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燕
摘要:国内外对于大城市低碳发展的研究较多,对于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问题研究更少。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政府财政支持、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信贷支持等,虽然对低碳金融体系也有一定的提及,但较为零散,不够深入。本文通过对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路径研究,探讨建立一套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体系,筹集并引导资金的流向来促进中小城市的低碳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小城市;低碳发展;融资路径
资金问题是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大城市的低碳发展开展得比较好,主要原因就是大城市一般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的成熟阶段,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支撑城市的低碳发展。中小城市一般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和城镇化的加速阶段,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压力较大,很难做到以牺牲经济发展来换取低碳效应,经济增长和低碳发展很难寻求到一个平衡点。只有找到科学的融资路径,为低碳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小城市的低碳发展。
一、中小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由于缺少低碳城市建设的系统理论指导,我国很多城市的低碳发展仍停留在以环境治理和生态改善为主的层面,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甚至把建设低碳城市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名片,或者作为城市的一个招牌,真正意义的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则是零散的、有时甚至是盲目的。因此,要探讨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路径,首先要明确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是什么,为融资路径指明方向。
不同的城市规模,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和重点都应该是不同的,对低碳发展的融资方式和路径也应该有所不同。由于大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制度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因此大城市的低碳发展一般也是系统性、全面地推开,包括低碳产业、低碳社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社区等等。中小城市人口规模小,产业体系发展不完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现阶段不具备全面建设低碳城市的条件,而是应该针对中小城市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低碳城市建设。中小城市的人口、建筑、交通等对低碳发展的压力相对较轻,低碳发展模式应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以及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二、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渠道建设
目前,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资金来源多局限于政府财政支持、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信贷支持等,虽然对低碳金融体系也有一定的提及,但较为零散,不够深入。需要在加大政府财政支持以及银行贷款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融资渠道,为低碳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财政支持是促进低碳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一种手段,但思路要由原来以财政直接补贴为主转变为重点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传统的财政支持低碳发展的手段主要有:对企业环境治理费用给予直接财政补贴、对低碳领域的贷款项目给予补贴优惠、对使用清洁能源和进行低碳技术改造给予补贴等。
今后,要探索把地方政府财政专项资金作为低碳资金发展的主体,把政策性开发机构资金作为重要补充。同时,借助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民间资本、公益资金以及个人、企业或社会机构的无偿捐款进入低碳基金。城市低碳开发基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基金等作为准经营性公共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其设立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聘用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参股、提供融资担保和跟进投资等方式运作基金,以投资收益、担保收益、闲置资金存放银行,以及购买国债所得的利息收益等作为主要利润来源。
2.提高银行贷款规模
中小城市在金融创新方面还比较落后,目前城市的低碳发展必须继续倚重银行体系金融资源,促进资金集聚,提高间接融资规模和融资效率。在中小城市大规模低碳发展过程中,各金融机构总部、省分行在内的金融部门要调高对低碳产业或项目的信用等级和合作预期,加大对低碳示范区的银政合作、信贷投放力度,尤其是对低碳示范区内的特色产业、能源开发、重大技改等给予更高的授信额度。在加大本地资金投放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拨付资金。
3.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
政策性资金包括作为财政性手段的国债、作为主权外债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贷款以及作为国内政策性金融的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贷款主要包括以世界银行(简称世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为代表的贷款以及以外国政策性投资银行为代表的双边政府援助。中小城市低碳发展应积极获取国际金融机构和国外的低息贷款,积极争取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支持,争取设立这些机构的分支机构,利用其优惠的金融服务为本地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扶持商业银行不愿涉足的资金量大、周期长的产业及技改项目,以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4.创新建设低碳金融体系
加快低碳企业的直接融资,推动低碳企业上市。积极支持有潜质的低碳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鼓励企业“借道”“买壳”上市。支持有实力、有潜质的低碳企业到境外、海外证券市场上市。加快碳交易平台以及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引导低碳企业做好参与场外交易市场的准备工作,增强企业在资本市场全方位的融资能力。创新低碳金融工具,包括建立碳基金、银行信贷、碳保险和碳证券等,对低碳技改实行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三、重点领域融资模式设计
