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亮
(宝鸡文理学院教务处,陕西宝鸡721013) 摘要:《人生》中高加林的形象曾引起许多人的争议。从农村走出来的高加林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在生活与命运、爱情与理想面前,他按照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态度做出了抉择。然而在复杂的社会面前,作为涉世不深的青年,难免遭遇挫折和失败,但高加林身上所显示出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预示着他将在不断的挫折和失败中逐渐走向成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路遥;高加林;追求;抉择;归宿 中图分类号:120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172—03
中篇小说《人生》,选取城市和农村的交叉地带”为着墨点,独具特色地勾画了当代城镇和农村的社会生活图景,用不同的色调描绘出一群鲜明、生动、个性迥异的青年形象,揭示出了改革开放时期新旧交替、矛盾纷呈的时代特点,展示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刻画了人生道路上探求者和奋进者形象。他们热爱生活,怀抱憧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搏击着生活的风雨。无论成功或失败,欢乐或忧伤,他们都在人生旅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人生》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塑造出高加林、刘巧珍等各具个性和典型意义的一群青年形象,细致地描绘出他们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还在于它通过对诸种现实关系的描写,提出了当代现实生活中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人生》中塑造得最好的人物形象是高加林和刘巧珍,其中对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不同的读者褒贬不一,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人说他是利己主义的奋斗者,也有人说他是农村新人的代表,熟读全文品味文中高加林”形象,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身上具有一种强烈的追求精神,但在整个奋斗过程中,他的理想、行为却并未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同。高加林曲折的人生道路处处都能体现出一种强者精神、追求精神,这也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对高加林悲剧命运的揭示体现出作家独特的创作视角,正因为作者正视现实的残酷、社会的缺陷,才使高加林这一形象更加真实生动,更富有血肉感。本文试从高加林的事业、爱情及其悲剧性的结局来论述一下这位富有理想、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农村知识青年的形象。
理想、事业、友谊、爱情,历来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对于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来说,最容易使他们心动神移的往往是爱情,然而高加林思想性格的光辉,却是在对美好未来的执著追求中大方异彩的。高加林是个农民的儿子,但他又从来没有一辈子当农民的思想准备,他富于理想,勇于进取,身上有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他渴望离开贫瘠落后的地方,渴望现代文明,向往城市生活,他要建功立业”,不甘心囿于狭小的天地,要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生活。当他的生活圈子从黄土高原闭塞的小村庄转换到了县城高中以后,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深深影响了他,使得他抛弃了农民固有的那种传统的狭隘观念,逐渐不满于父辈们那种为生存而生活的生活方式,开始了对自身和社会的重新认识。
高加林在事业上的不屈追求,充分展现了他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了不像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为了追求城市的文明生活,高加林想通过考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求学的过程中他要求积极上进,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县城高中。在当时农村的那种生活条件下,一个农村青年能上到高中,没有出众的才学和契而不舍的执著精神,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高家村算上巧珍也才只有三个年青人上过高中,其中三星还是走后门”上的高中,更何况高加林在高中也是才能出众的年青人。他反应敏锐,眼界开阔,关心国际问题,曾经梦想过进国际关系学院读书。他平时涉猎范围很广,只有眼界同样开阔见多识广的黄亚萍才能和他谈到一块。高考失败后,高加林回村当了一名民办教师,虽然他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但他向往城市文明的希望并未破灭,他依然向着心目中的目标契而不舍的追求着。他很满足这个既能发挥他的才能,又使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他继续不断的努力着,他想有朝一日,他或许通过正式考试能成为国家的公办教师。他工作非常努力认真,年年被公社评为先进教师,还在地区报上发表了两三篇诗歌和散文。这所有行为背后深藏着一颗不甘平庸、追求进取的不平常的心,这一点体现在一个农村青年身上是难能可贵的。然而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村霸高明楼利用职务和关系”顶掉了高加林民办教师的职位,这对高加林来说打击很大,这无异于折断了他腾飞的翅膀。换一个弱者,也许在这一棒下会趴倒在地,高加林可不是这样的人,在经过一段沮丧之后,他的心底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报复情绪:只要高加村有高明楼,他就非要比他更有出息不可!