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117-02
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的一种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情感、兴趣、性格和意志等因素,它通过后天训练逐渐形成。非智力因素在支撑、维持和激发智力因素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智力因素又会反作用于非智力因素,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 挖掘教材内容,奠定学生数学学习基础
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效率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学习兴趣的激励下,学生会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会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兴奋的积极性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还可以有效增强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和记忆力,进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外,还要详细研究和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那些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教学内容导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效果,为后续数学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比如,在教学“年月日”部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年份,并迅速告知这些特定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学生就会由衷地从内心对教师产生一种钦佩感,会产生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此时,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教学主题:“闰年、平年的区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就会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2. 运用图形结合法,引导学生科学思维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合理借助图形或者实物的合理运用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关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在教学“和倍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将相关数学题目以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图形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探究问题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此时,教师不可直接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和鼓励他们通过看书、拼摆、动手、讨论或者画图等形式来诱发其学习的动机,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比例尺”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并询问学生:“你最想到我国哪个地方去游玩呢?”学生们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此时,教师接着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想去的这个地方离我们有多远吗?”学生答不出来了。于是,教师趁机拿出地图,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寻有关的解题线索,通过运用比例尺的知识,测出了两地的距离,最终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磨炼意志,带领学生培养数学学习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积极克服困难的一种心理过程,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学生可以自主投入到教学中来,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磨炼意志。
1. 通过合理加压,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自控能力差,具体表现为学习过程中存在听课不专心、学习不刻苦等现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合理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学生出现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时,教师必须要加以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可以继续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提升他们的自制能力,也可以通过树立刻苦学习、专心听讲的榜样,比如,通过“每周之星”等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刻苦度、意志力和自控能力。
2. 通过榜样教学,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当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并且畏难情绪比较严重,所以学习数学的难度比较大。对此,教师就应通过榜样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科学家的生平经历,以使学生切实了解“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使他们切实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脑子笨,而是学习方法不当或者努力程度不够,从而消除学习的自卑感。
3. 通过激励教学,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勇气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善于捕捉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由此,学生就会在不断的成就感体验中产生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赶上的信心。
三、培养习惯,确保学生进行科学学习
习惯是因多次重复联系而逐步达到自动化程度的一种状态,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其学习成绩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还会对学生性格、气质和能力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而就具体的数学学习习惯而言,主要包括专心听讲习惯、认真发言习惯、积极思考习惯、详细阅读习惯、合理推敲和计算的习惯以及有目的、有条理、有重点地进行表达的习惯等内容。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后再记忆,在学生做数学作业时,教师要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确保其书面书写的整洁度,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迁移等数学方法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例如,利用结合律、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等计算方法来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同时也可以迁移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为其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注入情感,实现学生快乐学习
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和行为的关键因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则是顺应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情感因素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亲切和蔼的教学态度,幽默风趣、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来实现情感和认知的交流,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此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倾听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并尽可能多地运用鼓励和表扬等积极性言语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如:信任的点头、充满鼓励的眼神和微笑等均包含浓厚的感情色彩,这些都是传递情感的重要途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避免采用直白、生硬的言语来批评学生,更不要用言语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否则不仅无法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兴趣,促使学生自主进行思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支撑、维持和激发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