针对中小城市人口少,产业及交通等对低碳发展的压力相对较轻等特点,中小城市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集中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以及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三个方面。
1.产业转型升级
⑴创业引导基金模式。为了扶持高技术含量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可以创业引导基金模式,主要用于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处于种子期、初创期以及成长期的高技术中小微企业。可由政府投资的公司吸收其他社会资金共同组建母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母基金可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或股份制公司形式。由母基金作为引导基金,和国内外具有优良管理能力与投资能力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或团队,以共同组建创业投资子基金的方式,支持创业投资发展。
⑵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之一就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知识产权是新兴产业培育的核心要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往往多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都是依托某个知识产权建立起来的,有无形资产,但缺少有形资产,资金问题常常是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瓶颈。
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小企业内部资源和经营发展特点的创新型融资模式。在传统的知识产权销售、拍卖、许可、资助与合作开发的基础上,通过发挥知识产权交易所平台优势,整合担保、评估、金融机构、投资者等各方资源,引入知识产权质押、证券融资等新方式。同时,通过完善风险保障机制、投资退出机制、资本循环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监管,规范操作,有效控制和分散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系统化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促进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新能源项目建设
⑴新能源项目融资租赁模式。新能源项目由于初始投资过高,很多投资者难以承担购买设备资产的压力。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现代融资模式,既融资又融物,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选择,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租赁标的物,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一些大型新能源发电项目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既缓解了项目初始期的资本压力,也降低了项目的金融风险。
⑵合同能源管理。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节能改造的投入资金多集中在重大节能改造示范工程,中小企业的节能改造资金多来自于企业自筹资金与银行借款,企业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开始使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质是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方式,是一种基于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新理念和新机制。节能服务公司和要开展节能项目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按此合同实施节能项目,最终,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⑶新能源项目BOT融资模式。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燃料等为主。新能源产业具有初始投资高、项目周期长,预期收益难以预计等特点,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得到国家法律以及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市场的作用,尽可能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发展,利用规模化带动产业化发展。BOT融资模式是新能源项目的一个主要融资模式,涉及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项目发起人、项目公司、项目的贷款银行或银团、建造商/供应商、运营商、电力供应商、保险公司、信用评估机构等,组织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融资体系。
3.生态环境建设
⑴各类扶持资金及银行融资模式。设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并以政府预算资金为引导,积极争取国际CDM 项目基金、世界银行和外国政府低息、无息贷款。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市场,开辟生态环保领域项目的融资新渠道。优化组合使用夹层投资、母基金(FOF)、中长期项目贷款、上市前(Pre-IPO)投资、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建设项目短期贷款、规划合作贷款、银团贷款、间接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生态环保项目适用的金融产品,尽可能地降低融资成本。
⑵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模式。目前,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模式一般遵循以下思路:产业链融资模式设计由银行主导;对循环经济产业链上所有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进行风险监控与分析;掌握企业的应收、应付账款等信息资料,并将其与银行的资金流信息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制定融资方案,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由于不同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模式也要相应进行调整。
⑶绿色信托。绿色信托是以环保项目为标的、为环保行业融资的信托计划,是信托投资与环保产业融资的结合,对解决环保产业融资难有积极作用。与其他融资渠道相比,信托融资限制性条件较少,信托公司主要对项目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进行判断,融资成本相对较小,审批时间短,是环保企业融资最便捷的通道。这种投融资方式在19世纪初就被发达国家采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国内信托公司对“绿色信托”也已展开了探索和尝试,如用于修复地震中受损的发电厂及支付其他费用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崔新进.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2014 (3).
[2] 宋德勇,张纪录.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 (1).
[3] 陆小成.生态文明视域下中国城市低碳转型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4] 马晓芸.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途径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北方经济,2010(8).
(作者单位:江苏金宁达不动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