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硅橡胶间接法与嵌体蜡直接法制作铸造桩核的密合度比较

宋 斌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 比较硅橡胶间接法与嵌体蜡直接法制取铸造桩核的密合度。方法 选择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于该科行金属桩核冠修复的患者共423例,患牙共计485颗。随机分为实验组(硅橡胶间接法制作铸造桩核)、对照组(常规嵌体蜡直接法制作铸造桩核)。桩核制作铸造完成后,分别对两组的密合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前牙密合度良好率94.5%,后牙为93.5%,对照组前牙密合度良好率91.7%,后牙为62.6%,实验组后牙与对照组后牙的密合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硅橡胶印模材料,采用间接法制作的后牙铸造桩核,其密合度高于常规使用嵌体蜡直接法制作的铸造桩核密合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牙体缺损;桩核;硅橡胶;嵌体蜡;密合度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171-02

Comparative Study of Marginal Adaptation in Casting Post-core Made by the Direct Method of Inlay Wax and SONG Bin By the Indirect Method of Silicone Rubber

SONG Bin

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Guiyang,Guizhou Province,550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marginal adaptation of casting post-core made by the direct method of inlay wax and by the indirect method of silicone rubber.Methods Took 423 cases of out-patients from Jan 1, 2009 to Dec 31, 2013 in the dental department of 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or example. A total of 485 teet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indirect method of silicone rubber tube) and control group (direct method of inlay wax), and dentist took the two methods to produce the post-core. Then compare the marginal adaptation of casting post-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fine marginal adaptation of anterior teeth and back teeth in experimental group is 94.5%, 93.5%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 of fine marginal adaptation of anterior teeth and back teeth in control group is 91.7%, 62.6%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percentage of fine marginal adaptation of back teeth in experimental group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Key words]Dental defects;Post-core;Silicon rubber;Inlay wax;Marginal adaptation

[作者简介]宋斌(1982.1-),男,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修复学。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及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口腔医生能够根据患者残根残冠的缺损情况,对不能保留的残根残冠选择有创性拔牙治疗,对能保留的残根残冠选择保守性的治疗,即患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做桩核冠修复。虽然随着口腔种植材料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多数的残根残冠可以采取拔除后种植的方式进行修复,但是在经济性、就诊时间、美观性等方面,桩核冠修复仍然是医生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在桩核冠修复过程中,桩核与患牙之间的密合度影响着桩核的固位及修复的远期效果。目前在临床上,修复医生主要使用嵌体蜡口内直接法[1]以及硅橡胶口外间接法[2]制作金属桩核。为了比较这两种方法制作的桩核的密合度,选取了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21日期间于该科行桩核冠修复的患者共343名,患牙共计385颗,随机分为实验组(硅橡胶口外间接法)、对照组(嵌体蜡口内直接法),对其密合性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于该科行桩核冠修复的患者共423例,其中男性患者238例,女性患者185例,年龄18~84岁,患牙共计485颗。纳入-标准:所有患牙均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经X线片确认患者的尖周炎症消失或尖周炎症已得到有效控制,残根断面至少有两个面位于龈上,且龈下部分断面距离龈缘不超过2 mm。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实验组209例,患牙238颗,其中前牙145颗,后牙93颗;对照组214例,患牙247颗,其中前牙132颗,后牙115颗。

1.2 实验方法

硅橡胶印模材料由贺力氏公司提供,嵌体蜡由上海齿科材料生产。首先对患牙进行常规牙体预备,随后去除患牙牙冠部及根管口的填充物,同时去除薄壁弱尖。去除根管充填物至所需长度,预备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根管原形态,随后去除根管壁倒凹,并适当扩大根管管径。若患牙为多根管,应使各根管间具有共同就位道。若根管间角度过大,选取根径较粗且牙根较直的根管作为主根管,其余根管作为副根管进行预备,副根管应与主根管具有共同就位道。对照组采用嵌体蜡口内直接法制作铸造桩核蜡型。实验组采用硅橡胶口外间接法制作铸造桩核的石膏模型。制作好的桩核蜡型或超硬石膏模型,送义齿加工厂进行铸造加工。

