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涛,郭丰,杨春蕾
(大连民族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本文结合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比赛平台,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此类赛事模式给参赛学生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对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做了探讨,并与当前工科其他类常规赛事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同时,对现有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为工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FSC;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79—02
郭丰(1987— ),男,辽宁沈阳人。大连民族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与发展。
杨春蕾(1988— ),女,吉林延边人。大连民族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主要是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美国把“培养大量的具有较高批评性思维能力、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大学生”作为国家教育目标。早在20多年前,日本就提出:“在当前动荡变化和复杂的社会及学术活动向新的方向发展的形势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创新的教育,并且加强基础能力的训练。”[1]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能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事关我国未来社会的兴旺发达,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保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成果丰硕,各类新平台不断涌现,FSC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结合工科专业特点,紧扣社会发展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类新兴创新平台。
一、FSC平台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调研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简称“FSC”)是一项由高等院校汽车工程或汽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组队参加的汽车设计与制造比赛。各参赛车队按照赛事规则和赛车制造标准,在一年的时间内自行设计和制造出一辆在加速、制动、操控性等方面具有优异表现的小型单人座休闲赛车,能够成功完成全部或部分赛事环节的比赛。2010年举办首届比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本文以大连民族学院“民族魂”方程式赛车队为研究对象,重点对车队成员创新实践能力养成、就业竞争力、参与动机、团队协作意识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开展针对性调研。
本次调研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35份,涉及机电类相关专业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女生人数占20%,少数民族学生占36%,非车队队员占25%。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参与途径、参与时间、车队运行模式、与其他平台优缺点比较、影响因素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学生对创新实践的了解和参与情况
调查显示,85%以上的学生对自己所在专业所能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有了解;88%的学生喜欢参与这类活动;94%的学生承认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70%的学生经常参与,参与时间每周3小时以上的学生占64%,其中,参与时间每周10小时的学生占28%;参与的途径中(多选),43%的学生能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45%的人积极参加各社团实践活动,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参与导师工作室课题、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学生专项科研立项等的学生比例均在10%以上。
(二)对FSC、车队的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75%的学生对FSC比较了解,但对车队公司运营模式机制了解的学生不多,只占41%。以方程式赛车竞速为平台的FSC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选):36%的学生认为对知识的理解是从被动到主动;53%的学生认为明显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57%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磨练了毅力,增强了独立或团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余时间分配合理,时间利用率提高。FSC模式与其他赛事的区别(限车队成员作答,可多选),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认为FSC模式团队性质明显,学生参与度高、认同感强;48%的学生认为前期准备时间较长,有利于过程培养的实现;47%的学生认为赛事刺激,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另有18%的学生认为FSC不适合只追求短期获奖的学生参与,对学生一定阶段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从影响创新实践活动效果的因素来看,学生普遍认为经费支持、指导教师、活动场地、学生能力、学生积极性、硬件设备等是主要因素,此外,项目策划质量、动员宣传、赛事种类等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调研结果分析
从学生对创新实践的了解和参与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类创新实践有浓厚兴趣,对感兴趣的项目认知程度较高,因为理工科专业特点等因素影响,学生在这类项目上基本能保证一定的时间投入。同时也应看到,传统类项目吸引学生的优势不明显,如学生专项科研、工作室计划等,这可能与宣传力度、项目难易度、可操作性、指导教师积极性等因素有关。
从对FSC、车队的具体调查情况来看,参与车队的成员对FSC模式有着较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这种模式带给学生的改变和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并且在团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优势。这种变化也符合工科专业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初衷,值得借鉴和推广。
三、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启示
(一)创新实践活动机制建设
不断完善成型赛事,拓展新的竞赛平台,按照教学进度,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有序地安排创新实践活动进度,同时,结合课外实践学分认证制度,系统化、规范化地管理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活动末期要及时进行总结表彰,各项活动成果集中展示、宣传,扩大科技节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将创新实践活动与教学有机融合
鼓励教师在发扬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大胆采用“体会式”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双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调动广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创新意识,检验其创新能力。
(三)完善体系,紧扣社会发展趋势
应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现有体系,根据新增专业要求及学生需求及时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新的载体,力争做到“创新实践活动要合理有序创新性开展”,保证实践活动在变中有传承,变中有发展。创新实践活动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要为师生创造更多条件,以各种形式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应用开发类科技选题要尽可能符合市场导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3(5).
[2]陈吉明.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2).
[3]郑春龙.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
[4]冯林等.构筑创新教育平台 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11(2).
[5]董德林.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模式与管理机制研究[J].实验实践教学,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