管之后壁的目的。

1.3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包含了两组病人的手术治愈率、手术的时间、术后下地的时间、住院的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统计疼痛率,≥7分者视为术后疼痛,并发症包括阴囊积液、尿潴留和切口感染等项目;术后的随访时间暂定是1年时间,1年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手术临床效果的测评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除。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缓解。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没有变化甚至有所恶化[3]。

1.4 统计处理软件与版本

本研究选用的是spss 20.0,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以(x±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疼痛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等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临床治愈率

两组患者均临床治愈,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在手术治愈率方面两组间无差异。

2.2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病人(P<0.05),术后疼痛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2。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OIH)是普外科临床多发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4]。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发明细,老年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由此导致的老年腹股沟斜疝的发病人群逐年增加。在治疗方面,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仍然是以手术治疗占主导地位。由于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与解剖结构的变化,术后复发一直困扰着外科医生,陈双等学者曾经报道了腹股沟斜疝的术后复发率达到了15%~25%[5]。

签于此,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应运而生,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由美国学者Lichtenstein首先报道,Lichtenstein认识到了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有效地减低腹股沟斜疝的复发率,无张力疝修补术是采用人工生物材料为补片,从而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手术方法对正常组织的影响,局部解剖比较分明,并且修补之后周围组织没有张力,所以这种手术方法命名为“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的手术的历史已经存在了100多年,我们把这种手术方法称为传统疝修补术,在以往的医疗发展过程中,它在疝的手术治疗上确实曾经起过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在临床应用患者的随访,医务工作者发现,传统的手术方式存在许多缺点。手术是疼痛问题,因为手术过程中要缝合缺损周边的肌肉,因此会出现疼痛的问题。很多患者手术之后疼痛导致不能直起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传统的手术方式手术之后的恢复时间比较长,手术之后要卧床3 d,术后的住院时间要达到3周作用,手术之后在3个月之内不要进行重体力活动与工作。最后,这种手术最大的缺点是术后的复发率很高,尤其对于很多的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大,身体各方面机能退化,手术之后,若出现腹压增高,比如提重东西的情况,缝合的部位因为无法经受这样的压力,缝合的地方会出现再次裂开的情况,从而导致复发。王连鹏将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复发疝治疗,报道了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有效地降低了腹股沟斜疝术后的复发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6]。张文斌做了类似的临床研究,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高龄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患者,得出的结论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明显地降低腹股沟斜疝的复发率[7]。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发现,现行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成了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首选术式[8]。

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是加强手术操作的规范性[9]。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较多,主要包括:手术局部的硬结不适、手术部位的浆液肿和血肿、手术后慢性疼痛、睾丸肿胀和缺血性睾丸炎、手术后切口感染和补片感染、手术后近期复发等情况[10]。为例预防术后的情况,术中要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彻底进行止血,补片的固定要牢固可靠,术中要注意不要伤到精索血管与生殖股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而且要避免出现腹膜前的血肿,这样能预防发生手术后局部慢性疼痛、睾丸肿胀和缺血性睾丸炎;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比较多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应该选择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生素;手术过程中与手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可以减轻创面的污染程度,必要的时候采用稀释的碘伏溶液或者是甲硝唑溶液冲洗创面;手术之后继续应用广谱抗生素3~5 d [11]。

通过这次的临床结果可见: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两组的手术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0.63±8.73) min、术后下地时间(7.73±2.26) h、住院时间(5.61±1.23)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78.64±11.22) min、(12.63±3.74) h、(8.45±2.38) d,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为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复发率为1%,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16%、18%)(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复发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这与张宝珠、蒋永义等学者的研究结果是吻合的[4],从而再次有力证明了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势, 与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显而易见,是一种集多种的无张力修补方法优点与针对疝成因的一种新型的修补方法。通过不断的临床观察与研究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笔者总结了以下心得: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中采用了人工的材料,类似于正常解剖层次的对合,做到了无张力状态下填补腹壁缺损及加固腹壁强度的目的,因此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所以其临床疗效肯定会优于传统的疝修补术[12]。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临床疗效满意、手术后机体功能恢复较快、手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手术后复发率较低等优势,尤其适用于治疗老年患者的腹股沟斜疝。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绍杰,唐健雄,陈革,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438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6):459-461.

[2]魏春生.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46例体会[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4(4):3803-3804.

[3]郑兴斌,孙素红,杨雪峰,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156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8(12):1215-1216,1219.

[4]张宝珠.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复发疝治疗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2,38 (19):2350-2351.

[5]陈双,杨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技术要点[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6):433-435.

[6]王连鹏,潘振龙.局部麻醉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56例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12(10):1012-1013.

[7]张文斌,梁中平,郭国庆,等.不同年龄段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对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5):952-953.

[8]杨福全.预防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6):441-443.

[9]粟勇军,蔡泽云,孙维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1):151.

[10]曾长清.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10):146.

[11]王建国.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应用比较[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5):38-39.

[12]马锐,杨福全,张顺,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18例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 (6):467-460.

(收稿日期:2014-08-21)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