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在广州、成都和重庆三地对百余位妈妈进行过调查:你认为你的孩子具有某种天赋吗?你会因此送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吗?
90%的妈妈给出肯定的答案:是的,我的孩子有独到之处,并且我正在竭尽所能地对此进行培养。她们希望孩子能在未来进一步展现这种天赋,“它极有可能成为孩子长大后的谋生技能。”一位母亲在问卷调查中写道。
近80%的母亲会为错过孩子发展天赋的黄金期而懊恼,并因此怪罪于家中的老人或丈夫。“他们反对孩子上早教班,他们怎么就不懂这个时期是培养孩子各种能力的最佳时间呢?”一位广州的妈妈生气地在电话里控诉。“黄金期”是中国各类早教和培训机构的宣传文案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前者将它的起始时间定在1岁左右,后者将它定在3~5岁。
在这个时期里,一定要让孩子学点什么,并且学的东西一定是对未来有帮助的。这是几乎所有父母都秉承的教育理念:学音乐可以培养艺术审美力,学语言可以提高表达力,学画画可以培养艺术创造力,学舞蹈可以塑造体形,学国学可以正德性……在侃侃而谈各类兴趣培训背后的好处后,父母们也不忘补充一句:而且孩子自己也喜欢。
即便后来不喜欢了又如何?很多父母会在孩子对学习感到乏味试图中止学习时,语重心长地告诉对方: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坚持下去,未来你就会知道它对你的人生有多大帮助了。
因为有用,所以要坚持。“有用论”贯穿着中国家庭教育的始终,不只是学什么,还有可以做什么,可以和什么样的人交往,甚至,孩子们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而它的潜台词是:我们要把成长期间的所有精力都放在有用的人事物上,无用的,就尽快放弃吧。
当教育的内容被有用和无用的标准简单粗暴地进行了划分,中国孩子可以选择的童年,一如父辈们正在抱怨的生活一样,变得“势利”和“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