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关于高等院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思考

刘东宇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摘要:实践育人工作是新形势下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是高等院校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要介绍了高等院校实践育人的含义、工作意义及基本原则,深入分析了当前高等院校实践育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并提出了高等院校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社会实践;育人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1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36—02

收稿日期:2014—09—19

作者简介:刘东宇(1989— ),男,山东肥城人。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理论。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实践育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高等教育改革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的实践育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

一、高等院校实践育人概述

(一)高等院校实践育人的含义

实践育人指的是高等院校将教育和实践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有利于自身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实践性活动,以达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及终身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的过程。[2]实践育人是高等院校强化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了院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对于促进院校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十分有利。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加强学生、院校及社会等各方的互动、协作,从而形成合力,切实增强大学生在社会生存、就业竞争等方面的能力。

(二)高等院校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意义

首先,强化实践育人是贯彻落实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时期,我国政府将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培养大学生实践与创新的能力作为一项重点的改革举措。高校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加大实践育人的力度。其次,强化实践育人是高等院校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必然要求。[3]高等院校的首要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而实践育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再次,强化实践育人是高等院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当前,国内高校存在着教学与实践结合不够、对实践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地制约和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效性。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有利于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三)高等院校实践育人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实践先行。必须将教育和生产、劳动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分类、分层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性活动,促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接受教育,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将劳动实践作为个人成长的阶梯。二是坚持德育为要。实践育人工作必须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性活动,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1]三是坚持学生为本。实践育人必须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尊重和发挥其主体作用和地位,不断激发其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二、当前高等院校实践育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育人工作与院校实际和学生专业结合得不紧密,实效性不强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实践育人工作侧重于理论内容的宣讲,运作的难度不高,多数情况下,均采取文化服务及社会调查等形式开展活动。这些实践育人活动和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基本脱节,更无法体现院校实际和专业特色,制约和影响了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之中。还有一些高等院校以实践育人为名,用传统的走访教育取代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红色革命胜地及厂矿企业等单位,有的甚至安排其游山玩水,背离了实践育人的初衷。这些活动没有将专业教学与实践育人有机结合,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导致实践育人工作走过场,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实践育人工作满足于已有的理念和做法,创新性不强

总体来看,高等院校实践育人活动在形式上特色不够、创新不足,对于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特征研究得不多、把握得不准。一是各类活动仍然属于精英性的实践,实践指导的有效性不强,大学生受益程度不高。二是多数实践育人活动时间不长,活动环节相对单一,激发学生自觉融入实践活动的工作做得不够,使得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实践育人活动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科学性与合理性都不够,缺少针对部分群体的特定性、个性化的实践育人活动安排,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多样化的需求。

(三)实践育人工作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体系,系统性不强

一方面,实践育人工作的目标存在功利化倾向,过于强调对适应社会的要求,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更多地指向功利与实用的目标,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主体意识不强,不利于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另一方面,实践育人考核评价及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健全,部分院校虽然建立了评价机制,然而,考核的方法过于单一,尚未研究出台细化的考核测评措施和办法;同时,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成绩及表现与入党、评先、发放奖学金等事项结合起来,未能使得实践育人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三、高等院校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的组织领导

高等院校应成立专门的实践育人办事机构,将实践育人纳入高校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大工作推进和落实的力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实践育人工作的考核实施细则,将实践育人作为院校检验办学质量与水平的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强化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健全大学生参与实践育人活动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强化激励表彰,增强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社团及班级等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完善安全处置预案,加强实践育人活动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实践育人相关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二)进一步创新实践育人的活动载体

一是强化实践教学工作。统筹考虑各专业、各年级大学生的特点,实施分类、分层的实践类教学;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利用院校的科研基地与相关项目等开展专业实习、见习及实践等教学性活动。二是强化军训工作。将军事训练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促使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和培养优秀的品格。三是强化系统的社会性实践工作。创新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性活动、勤工俭学等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和平台,深入开展具有院校自身特色、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性活动,如笔者所在的外国语学院开展的“春雨助学”活动等。四是依托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与岗位培训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实践育人的基础保障

强化实践育人师资队伍的建设,将实践育人工作能力列入教师进修、培训及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中,聘用经验丰富的专业化人才担任实践指导老师,积极安排教师参与、指导实践育人活动;将教师承担实践育人的工作量纳入其年度业绩考核范围。强化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校所联合、校企合作、引进项目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院校的实验、实习及教学实践平台,为增强学生素质创造有利条件。强化资金投入,坚持将新增的教学类经费向实践育人教学倾斜,多渠道地争取社会上的各方力量,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具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梁颖,苏一丹,丁宇.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育人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2(20).

[2]王国亮,柳军剑.构建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方法与途径[J]. 考试周刊,2013(43).

[3]马振远,郭建,柴艳萍.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统筹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2(3).[4]黄蓉生,孙楚杭.构建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Z1).

[5]申纪云.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Z2).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