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娜柯
摘要:人文社科讲座是传播先进文化
的重要阵地渠道,广州市人文社科讲座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文化发展,提升了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但也存在着缺乏统一规划的组织体系、科学的宣传机制、健全的策划机制、充裕的经费支持以及有效的公众参与及评估机制等问题。本文在对我国人文社科讲座进行研究述评的基础上,结合在广州进行的有关人文社科讲座的实地调研结果,对广州市的人文社科讲座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以政府统筹规划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人文社科讲座开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文社科讲座;现状;广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人文社科讲座的开展恰恰是这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导性、丰富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在对我国人文社科讲座发展总体情况进行考察后发现,从总体来看,人文社科讲座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构建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方面,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已形成初步共识,主要体现在认识、操作和评估这三个方面。在认识层面,重自然科学普及、轻社会科学普及,社科普及的理论研究与机制相对欠缺;在操作层面开展主体多为政府主导、开展内容具有地域性、注重名人效应;在评估层面,对开展过程与开展效果缺乏科学考量和评估体系。
因此,对现行人文社科讲座加以深入实证研究,以期发现和解决其发展中的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广州人文社科讲座的开展现状
1.调研说明
课题组选取调研对象包括:区域内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包括高校和中小学)、相关文化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等举办过社科类讲座的相关机构,对调研期内(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举办人文社科讲座的情况,包括主办方、主题、主讲人、讲座地点、听众情况等信息进行深度调研,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相结合。问卷发放对象包括主办方和听众,涉及调研单位130 余家,发出问卷1380份,收回1278份。
2.总体情况
根据人文社科讲座所发挥的社会公共管理与社会教化职能,可以看出人文社科讲座具有较强的外部收益性,即收益主体虚化,由此衍生出人文社科讲座参与的自愿性与举办的开放性特征,因此政府作为操作主体,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广州地区开展的人文社科讲座大致有以下几种:①政府主导的、全社会范围开放的人文社科讲座,此类多依托公共图书馆等单位或场所协办,具有系列化特征。②高校作为文化高地,具备较为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资源,且举办多具有常规化和开放性。③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针对特殊群体在限定范围内举办的人文社科讲座,具有一定的准公共物品特性,作为“俱乐部产品”,其受益面有限,且选题较为专业。④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资源优势,对全社会开放的、选题相对专业的人文社科讲座。
在以上四种类型中,前两种举办的讲座场次多、举办规范,易于量化,而后两种则表现出相对分散、个体性强和不易量化等特点。
⑴区域分布情况。根据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地区一年举办社科讲座近1500场,听众约25万人次。各区域举办讲座场次情况如图1所示。排在前四位的为番禺、天河、海珠、越秀四区,这与番禺区建有大学城、天河区教育机构相对密集、越秀区为政治文化中心等原因有关。在考虑了各区人口与区域面积的因素后,通过人口讲座均等系数(ELP)和区域讲座密集系数(ELA)两个指标测算后,番禺区的ELP最高,即人均资源拥有量最大;越秀区的ELA 最高,即讲座资源密集度高。但均无法改变各区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的状况。
图1:2012 年5 月- 2013 年5 月广州各行政区举办社科讲座场次分布
⑵主题选取情况。在考察期内举办的人文社科讲座中,涉及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学等主题的讲座场次较多,以经济学为首,而伦理学、军事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则举办较少。在访谈中了解到,主办方在确立讲座主题时,60%的主办方首选社会热点话题,20%由嘉宾自行确定主题,依据受众的建议来确定主题的比例只占17%。这种较少与受众沟通的现状,也许是影响受众参与热情以及降低受众需求的满足程度的重要原因。
⑶举办动机情况。从主办单位举办讲座的目的来看,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57%的主办方为了宣传科普知识、服务公众,20%为了完成上级部门交代的任务,13%为了获得潜在经济收益,10%为了提升自身知名度。可见,绝大多数讲座仍以公益性为宗旨,发挥着公共文化传播与服务功能。但仍有少数主办方出于提升自身知名度与获取经济收益的目的而举办讲座,恰恰说明了人文社科讲座附加的经济功能也可让主办方收获间接或潜在的利益,这为打破政府主导型投入模式创造了发展契机。
⑷操作困境。主办方在举办讲座时,常常受到经费、地点、主讲人、宣传、确定主题等局限,难以将讲座开展的更好。困难主要来自:经费不足、主题难确定、主讲人难邀请、讲座地点难确定、民众参与度不高、讲座宣传难等。但民主参与度不高造成的困难仅占不足10%,说明民众对公共文化讲座的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
⑸受众特点。调查发现,77%的受访者对社科类讲座更感兴趣,而仅有23%的对自然科学类讲座感兴趣。其中,最感兴趣的讲座主题较多集中在社会学、艺术学、经济学,其中有27.27%听众对社会类的讲座最感兴趣,艺术学、经济学分别为16.9%、18.2%。从而说明了,人文社科公益讲座的选题除了考虑实用性外,还需结合现阶段群众的专业知识特征,避免选择令人费解的专业性主题。
