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高等教育在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过程,苏联解体使俄罗斯受到重创,其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所降低,为了恢复俄罗斯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与竞争力,俄罗斯政府重整旗鼓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研究俄罗斯的国际化改革进程,笔者总结了政策国际化、高校国际化及文化国际化三点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启示。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俄罗斯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C-0008-02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拥有强大军事影响力、政治影响力、能源影响力的大国之一,曾经在世界教育领域占据主要地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遭遇重创,其高等教育在世界的地位与竞争力有所下降。20世纪末21世纪初,为了提高俄罗斯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俄罗斯政府将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国际化举措。在这些举措下,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蓬勃发展,国际化进程也渗入高等教育各个方面。详细剖析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可以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
2003年9月,俄联邦教育部部长菲利波夫在柏林签署《博洛尼亚宣言》,俄罗斯成为第40个参与“博洛尼亚进程”的国家。俄罗斯根据欧盟及国际的情况对本国的高等教育的学位体系、教育体系、学分转换体系进行了改革。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这不仅是俄罗斯加强与欧洲合作的一个机会,也为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平台,使俄罗斯教育及俄罗斯文化可以进入欧洲市场,能够利用国家软实力资源与欧洲各国进行交流,同时结合俄罗斯的本国特色及国家需要,借鉴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本国高等教育不同领域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提升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存在感。
2006年,俄罗斯政府开始实施国家优先教育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加快俄罗斯教育现代化,确保俄联邦教育系统优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第四项内容便是“建立世界水平的国家级大学”,该项目给开展创新性教育的学校提供一年一次的国家资助,致力于建立富有创新精神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学。
2012年5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以“加大国家政策对科学和教育领域的扶持力度”为主题的使命宣言,以此为基础,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发起了一项扶持俄罗斯一流大学进军世界大学排行前100名的教育计划,即“5-100计划”。2012年10月,俄罗斯政府颁布2006号政府令《俄罗斯一流大学提高国际竞争力实施计划》,这是俄罗斯政府正式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后颁布的第一个政策文件,是具体实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的核心政策。为了保证该计划的实现,还制定了具体的目标:与世界一流的高等院校保持紧密合作、吸引世界一流的专家与学者、吸引留学生等。此外,俄罗斯政府每年还给高等教育领域提供财政支持。
2010年3月,俄经济发展部起草了移民法,放宽了政策上移民到俄罗斯的限制,吸引高素质人才自愿移民俄罗斯,为本国引进国际化高水平人才做政策支持与铺垫。2017年,俄罗斯吸引留学生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5月,俄罗斯联邦总统战略发展及优先规划委员会主席团会议批准了《俄罗斯教育出口潜力开发专项计划》,把教育出口潜力的开发看作一项重要的国家任务。
为了吸引留学生到俄罗斯学习,俄罗斯政府承诺,每年保障1万名外国公民,特别是来自独联体国家的公民享有在俄罗斯免费学习的权利,增设了留学生奖学金,简化入境程序,提高本国基础建设水平。
再看俄罗斯近些年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一流的大学群体,在QS世界大学排行的学科上2017年3月,俄罗斯的28所大学及其部分专业占据了148个名次,莫斯科大学有7个专业在学科排行榜上进入了前50名;在科研领域,截至2016年俄罗斯一流大学工作人员在国际水平刊物上的论文发表数量是2013年的3.5倍;在招收及外派留学生领域,截至2015年,俄罗斯成为全球第六大留学目的国,国外俄罗斯留学生数也多达7.89万人。
二、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及进展的梳理,笔者总结了一些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
(一)政策国际化
俄罗斯高等教育系统的立法相对而言是不断完善的,通常以“纲要”“法规”的形式呈现,对高校和政府的活动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约束。而我国的高等教育政策、规定一般以“通知”“报告”“纲要”“意见”“决定”这样的形式表现,却没有对相关措施及行为进行约束,导致各级行政、教育部门职权不清、界限不明;也沒有奖惩措施,一些单位秉承“做多错多”的原则,会为了减少错误选择少做或不做,将发一个“通知”“学习纪要”视做任务的完成。因此,我国在高等教育立法层面可以借鉴俄罗斯的立法模式,不仅在较高层面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保障教育的优先地位,也要制定一系列实施细则及监督管理办法。帮助各单位明确各自的职权范围与任务安排,依据当地特色进行局部的调整与规划。
(二)学校国际化
近些年来,俄罗斯一直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想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从博洛尼亚进程开始,到国家优先教育计划、5-100计划,无一不把建成世界一流高校作为主要任务。从目标的制定、政策的支持、财政的拨款、国际标准的加入、一流学者的引入,每一个流程都体现出俄罗斯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加快了我国高校国际化的脚步。但是除去部分国内重点高校,很多普通高校其实还没有找到一条国际化的途径,对于国际化进程的落实也都停留在中外合作办学,每学期外教来上两周或一个月的外文课,毕业之后成绩优异可以选择留学。但是高校的教师和非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国际交流、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只能通过一些外文文献和讲座上的外国学者了解国外的动态,了解的知识也大都浮在表面,没有深层接触和考察。我国可以效仿博洛尼亚进程,与一些国家签署、统一学制、统一学分制的合约,各国高校学分互认,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心仪的学校、专业与老师,也可以在一个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再进入另一所学校继续学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强各高校竞争力,高校为了吸引更多教师与学生进入本校,会加大办学投入、发挥本校特色;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师生的流动性,可以使他们接触的领域更加宽广,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可以有更高的、更全球化的视角看待自己研究和学习内容,“见多”才能“识广”,科研者自身格局的高低也是决定科研等级的因素之一。
(三)文化国际化
虽然说俄罗斯近些年来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但是并不代表其不重视本国文化与语言。语言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塑造一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增强影响力,更是国家“软实力”的表征。俄罗斯联邦政府注重维护、传播和推广俄语,全力使俄语成为保障俄罗斯社会团结、独联体国家一体化和俄罗斯进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空间的战略手段。通过《俄语联邦保护计划》的实施,俄罗斯不仅奠定了俄语在本国的主导地位,也在全球范围内将俄语学习人数提高了两倍。
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是每一所高校思考的问题。如何在引入外来文化的同时确保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如何将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与当地的高校融合?如何将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高校的文化交流传播到全球?事实是我国的部分民众对于国外传入的观念、节日及文化没有正确的筛选意识,出现了盲目的追捧,与此同时,也弱化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节日的存在感。在建立国民文化自信中高校又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再说对外的传播,我国在文化国际化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全球“孔子学院”的建立,但是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与国情、教师数量与质量,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方式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高校可以从哪些领域和哪些角度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语言的传播?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汉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外汉语人才的合作交流平台的建立、汉语教材、科普读物及有中国特色文化期刊的编写、带有普及中文的娱乐游戏、公众活动等都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
有了政策的指导与监督,加上学校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有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与学生,致力于在学习国外知识的同时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相信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校與一流专业的出现只是时间的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一定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