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微

任亚若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如今,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到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再到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乃至跳着广场舞的大爷大妈,都开始成为全民网络一族。伴随着QQ、MSN的变化发展,一种新的交流媒介——微博应运而生,一夜之间几乎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互动交流平台。本文从微博的起源和含义入手,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特点,探索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从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博;教育者;受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6.01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022—02

收稿日期:2014—12—25

作者简介:任亚若(1989— ),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微博的起源

2006年3月,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围脖服务。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Twitter是一个社交网络微博服务,[1]原意为小鸟的叽叽喳喳,用户能用如发手机短信的数百种工具更新信息。国外Twitter的大红大紫令国内有些人终于坐不住了。从校内网起家的王兴于2006年把企业卖给千橡互动后,于2007年5月创建了饭否网。[2]而腾讯作为一个拥有41亿QQ用户的企业,看到用户对随时随地发布状态的需求之后,也于2007年8月13日上线。国内微博尚处于慢热阶段,它们将目光放在了产品调查以及服务完善上,以期依靠自己的能力吸引风投,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的阵地。

二、高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特点

(一)高校教育者的特点

1.主体的差异性。主体差异性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体年龄阶段的差异,另一方面是主体所授科目的差异。30~40岁的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也更懂得利用新兴的网络资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40~50岁的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创新手段和创新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教育的创新手段,在高校教育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这种差异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去积极寻求一种新的出路和方法,以平衡两者的作用。

2.教师教学的低效性。一些高校思政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设计教案,学生真正吸收和接受的内容却少之又少,出现了事倍功半的情况。这就是一种低效教学,即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来就是一门枯燥的科目,如果不联系实际而一味地按照课本、教案去讲授知识,那么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只能是纸上谈兵。要走出低效教学,除了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教学步骤外,利用网络教学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在微博上建立一个班级的账号,每位学生都可以在上面对相关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转发、分享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思考。

(二)高校受教育者的特点

1.主流思想之中不乏消极倾向。当代大学生都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人生态度积极向上,追求学业有成,不愿虚度时光,是一群积极向上的青年群体。但是网络负面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渗透也不能不让人担忧:攀比、虚荣心理盛行,在微博里大晒奢侈品,所谓的“富二代”们炫富拼爹的行为屡见不鲜。

2.人格异化,心理压力大。由于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大学生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日常人际交往可能出现问题,若是由于不善于与人交流沟通出现了心理问题而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最后可能会酿下恶果。这种情况也可以称为人格异化。那么如何对这样一个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呢?微博的出现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例如:前几年一个微博名叫“走饭”的南京女生因为抑郁症而自杀,因其在微博的留言而引起广泛关注,虽然她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是她在微博里留下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更加理解大学生抑郁症群体,也为高校思想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三、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一)微博成为高校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新途径。微博本身的功能就集合了博客和各种论坛的优势,是网络扩散知识的一个微型阵地。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都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各抒己见,百花齐放。高校学生可以利用微博这个平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境界。另外,微博利用自己独特的话题讨论方式引导大家关注各种时政、社会、生活热点,可以说掌握了网络舆论的话语权。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关注官方和知名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学会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用理性和睿智与这个世界对话。

(二)微博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交流沟通的良好平台。通过微博的互相关注,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主动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消极问题。发布内容和进行大量的转发、分享正是利用微博介入学生生活的方式。这种转发、分享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吸收了正能量,也增加了师生互动的乐趣,使得看似枯燥的思想教育在这种良性互动中深入学生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这种互动具有及时、有效、具有针对性的优势。微博的私信功能保护了大家的隐私,使得交流更加人性化。

(三)微博有助于营造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微博相对于博客来说虽然文字简短,但是其涉及的内容并不比博客、论坛少,包含了政治、文化、娱乐、人文、地理、历史、科技等庞杂的内容。微博利用它的娱乐功能,在讲故事和娱乐调侃的氛围中使教育变得有趣生动,将传统的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微博内容结合起来,为高校师生创造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教育氛围。

四、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一)微博中的部分内容侵犯了个人隐私。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在自己的微博中发布很多与现实相违背的虚假言论,故意诋毁别人的名誉,“微博是一个很好的垃圾信息制造工厂,所有信息的扁平化展示给了垃圾信息足够多的曝光机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微博过度引导舆论走向,无限放大个人隐私的关注度,是饱受诟病的。

(二)过度沉溺于微博不能自拔影响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微博的流行和快捷的优势导致很多大学生成为狂热的“微博控”,不管是在吃饭还是在逛街,或是在看电影,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宿舍,甚至在和朋友聚会、上课时都要登录微博,刷新自己的动态。乃至每顿饭吃的什么,都会出现在自己的微博秀中。这些人中甚至不乏暴露癖者,不当地裸露自己的身体博得关注度。这些恶劣的行为给原本良好的微博环境带来了污染。另外,过度沉溺于微博会影响现实中正常的人际交往。少数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与人交往,而是沉溺于微博中的“关注”和“被关注”,游走在虚拟的网络交际空间,出现了人际交往上的异化现象。

(三)微博里充斥着炫富拼爹的浮躁泡沫。不难发现,微博里有很多以炫富为荣的一群人,例如:从郭美美的微博里随处可见奢侈品和豪车,其在炫耀自己拥有财富的同时,也在引导着一种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一些名人对自己的言行也没有加以约束,万达公子王思聪和俏江南总裁汪小菲的微博骂战引来了无数围观,也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高校大学生涉世未深,没有良好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些负面的微博内容容易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认为这种炫富行为是地位的象征乃至纷纷效仿,甚至以此为人生目标,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正能量是背道而驰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新浪微博[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5.

[2]林楚君.国外的微博发展史[DB/OL]http://abc.wm23.com/LynnCJ/183870.html,2012,06,14.

[3]刘珊珊.微博的发展历程[DB/OL]http://abc.wm23.com/lrs1991/173116.html,2012,05,17.

[4]百度百科.新浪微博[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762127.htm.

[5]应璐珺.今天你围脖(微博)了吗[J].今日科技,2010(2).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