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永友 李召燕 李书营 李 超 程 非
山东邹城市中医院针推科,山东邹城 273500
[摘要] 目的 探讨针灸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规范化方案。方法 选取2012年3月份—2014年4月份入我院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针灸推拿规范化方案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95.6%>75.6%),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93.3%>73.3%),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可知,规范化针灸推拿方案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满意度高,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针灸推拿;规范化方案;颈性眩晕;治疗效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191-02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等发生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1]。其最突出的特征为体位性眩晕即当改变体位和转头活动时出现眩晕并加重,重者可发生猝倒,导致意外摔伤,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目前,西医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使得临床研究方向转向中医。大量研究表明,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经济、无害、疗效显著,更为患者所接受[3]。为此,我院选取90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份—2014年4月份入我院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针灸推拿规范化方案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经临床明确诊断颈性眩晕是两组患者共同的临床表现。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为(38~60)岁,平均年龄为(49±2.1)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39~59)岁,平均年龄为(48±2.7)岁,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的药物治疗 对于急性期患者选用血管扩张剂,如倍他司汀加入氯化钠溶液500 mL和维脑路通静脉滴注,配合口服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B1、B6等。
1.2.2 针灸推拿规范化治疗 针灸推拿进行治疗颈性眩晕时,需准确选择病变部位的经穴施行针灸推拿。常见的穴位有大椎、风池、肩井、肩髃、手三里、外关、合谷等。进行针灸推拿操作时协助患者取舒适且便于操作的体位。针灸疗法:①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刺针,针刺前需予以充分消毒。②采用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指捏起相应穴位的皮肤,右手持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下针。③捻转:针刺入皮肤一定深度后,来回旋转捻动刺针。一般捻转范围在180℃~360℃,留针10 min左右。④取针后予以拔火罐,即用灸草在穴位上烧灼、熏熨,每天针灸治疗1次,连续7 d为一个疗程。推拿疗法:①推拿介质的选用:常用的推拿介质有药膏、油剂、药水、药酒等,可根据患者本身疾病和身体状况以及其他因素选择合适的推拿介质。②选用适合的推拿手法。揉法:以鱼际、手掌等部位着力,紧贴于患者病变处的穴位,动作柔缓、连续,用力均匀。按法:以手指和掌部着力,紧贴皮肤,逐渐用力按压一定的穴位,持续不断。可结合多种推拿手法,每个动作可重复3~5次。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定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定疗效:①显效:患者颈性眩晕、疼痛症状消失,颈部活动正常。②有效:患者颈性眩晕、疼痛症状明显改善,颈部活动正常。③无效:患者颈性眩晕、疼痛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患者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3.2满意度 根据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专科护理能力、服务质量、死亡率、疾病预后等内容,总分100分,≥90分评“优”,(80~89)分评“良”,(60~79)分评“中”,<60分评“差”,满意度为评“优”和“良”的患者总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6%,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9例;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分析比较情况
观察组评“优”24例,“良”18例,“中”2例,“差”1例,满意率为93.3%;对照组评“优”17例,“良”16例,“中”7例,“差”4例,满意率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3.1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眩晕,患者感觉周边物体或自身在旋转、升降和倾斜的运动幻觉[4]。临床上以眩晕伴随颈部疼痛为特点,颈性眩晕及疼痛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目前,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颈椎病导致椎动脉受压、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血供减少关系密切[5]。有报道统计,该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男女无显著差别,易突然发病,常于晨起或午休后起床或转头活动后出现眩晕。X线也可见颈椎椎间盘、椎体以及相关关节等病理性改变[6]。颈性眩晕可引起患者发生猝倒,易发生意外伤害,重者患者可表现脑干症状,如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对侧肢体偏瘫,出现对侧颅神经症状如吞咽困难、视物障碍等,更为严重者可发生脑部缺血导致死亡,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而有效的治疗方案迫切需要[7]。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中医的不断拓展,针灸推拿的逐渐深入,对于颈性眩晕的治疗深受广大患者信任。
3.2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是我国医学的一门特色治疗方案,其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针灸推拿思想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研究经络、穴位、操作方法、防治疾病等一门独立科学[8-9]。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针灸推拿方案在促进和维护人类健康以及防治疾病方面越来越重要,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关注和重视。针灸推拿是针灸和推拿两种方案的有机整合,充分利用针灸和推拿方法的共进性和互补性[10]。针灸在我国发展历史悠远,具有简便、廉价的优点,深受广大追求健康者的青睐。
3.3 针灸推拿治疗颈性眩晕
中医认为颈性眩晕主要由于经络麻痹造成筋骨失养而发生颈性眩晕。临床上导致其发病的原因有两种,即内因和外因。内因指随着年龄渐长性出现的颈椎病理性改变而发生应力性损害;外因指受到风寒湿邪侵犯。中医上认为,以上两种原因的相互结合导致颈椎力学平衡失调而致病,疏通经络、调节血气、祛除外邪,重建和保持颈椎力学平衡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根本所在。针灸可以起到止晕止痛疏通经络及气血、壮筋活骨的功效,推拿有着局部肌肉放松、疏理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两者有机融合,促进颈椎血液循环,有效改善颈椎的失平衡状况,减轻病变椎体对椎动脉的压迫,从而消除颈性眩晕。本研究中,采取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总有效率为95.6%,远超过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75.6%),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年来,临床上大量实践证明,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肯定了针灸推拿的效果,符合临床实践。
3.4 小结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规范化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宋如意.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4,6(5):60-61.
[2] 王新华,范炳华.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10,23(4):41-42.
[3] 饶子龙.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7):3899-3901.
[4] 张卫.针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3,29(8):29-30.
[5] 余明亮,罗文斓.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31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5):320.
[6] 张代芬.针灸推拿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2):153-154.
[7] 王玉华,杨建.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4,34(2):362-364.
[8] 赵丛然,隋福革,周继辉,等.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36例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8):80-81.
[9] 杨俊,周江军,赵敏,等.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46-47.
[10] 李爱强,陈子良,史晓林.颈部三步九法理筋治疗颈性眩晕3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1):58-60.
(收稿日期:201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