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难点与策略

曹蓓蓓

(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探索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通识教育之路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使大学英语课程更好地为培养与塑造高素质人才服务。前人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表明,通识教育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具有可行性的。但在改革的道路上,困难与矛盾会不断涌现。本文主要分析了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困难,并提出实施这一改革的尝试性策略,即综合运用CBI外语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与网络自主学习来实现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CBI外语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网络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44—03

收稿日期:2014—02—15

作者简介:曹蓓蓓(1980— ),女,江苏泰州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二语习得,教育学。

我国对通识教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主要借鉴国外,尤其是美国对通识教育的研究,到对国内通识教育进行研究;从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研究到涉及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性研究。先后出现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及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1]

从通识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值得借鉴的是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所进行的沉浸式双语教育。[2]加拿大自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进行“沉浸式双语教育”实验,帮助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的同时,以更为自然的方式水到渠成地去学习语言,减少了单纯语言学习的枯燥性,更便于学生将语言学以致用。从通识教育角度思考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以在渥太华大学沉浸式双语教学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高校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实践,但就目前我国国内高校的现状来看,改革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在分析所面临的难点之后,方能进一步去探讨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策略。

一、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难点

(一)缺乏相关的政策与制度保障

目前,通识教育在许多普通高校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高校而言,学生的就业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等现实问题始终是高校是否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指标。因而,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就成为高校不得不首先关注的问题。通识教育从长远来看虽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但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故从学校层面并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与政策,来保障通识教育的顺利实施。其二,实施通识教育需要教师投入更大的精力去进行教学准备与教学设计,而这一切无形的投入与教师本身职称的晋升、工作量的计算并无直接的关联,故教师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不愿去系统地研究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实施通识教育。

高校领导的办学理念会直接影响通识教育的实施,即领导的教育价值观对通识教育能否有效实施起到了关键作用。[3]要切实、全面地贯彻通识教育理念,不能仅仅依靠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通识教育的内容,而是需要在得到学校支持与政策保障的前提下,由广大教师相互协作,共同将通识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并进行认真的揣摩与设计,不断改进,逐步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

学校不仅要将通识教育正式纳入教学计划,激励教师在自身的学科教学中推行通识教育,还应形成相应的通识教育评价体系,及时检验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

(二)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缺乏科学论证和精心设计

通识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尚未得到普及,大学对于通识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必要性也尚未有足够的认识。因此,目前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缺乏科学论证和精心设计,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内,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尚有待提高。通识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往往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通常只是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和个人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一小部分通识教育的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目标性不强,没有经过精心的筛选与设计,更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缺乏针对性与系统性,很多情况下只是一些零散知识的堆积。不同的大学英语教师在通识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就会出现相应的差别,与通识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之间同样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教师对通识教育理念缺乏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要实现“通识教育”思想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首先应使广大教师正确认识与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

教师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存在着种种误区:如将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文化素质及修养教育、通才教育及专业教育混淆起来”。[4]通识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常被认为只是英语语言学习这一“正餐”以外添加的“餐后甜点”,也常被教师当做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工具。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变革,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开始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以及与语言相通的全方位的知识学习将有利于促进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及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因而,大学英语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将通识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但由于缺乏深刻的理解与思考,教师往往根据个人对“通识教育”的不同理解,以不同的方式或多或少地将通识教育贯穿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其目的、方式、内容各不相同。有些教师将通识教育的目的看做是扩大学生知识面,让学生“什么都知道一点”;也有部分教师认为“通识教育”是为“专业教育”服务的,教授一些与学生专业课程相关的通识课程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缺乏统一、正确的认识将使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失去方向,不能真正将“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仅仅是在以往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同时,添加了一些缺乏系统性与方向性的通识知识的学习。

(四)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通识素养

教师自身大多是在“专业教育”的大学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对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在参加工作之后,都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放在首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专业以外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与知识面的拓展。部分教师对自己专业之外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也不太了解。

因而,在倡导“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提高教师自身的通识素养便成为了当务之急,而通识素养的提高又非短期内可以实现的,这成为将通识教育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又一障碍。教师能否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同时,抽出大量的时间,持之以恒地去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成为通识教育能否成功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先决条件。

此外,要使广大教师在工作之余去提高自身的通识素养,需要教师具备内在的动力,从思想上认识到通识教育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需要一定的外在动力的支持与促进。

二、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借助CBI外语教学法来促进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旨在使大学英语课程能够与大学阶段的其他课程一起,共同为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而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技能的提高。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将语言学习与全方位的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基于内容的外语教学法(CBI)将语言的教学建立在一定的主题内容或某个学科内容的基础之上,能够有效地将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与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5]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与学科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去主动建构新的语言知识。

因而,CBI外语教学法是将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国内学者袁平华曾对此进行过研究,本文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也运用到了CBI外语教学法,用实践证实了其有效性。如何更好地利用CBI外语教学法促进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作进一步探讨。

(二)运用任务教学法来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

丰富恰当的教学内容还需结合生动多样的教学活动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以往研究中对学生所作的问卷调查可发现,学生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教师讲授与分析、学生倾听的传统授课方式,更倾向于师生互动、能够更多地参与其中的课堂组织形式。

任务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6]通过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个人演示等来实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学习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耐挫能力。这与通识教育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培养学生不仅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开阔的视野,而且具有较强的能力与积极健康的心理。

综合运用CBI外语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能够从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两方面保证通识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顺利应用。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有效延伸课堂通识教育的内容

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学时是有限的,学生课后能否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也是关系到大学英语通识课教学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课堂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在学生的英语通识学习过程中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起中介作用,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与操练语言能力,同时,为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作好铺垫与指导。而课后自主学习应当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时间中占到更高的比例,充分的课后自主学习能够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使课堂学习更加得心应手。[7]另一方面,通识教育更需要在课后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拓展,使课堂教学内容能够真正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的知识与能力。

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强化通识教育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在课前搜集有关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料,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主动,也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教学效果中去。另外,对于课堂所学的知识,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并依照个人兴趣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延伸,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为丰富。

通识教育不能“一视同仁”,要视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与学习兴趣而定。同一班级的学生间也存在着差异,教师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兼顾所有学生的需要,而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水平的课后网络自主学习方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消化课堂学习内容,对于起点较高的学生,可利用网络拓宽学习内容、满足自身更高的需求。

总的来说,要使通识教育理念更好地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还需要广大大学英语教师与教育主管部门齐心协力,用我们的智慧与毅力去克服和战胜重重艰难,不断实践与摸索,寻求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苗文利.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述评[J].高校教育管理,2007(5).

[2]袁平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沉浸式双语教育及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启示[J].外语界,2011(4).

[3]罗三桂.地方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4]万露.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江苏高教,2007(5).

[5]Chapple,L.& A,Curtis.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Hong Kong:Student responses to film[J].System,2000(28).

[6]孟丽君.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22).

[7]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