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常人肩部等长肌肉相对力量检测与分析

李 海1 盖大圣2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推拿科软伤疗区,吉林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评价部,吉林长春 130021 

[摘要] 目的 研究常人肩关节周围肌群相对比值范围。方法 对160位常人(20~40岁)进行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的等长肌力测试。然后将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出各方向集群之间的比值范围。结果 前屈/后伸肌力比值范围0.5~0.6;外展/内收肌力比值范围0.5~0.7;外旋/内旋肌力比值范围0.5~0.7。结论 常人肩部肌群等长肌力相对比值与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肩关节;等长肌力;比值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057-02

[基金项目]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应用BTE-RS系统进行常人肩部等长肌肉的相对力量检测与分析”2012-024。

[作者简介] 李海(1979-),男,吉林长春人,硕士,中级,研究方向:中医骨伤科学临床。

近年来对于肩关节周围疾病的研究日新月异,但同时关注肩关节周围肌肉情况变化的相对较少,肩关节肌肉力量是维持肩关节稳定性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肩关节本身就是全身最为灵活的一个大关节,其附带肌肉及韧带较多,当其中一部分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引发一些相应的疾病症状。其关节囊较松弛,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1]。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磨擦挤压,故而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形成原发性肩周炎[2-3]。当一部分肌肉损伤修复后,不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是不可能到达其最佳使用状态的。现有的研究中并没有体现出到底肌肉力量达到什么情况才是较好的康复预期目标。而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标准的制定就显的尤为重要了,目前为止未见报道过肩关节周围肌肉相对力量比值范围,故该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采用BTE-RS系统对160例健康人进行肩关节周围肌群等长肌力测试,以研究肩关节周围肌群比值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40岁成年人,符合纳入标准的常人160例(男、女各80例),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及职工。要求参加测试的受试者身体健康,无肌肉、骨、关节疾病及特殊病史。所有测试按照自愿的原则参与进行。

1.2样本构成

在实验过程中将160例在20~40岁的成年人,以年龄及性别分为21~25岁男组,21~25岁女组,26~30岁男组,26~30岁女组,31~35岁男组,31~35岁女组,36~40岁男组,36~40岁女组,共计8组。

1.3纳入标准

①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受试者身体健康,无肌肉、骨、关节疾病及特殊病史。②经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检测及肩部功能检查正常者(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见附表)。③年龄>20岁且<40岁。

1.4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②有严重的其它肩关节器质性病变包括恶性肿瘤、骨折、骨髓炎等。③精神病患者,以及不合作或同时进行其测试者。

1.5中止和剔除标准

①纳入对象在接受检测时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出现肩部疼痛或功能障碍及其它疾病不宜继续进行试验。试验中自行要求退出或未完成整个疗程的对象,均视为脱落。②研究者认为继续进行试验可能会对受试者造成损害者。

1.6研究方法

1.6.1分组符合纳入标准常人160例,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抽样,计4个年龄段8个组。

1.6.2检测①前屈、后伸:患者坐位,屈肘90°,保持动力轴心与肩运动轴一致。阻力点置于肱骨远端前侧固定,上臂置于中立位,嘱患者全力前屈肩关节,检测数值,上述动作重复3次,记录平均值。取相同力臂,阻力点置于肱骨远端后侧固定,上臂置于中立位,嘱患者全力后伸肩关节,检测数值,上述动作重复3次,记录平均值。取屈伸肌力比值为检测数据。

②外展、内收:患者坐位,屈肘90°,保持动力轴心与肩运动轴一致。阻力点置于肱骨远端外侧固定,上臂置于中立位,嘱患者全力外展肩关节,检测数值,上述动作重复3次,记录平均值。取相同力臂,阻力点置于肱骨远端内侧固定,上臂置于中立位,嘱患者全力内收肩关节,检测数值,上述动作重复3次,记录平均值。取外展、内收肌力比值为检测数据。