1.3 疗效判断标准

成功:金属桩核能顺利就位,与患牙断面吻合,探针尖端不能进入桩核与断面交界处。

失败:金属桩核不能顺利就位,不能与患牙断面吻合,探针的尖端能够进入桩核与断面交界处。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金属桩核密合度比较:两种方法制作的金属桩核其密合度情况见表1,实验组中前牙成功率是94.5%,后牙成功率是93.5%,两者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765);对照组中前牙成功率是91.7%,后牙成功率是62.6%,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94.5%)与对照组(91.7%)前牙成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93.5%)与对照组(62.6%)后牙成功率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桩核的固位与桩核冠修复的远期效果有很大联系,其中桩核与根管的密合程度,对桩核的固位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降低继发龋病、牙龈炎、牙周炎等并发症有重要作用,并能增加根管的抗折能力。因此,制作密合度良好的金属桩核,在桩核冠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工作中,医生常使用硅橡胶印模口外间接法和嵌体蜡口内直接法来制作金属桩核。硅橡胶印模材料是一种高分子人工合成橡胶,具有优异的韧性、弹性、流动性、可塑性等优点,并且体积收缩小,强度高,精度高,但费用也较高[3]。嵌体蜡[4]的流动性及可塑性较好,韧性、弹性较差,强度低,同时容易受到温度影响而发生变形,不过成本低。该文通过对硅橡胶口外间接法及嵌体蜡口内直接法制作金属桩核的密合度进行研究后发现,采用口外间接法制作的金属桩核,与基牙的密合度较高,这一结果与近年的相关报道相符[5-7]。而嵌体蜡口内直接法所制作的金属桩核,其密合度受到牙位的极大影响,前牙的密合度远高于后牙,这可能是由于前牙为单根管,视野清楚,操作方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前牙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制作的金属桩核,其密合度都比较令人满意,且两种方法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这提示我们,硅橡胶口外间接法与嵌体蜡口内直接法都可以用于制作前牙金属桩核。当然,硅橡胶间接法相对于嵌体蜡直接法来说,能够极大的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8],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同时能够将金属桩核的大小和形态调磨合适后,再进行口内粘固,减少粘固后修整基牙对桩核粘接面造成的震动破坏[9-10]。口内直接法制作桩核蜡型,受到医生自身临床技术的影响较大。因此,对于刚进入临床岗位的医生,建议选择硅橡胶间接法。硅橡胶间接法制作的后牙金属桩核其密合度远远优于嵌体蜡直接法所制作的桩核,该研究中密合度不良的后牙,改用间接法制作后,获得了比较好的密合度。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金属桩核冠修复时,优先选择硅橡胶口外间接法来制作金属桩核。

综上所述,采用硅橡胶口外间接法与嵌体蜡口内直接法制作的前牙金属桩核,密合度均比较好。口外间接法制作的后牙残根残冠的金属桩核,其密合度均优于口内直接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何凯辉,陈烈金,张娟,等.两种口内直接法制作铸造桩核方法的临床研究比较[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6):24-27.

[2]马林,赵二军,王培.硅橡胶精密印模铸造桩核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11,40(8):804-805.

[3]谭小凤,张叶,毕小琴.机混硅橡胶与藻酸盐印模材料在口腔修复印模制取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3):268-270.

[4]侯晓冲,越野.嵌体蜡在口腔修复应用中的进展[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7,16(1):46-47.

[5]祖斌.2种制作上颌前磨牙桩核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6):608-610.

[6]姚其卫,彭洪娟.不同方法制取桩核熔模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6):626-627.

[7]刘林娟,许建辉,张怀勤.三种制作上颌前牙桩核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12-13.

[8]蒋海泉,王芳,孔晓鹏.两种铸造桩核制作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175-176.

[9]刘翠玲,高旭,郑政.两种粘接剂粘固铸造桩核后备牙时机对冠方微渗漏影响的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3,(6):325-328.

[10]周峥.桩核粘固后不同间隔时间预备对冠方微渗漏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24(5):426-428.

(收稿日期:2014-11-21)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