……他决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会面前和高明楼比个一高二低!通过这件事情,在高加林身上充分体现了他对命运不屈不服的抗争精神,体现出他对理想追求的执著,体现出一种带有原始野性”的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高加林都体现出了他是生活的强者。在痛苦的沉沦了一段日子后,巧珍的爱情重新燃起了他对生活的希望。高加林是那种不甘平淡和富有进取精神的青年,他只想着不断的拼搏奋斗,从来没有过享受的思想,一旦遇到适宜于他才能发挥的环境,他出众的才能就会如“锥处囊中锋芒毕露”一般展现出来。在他进城以后,在人生如意的时候,他也不是安于享乐的庸人,而是冲到暴风雨灾害的抗灾第一线,及时报道灾情的发展情况。在县委参加工作以后,勤思好学使他很快学会了照相及相片冲洗技术:他的篮球才能在这里有了施展的平台,并且很快成为县委机关篮球队的主力。城里的生活对高加林来说并不陌生,他曾在这里度过最美好的时光,因此他的才能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高加林的追求永无止境。当黄亚萍向他展示了光明美好的事业前景时,他心潮澎湃,对前途充满了无限自信。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在支持着他执著地向前走去,这是他人生的本性,性格的核心,这是他在行动中体现出的那种执著于追求、进取的奋斗精神。他这种进取精神与他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交汇在一起,无疑是当代社会中一股宝贵的变革力量。
高加林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是作为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他强烈追求自我实现的产物。作为新时代青年典型代表的高加林,身上处处显示着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张扬,虽然这种自我张扬的意识曾经受挫,但在这种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过程中,显示出他对自身价值重新定位与实现自我执著的追求精神。高加林作为一个新时代觉醒者”的农村青年,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与群体意识”发生了激烈的矛盾,他的一切言行与他所处的环境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因此他常常不被人们所理解,正所谓曲高和寡”,即使是对他关爱倍至的巧珍,也不理解至少是不完全理解他的追求,他的内心世界是很孤单的。“高处不胜寒”,这就意味着他比常人承受更多的痛苦和精神压力。
人常说,人生即选择,选择即命运,选择事业,选择爱情,……人生就是一系列不同选择的组合,会选择的人,一生风光无限,看尽天下暖色:不会选择的人,一生坎坷不平,尝尽人间酸辛。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这谁都会做,因为熊掌比鱼好。但是人生经常面临的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而是经常处于两难选择之中。高加林在爱情面前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正是在这两难的痛苦抉择中,更显示了他勇于开拓的拼搏进取精神。
作者路遥运用了三角恋爱”这一爱情小说惯用的叙术模式,在黄亚萍、刘巧珍和高加林三人中以高价林为中心构建了一种三角恋”关系。美丽善良的巧珍是在高加林被挤掉教师职位,极端苦闷孤独的时候出现在高加林面前的。巧珍纯洁、无私、炽热的爱使高加林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他再也不需要像以往那样以摧残自己的身体来转移精神上的苦痛,而且以极大的热情融入到农民的劳动生活中去。巧珍善良、纯洁、真率、诚挚、吃苦耐劳的品格,也有如黄土一般深沉、厚重;她那勇敢、忠贞、富于牺牲的恋情,恰如高原上的烈日那样灼热、明丽。她身上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尤其是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对于同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高加林来说,在他身上不可能不打上农村生活的印记,也就是说他不可能没意识到巧珍身上的这诸多优点。但不可否认,高加林在享受美好爱情的同时,他那颗不屈追求理想的心并没有泯灭,他有时看到公路上骑自行车的公家人,他就产生一种莫明其妙的失落感,结痂的伤口受到触动,全身感到一阵悸恸。这说明他内心深处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并未消逝。然而巧珍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构思却摆脱不了传统的模式,她没有创造新天地的理想和能力,只想造个安乐窝养着加林,一块儿在农村厮守着过,这对不甘命运摆布的高加林来说是不够的。当高加林有机会回到城里工作时,他重新遇到了高中时候的同学黄亚萍,他开始陷入了另一张情网。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是高加林心目中追求的理想伴侣。她有文化、有理想,她的眼界开阔,她同高加林在一起时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还在高中时,彼此之间就有一种朦胧的爱情,只是后来高加林毕业回了农村,他们的爱情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土壤。因此,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情比巧珍更有基础。况且黄亚萍给高加林展现的一幅能发挥他才能的美好画卷,对高加林更加有诱惑力。所以高加林在黄亚萍的主动追求下,陷入爱河是自然而然的事,有比较才有鉴别。高加林在与黄亚萍的交往过程中,隐隐感到与黄亚萍的感情交流不像和巧珍那样能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更有一种默惬感,他开始意识到巧珍对他的爱是纯真而又无私的,是能够和他同甘苦共命运的,高加林面对黄亚萍和刘巧珍的感情,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之中?