③外旋、内旋:患者坐位,屈肘90°,保持动力轴心与肱骨纵轴一致。上臂置于中立位,手握阻力柄,嘱患者全力外旋肩关节,检测数值,上述动作重复3次,记录平均值。体位同上,嘱患者全力内旋肩关节,检测数值,上述动作重复3次,记录平均值。取外旋、内旋肌力比值为检测数据。

1.7统计方法

使用spss16.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值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之间的肌肉力量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TTest),组间差异性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定为P<0.05。等长肌力的相关性,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显著性水平定为P<0.05。对肩部肌群等长肌力进行指标筛选使用因子分析。

2结果

经过对160例常人肩关节周围肌群测试结果分析,见表1、2、3所示。

据表3分析,经检验,组内及组间比较:肩关节前屈/后伸在(1)~(8)组之间,各组的组间比较,组内比较P>0.05。表明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样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内收在(1)~(8)组之间,各组的组间比较,组内比较P>0.05。表明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肩关节前屈/后伸肌力比值在20~40岁之间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P>0.05)。外展/内收肌力比值、外旋/内旋肌力比值也同样在20~40岁之间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P>0.05)。也就是说肩关节的前屈与后伸绝对肌力的的比值在20~40岁之间是不受年龄与性别的影响的。同理外展与内收肌力比值、外旋与内旋肌力比值在20~40岁之间也是不受年龄与性别影响的。将数据统计计算得出肩关节前屈/后伸肌力比值范围是0.5~0.6;外展/内收肌力比值范围是0.5~0.7;外旋/内旋肌力比值范围是0.5~0.7。最终表明常人肩部肌群等长肌力相对比值区间在20~40岁之间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

近年来关于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研究较少,尤其未见关于肩关节周围肌肉相对力量的研究报道。所以该研究并为未能得到充分的参考资源,由于研究时间及经费等原因该次研究的样本较小,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些影响;并且在年龄范围上取样较窄,未能建立起所有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相对力量的范围区间。另外本次研究中人存在一些设计上的不足,希望之后的研究可以弥补。针对特殊人群列如:运动员,特殊工作者等应该另有一系列的针对检测措施,来完善本指标的区间。

肌肉的力量训练一直被认为是损伤预防和康复的重要手段[4]。在人体中有一部分肌肉自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不明原因出现退变或是肌肉力量减退的变化。肩关节的旋转肌群变化主要由退变和无力引起的,一般多见于35岁以上;而由肩胛骨和肱骨周围肌肉的无力引起的变化,常常发生在那些从事高强度运动的人,比如游泳运动员或棒球的投手[5]。当一部分肌肉出现问题后就会导致相应肌群出现紊乱迹象,由于力量的平衡被打破,相应的肌群就会出现过度使用或是费用性萎缩等情况。但是人们往往只是注意疾病发生的表象,而忽视了与其相关的其他肌群也会出现不正常使用的情况。因此了解相对肌群力量比值对于肩关节后期康复与治疗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通过掌握肩关节主动肌与拮抗肌正常比例范围,我们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康复计划,也可以为正常人制定出预防肩周炎的训练计划。使相应的肩关节周围肌群比例达到正常,启到预防肩周疾病及减缓肌肉退变的作用。无论是针对于患者还是健康人群都能够很好的起到完善肩关节治疗的目的。对于肩关节的康复有着极其可观的社会效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克敏.骨关节功能康复的新理念[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23):2023-2024.

[2]Han-YiHuang,Jiu-JenqLin,YueliangLeonGuoWendy,etal.EMGbiofeedbackeffectivenesstoaltermuscleactivitypatternandscapularkinematicsinsubjectswithandwithoutshoulderimpingement[J].JournalofElectromyographyandKinesiology,2012.

[3]汪宗保.慢性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等速肌力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12):1124-1128.

[4]KarriSilventoinen,PatrikK.E.Magnusson,PerTynelius,etal.HeritabilityofBodySizeandMuscleStrengthinYotmgAdulthood:AstudyofOneMillionSwedishMen[J].GenetEPidemiol,2008,32:341-349.

[5]尤廷明.大学生网球运动员肩关节肌群等速肌力与表面肌电测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6]赵龙.核心力量训练对大学生等速肌力及无氧和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14-09-01)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