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浅议家庭教育课程的实施

摘要:家庭教育课程,对象应该面向家长,家庭教育课程的理念是以家长为教育主体实施科学育儿的教育模式。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挑战及家庭教育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课程实施;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7-015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144

2015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给孩子适宜的爱”,旨在通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宣传,让家长认识儿童,关注儿童的行为并理解儿童,与儿童一起成长。

一、家庭教育课程开展的现状

(一)家长重视幼儿园教育多于重视家庭教育

从“学区价值”看,家长幼儿园关注的点大到办园水平、园所发展趋势,小到班级保教人员的业务水平。大多数家长重视学校教育,且年轻化的家长更趋向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从教师对未入学幼儿进行入学前家访看,行为习惯养成、生活自理能力水平等出现比较大的差異,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幼儿行为习惯比较好,生活自理能力强,入园后对班级规则适应比较快,集体活动及游戏中表现的专注力、细心、自信心等良好学习品质比较突出。

(二)“被动式”家园合作现状为日常

虽说家长是教育的参与者、合伙人,但对于家庭教育这个问题,教师没有责任与义务来承担,家长应该告别“只要是教育就应该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这种错误观念。家园合作的口号呼喊多年,还是呈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学校使劲拉扯,家长被动接受。例如,幼儿园开展丰富的活动指导家庭教育、密切家园合作,有专家讲座培训、亲子游戏、观摩活动等,部分家长不参加或请人替代,甚至参与过程中也表现出不积极的被动状,平时教养幼儿以老人完全替代的不在少数。

(三)“问题”幼儿数量增多,家园教育有断层

从入园现状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利导致的幼儿行为问题呈逐步上升趋势,就拿特殊癖好来说,某一个小班有36个幼儿,开学初要带小被子、玩偶上学且不离手的孩子有4个,吃饭、上课、游戏、睡觉、外出活动都不肯放下,一旦离开便不安且哭闹不止。从家长处了解,几乎都是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家长认为不要紧,长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这些“特殊行为”的背后往往是家长陪伴的缺失,幼儿对这些物品的依赖取代了对亲情的依赖。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亲子互动不断形成亲子依恋关系的时刻,家长却以避免哭闹为目的,用物品加以安抚,久而久之,便形成特殊问题,再想试图切断孩子对物品的依恋,则须花上更多时间与精力干预与矫正。

二、家庭教育课程面临的挑战

(一)家长理念固化,受自己童年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后,家长群体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均呈现多样化趋势,初生家长与二孩家长年龄相差几岁到十几岁的比较多,甚至有差二十岁以上的,就家庭教育课程的实施推广来说会面临比较大的障碍,年龄偏大的家长思想固化,往往会受自身童年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当下社会变革、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还沿用祖辈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思想,普遍认为“孩子是父母的私有物品”,这样的权威性亲子关系是常态。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是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理性对待孩子的犯错,而是使用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其次,家长群体中,这些年龄大的家长很多有两个孩子,“大宝照书养、二宝当猪养”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放任式的教育导致的一些弊病显而易见。

(二)代际教育影响,一定程度上干扰正常的家庭教育模式

代际教育问题是家庭教育问题中比较常见的干扰。这一代孩子的父母自身是独生子女的很多,祖辈对他们的教育比较娇宠。而且很多家庭因为孩子父母的工作原因,完全由祖辈在承担幼儿的家庭教育,虽说有一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养祖辈有比较高的觉悟,但绝大多数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在隔代教育问题上暴露出比较多的问题:毫无原则地宠溺骄纵;与孩子互动方式简单;关注生活方面远远多于关注个体发展……如此循环往复,难以改变现状。

(三)缺少强制性,模式较模糊,推广有难度

一个家庭中,家庭教育是否发生、是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发生频率及效果无法计算,也无法用某种量化标准来界定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合理,只有当某个孩子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个性问题、习惯问题等时,才考虑到是否因家庭教育问题而产生。社会层面目前也无法通过强制行为,为准家长们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

三、家庭教育的创新模式

(一)建立家庭教育宣教机制

学校机构建立家庭教育宣教机制,通过新生家长会、家长学校、学校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形式,将家庭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方法等进行宣教,更多是将优秀家庭教育案例进行推广。

(二)成立“家庭教育工作室”

学校机构建立一支专业指导团队,由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家长工作骨干教师、家长志愿者等成员组成。明确工作室的基本职能和基本分工,通过问卷、量化分析等手段每学期排查各班家庭教育现状,依据排查结果或主动寻求指导的家庭进行家庭定制矫正方案,按计划给予辅导,做好个案跟踪,灵活调整矫正计划。

(三)社会保障家庭教育管理机制

设想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将家庭教育纳入终身学习,须定期进行学习,不同时期完成不同的学习内容,如可分为0-1岁新生儿家庭教育课程、1-3岁低幼儿童家庭教育课程、3-6岁儿童家庭教育课程、义务教育(小学)家庭教育课程、义务教育(中学)家庭教育课程、青春期家庭教育课程……内容有必修课、选修课,将家长的学分与个人信用、保障机制挂钩。社区开设“家庭教育门诊”,主要针对0-3岁婴幼儿家长提供专业指导,通过发放宣教手册、新手家长上路指南等进行宣教,必要时通过入户指导、案例指导等进行干预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郭瑞仙.试论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J].东西南北(教育),2017(2). 

[2]王梅.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11). 

作者简介:王亚琴(1979.5— ),女,汉族,江苏昆山人,幼儿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家庭教育指导。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