高加林事业与爱情的天秤最终倾向了事业的一边。经过心灵激烈的搏斗,高加林理智的选择了黄亚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以后,他时常受到良心和道德的审判,同巧珍的决绝高加林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的,但他清醒地意识到他所走的是没有回头的路。所以当他遭到父亲与德顺大爷的训斥时,觉得他们说得都对,但是他不能照他们的意思去做。高加林是一个心中有理想就勇于付诸实践的人,爱情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是从属于自己的事业的,为爱情而爱情在他是做不到的。所以关键时刻,在黄亚萍与刘巧珍两人之中,巧珍在他的心目中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但他并非不爱巧珍,正如他在与黄亚萍作别时所说的,从感情上来说他还是更爱巧珍的,因为她能给他以温情和体贴。我们知道高加林在感情上是倾向于刘巧珍的,在理智上是靠近黄亚萍的,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对纯洁爱情的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然而物质文明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选择任何一方都意味着对另一方面的否定,这显然存在一个二律背反。作为理智上的高加林有追求现代文明生活的强烈愿望,作为情感上的高加林又有被情感抚慰的需要。我们应该站在生命存在的层面,对高加林的选择持拥护的态度,认为高加林的选择是无可指责的,这也符合人类社会衍进的必然规律。但是从伦理道德层面来看,高加林是一个生活准则的违规者,是应该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和良心的拷问。文明的进步往往是以牺牲排挤道德情感为代价的,希求二者同步发展是人们良好的夙愿,然而文明与道德的协调往往是暂时的,背逆冲突才是永恒的。如果说因为事业与巧珍分手,高加林感到自己的良心受到谴责的话,那么在这种事业成为泡影后,他作别黄亚萍时,这种沉痛的心情是不存在的,过去所拼命努力的,现在己显得那么不重要了,他显得非常理智与平静。高加林爱情世界的矛盾冲突和痛苦抉择都张扬了他对远大志向坚定执著的追求精神,时至今日,这种精神对年青一代奋发进取仍有着十足的鼓舞作用。
三
高加林这一形象是耐人寻味和琢磨的,很难简单的用好与坏、美与丑来评价他。这并不是作者没有自己的爱憎褒贬,没有是非观念,只不过是当作者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表象,分析研究社会深层次矛盾冲突时洞察到的构成人物命运冲突的种种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的社会矛盾,作者不想加以简化和净化,而是力图从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加以把握,艺术地再现出这种复杂的真相,力图揭示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条件下人物性格和感情变化的种种根由,从而使人们在这种真相中更加深刻地认识生活内在的规律,更加深切地领略人生的真谛。高加林面对事业和爱情的双重挫折,不得不又回到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上,“他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高加林作为农村知识青年的典型代表,有才有志,自尊自信,自强不息,踌躇满志,然而却落个悲剧的结局,这就不能不震撼无数读者的心灵,引起广泛的思考和争议。高加林的悲剧是他的追求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人们的习惯心理,传统观念的不协调造成的,其中有个人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社会因素是主要的。一方面社会的不正之风是导致其悲剧的重要原因。在产生高加林性格的环境里,一是农村的闭塞落后,知识的贫乏和封建的积习与现代文明的差异:二是由于不正之风和各种具体制度的不健全,有知识的青年得不到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和真正提高学习工作的条件。另一方面,城乡差别也是导致高加林悲剧的重要原因。在高加林的这场恋爱悲剧的演出,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爱情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同个人的道德因素相比,高加林的爱情悲剧更多地渗入了今天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矛盾: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这是由现阶段我国城乡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决定的。尽管是才华出众的高加林,也不能不受到这一客观现实的制约,也只能被这种交织起来的矛盾所支配、所左右。因此在高加林爱情和事业上的双重失败后,回到农村是他的必然归宿。
高加林的性格中有一种迥异于传统规范的挑战力量,一种无法压抑的力求变革发展的精神,一种远大的志向,因而他不会甘于命运的摆布与安排,他将会很好的总结一下,重新开始自己新的追求。高加林在事业爱情失败后,不得不又回到了农村,但我们不能就此断定农村就是他人生的最终归宿,我们应认识到这对高加林来说只是暂时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高加林的现在和未来。高加林还是一个成长中稍带野性”的年青人,思想还没成型,用德顺爷爷的话说,他还是一个嫩娃娃”,用作者的话说,他是一个“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年青人”,因此对高加林来说他还有很强的可塑性。他还不够成熟,有偏狭,有失误,但他的那种顽强不屈、拼搏进取的精神跟我们的时代精神是那样合拍和一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代新人的先驱者,这就使他有认识模糊、行为失足的可能。高加林虽然在搏击生活的奋斗过程中失败过,但根据他的个性,他不会就此放弃的。不断遭受挫折和失败,也是促使青年人成长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每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都应该有思考、反省、再认识、再奋进的余地。凤凰就是在自焚的过程中得到新生的。表面看来,高加林似乎失去了一切,但经过沉重的打击、惨痛的教训,一切人性中的真、善、美将重新在高加林的身上觉醒,未来的一切有待于重新调整与安排。我们认识到高加林的失败是他的追求与社会环境不协调的结果,理想只有与现实联系起来才有坚实的基础,因此高加林在今后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应该要有对待理想、对待现实生活的正确态度。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也要不断的健全各种体制和机制,为有才有志、顽强拼搏的青年提供一个能施展才华的平台,保障他们的理想顺利实现。我深信高加林那颗不甘平庸,富有进取精神的心灵是不会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的,经过自己的再次奋斗,他终将会成为社会的强者。
“高加林还得出,……”他是一只翱翔于蓝天的雄鹰,虽然他雄视万里的眼前,曾笼罩着一片小小的云翳——那是巧珍美丽而茫然失神的面影……,但他毕竟是属于蓝天的。
路遥在《人生》中运用典型环境下塑造典型人物的写作手法,成功塑造了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这一人物来代表当时社会中敢于追求的年青一代,展示了他们在追求人生目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揭示了当时那个年代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高加林身上显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又镌刻了所处时代带来的种种弱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加林是一个并不完美但确非常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他所面临的选择和困惑也是当代众多青年人所面对的,因此他产生的影响是很深远的。高加林个人命运的悲剧体现了当时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因而具有相当大的社会感召力和艺术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