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晓丹
(黑龙江东方学院外国语学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为了了解黑龙江省高校跨文化教学和翻译教学的情况,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观察不可能从量化角度审视到人类内心世界,所以,我们采用了问卷形式,试图发掘教师和学生潜意识中的跨文化认知情况。我们参阅了其他研究,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以大致相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视角得到了他们不愿意通过面对面的形式来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跨文化学习;翻译教学;调查报告;黑龙江省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40—0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项目编号:12E120。
收稿日期:2014—01—26
作者简介:奚晓丹(1978— ),女,河北昌黎人。黑龙江东方学院外国语学部,副教授,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思考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我们发现,经过大约1~2年的学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有了一定的增强,但仍然处于过于宏观和不够细致的阶段。主要的原因如下:
1.学生对西方人的实际人际关系并不了解,对于英语文化的掌握仍然不够,对跨文化表达差异没有实质性的把握。
2.中国现代化进程导致了学生对全球化思维模式的顺应,即同化现象的产生。
3.学生已经意识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4.中国人好客及照顾面子的思想模式仍存在。如在接受礼物时,学生仍然认为不应该当面打开。在我国,礼物太小或者过于便宜被认为是不够尊敬的。因此,“送大礼”或者送“具有足够分量”的礼物才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
5.学生有明确的恭维语言差异的分辨能力。
6.文化负迁移现象严重。如无法给出“既能说出真话,又得体或者准确”的答案。
7.教科书提供了过于宏观的例子,而学生没有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的经历,因此,出现“假交际”现象。
(二)对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思考
1.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素质亟待提高
教师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及素质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调查发现,目前教师中有将近80%的人不能够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无障碍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语言表达有着较大的差异,而在实际交际中,英语本族语者的文化背景以及他们想了解中国文化的欲望导致他们向我们的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并期待得到有效的、可以理解的答案。而在实际交际中,无论是那些到国外短期学习的教师,还是在国内接待外国人的教师都遇到了很多似乎不可逾越的语言障碍。
2.教材问题突出
经过我们调查,绝大多数编写教材的人并没有长期的国外生活经历,也没有进行过实际的研究。所以,教材的条条框框和理论上的研究成果根本无助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将那些理论性强的研究成果作为教材使用,导致本科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公共外语的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3.考试方式问题突出
在跨文化交际的考试中,因为学生没有实际经验,所以,必须死记教材上的所谓“原则”,其结果就是每次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考试不及格。教师也不得不采取提分的方式来使他们的分数达到一定的及格率,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每次考试过后,学生就会将所有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迅速忘却。
4.课时问题突出
将一定的课时分划给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对基本语言能力本身的忽视。由于语言能力差,学生们很难在实际交际场合达到交际的目的。现在很多高校都配有外国教师,而外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基本是“他们不爱讲话”,“课堂上是一言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根本无法与教师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基本语言能力差,跨文化交际能力自然无从谈起。所以,外国教师只能通过“独白”的形式艰难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负移入、误移入分析
(一)负移入
负移入是指教师在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原因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并且导致不良甚至是负面的结果。这种结果可以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中直接反映出来。
例如,很多教师都认为讲英语的西方人具有谈话直率的特点,而中国人一般会采用婉转、不直截了当的谈话方式,进而给学生传授的内容也是如此。可事实上,上述判断具有极大的误导性,因为讲英语的西方人并非全都如此。又如,中国学生一般都认为美国人办事准时,然而事实上,很多美国人也有拖拉现象。
(二)误移入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们的教师往往对于西方文化有着独特的倾向性。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文化与语言帝国主义的“洗脑”。由于对自身的文化认识不足,加之有着偏好西方的意识,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宣传西方的长处,对比中国文化的所谓短处。这就造成了误移入。
三、翻译教学的状况
目前,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 翻译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精读课和英语翻译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中增加了句子内部汉译英的项目,这一改革措施对促进翻译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从客观上无法保证将翻译能力培养融入总体教学过程中。最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学校又不断强调科研工作,教师往往在批改学生的翻译作业时只提供标准答案,没有试着去进一步启发学生就翻译答案的非唯一性进行思考。
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有助于翻译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互相沟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在课时等方面都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入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跨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国勤.社会文化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冯俊英.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错误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
[4]奚晓丹.文化的正、负移入对英语教学习得结果的影响研究[J].教育探索,2012(5).
[5]马慧瑾.汉、英语文化差异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黑河学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