⑹受众参与情况。从受众方参与讲座的原因来看,出于感兴趣而参加的比例最高,这表明好奇心、求知欲是听众积极参加讲座的最主要动因。其次是被要求参与的,这些受调查听众绝大多数为高校学生、政府工作人员等。此外,退休人员多为打发时间而去参加,这也恰恰与其拥有较丰裕的时间资源相吻合。总体而言,在2003年广东揭开建设“文化大省”的序幕后,社会教育、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观念逐渐深入民心,众多青年学生、精力旺盛的中年人以及时间充裕的退休人员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社会教育与学习活动。
⑺对新形式的接受程度。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举办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如网上直播、视频讲座。据调查显示,仅有12%的听众认为“网上直播”或“视频讲座”这种新形式效果不错,有58%的听众认为这些新形式效果一般,根本没达到听众期望。听众不认可主要是由于该形式不利于与主讲人进行交流互动。由此看来,听众参与现场讲座所看重的是与名人、专家面对面的感受与交流,这为讲座开展的形式创新提出了挑战。
二、广州人文社科讲座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广州市人文社科讲座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弘扬普及时代文化,强化社会教育职能以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作用,但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的组织体系我国从国家到地方早已建立了完备的科普机构,但人文社科讲座形式单一,发展缓慢,
在组织体系上缺乏统一规划与部署,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目前广州地区的人文社科讲座,虽具有较大的数量,一定程度体现出文化大省的实力。但呈现分布不均衡、区域差异明显的特征,表现出各级部门各自为战、各占一地、各立一牌的分散现象,难见整体协调发展之势,资源缺乏整合,难以可持续发展。
2.缺乏科学的宣传机制
人文社科讲座的信息宣传途径多种多样,如横幅、宣传广告、网络、微博等多种形式,根据本文调查发现,主办方大多采纳海报、横幅、报纸杂志的宣传方式,利用相关网站进行宣传的比例则较低,仅有10%。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主办方采用何种宣传途径,仅考虑经费是否允许,或直接采用一贯的宣传方式,并为形成一种科学的宣传模式或者机制,并未能使得相关讲座的信息传递达到效果的最大化。同时,由于讲座形式创新不足,新的宣传渠道的开发既无主观因素的推动,又无客观条件的需要,从而进一步制约了相关宣传机制的完善发展。
3.缺乏健全的策划机制
主办方在进行讲座的主题策划上,与受众沟通的意识较弱,对受众需求的关注度较低,而这极有可能会降低受众参与讲座的热情。同时,资源未实现共建共享,普遍是“各建各的、各管各的、各用各的”,呈现“各自为政”局面,协作性不强,资源整合共享欠缺;存在随意性较大现象,规范性与针对性不强;人文社科讲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服务主体与对象的良性互动。
4.缺乏充裕的经费支持
80%的受访主办方认为经费不足是讲座举办过程中遇到的首要困难;57%的主办方认为充足的经费支持是讲座举办成功的原因。宣传、讲座场馆的软硬件设施、后期调查反馈等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布置安排均需充足的经费保障。目前常见的经费投入模式是:政府供给+政府管理,政府供给+社会供给+政府管理+非政府组织协作,人文社科讲座的目标发展模式应为:“社会供给+政府促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5.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及评估机制绝大多数的讲座主办单位缺乏相应的评估机制,并没有相应的便于受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或在诉求后难以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回应。若对公众的诉求关注不够,则难以有效满足公众真实的文化需求,并吸引更多公众进行参与。
三、开展人文社科讲座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广州地区开展人文社科讲座在组织、宣传、策划、评估等方面存在的困境,需要政府、相关文化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但核心是政府层面的统筹与规划,在高效配置资源、形成合力上不断开拓创新,使人文社科讲座逐步走向群众化、社会化、科学化、现代化。
1.成立科普小组,加强机构设置建立市级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或社科普及工作领导小组,从机构设置、组织建设上夯实人文社科普及队伍,这是做好社科普及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2.全面整合资源,设立科普基地通过设立人文社科普及基地项目,更好的整合多方资源,对具有知识资源和场地资源等单位以项目形式进行资助和管理。可通过鼓励申报横向联合项目,加强人文社科普及工作的横向合作和研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科普资源的有效集成,全面整合资源,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
3.加强交流合作,建立交流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人文社科讲座信息交流平台,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充分利用网络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合,对全市范围内的讲座信息进行集中搜集与发布,整合讲座信息的宣传渠道。
4.加大经费投入,健全政策扶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的相关规定:将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对现有科普场馆、设施应当加强利用、维修和改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蔡彦.绍兴图书馆“越州讲座”的实践和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2).
[2]朱小燕.拓展公益性讲座,提升公共图书馆品质——以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座”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7).
[3]周膺.培育和发展公益性非政府文化组织[J].浙江学刊,2007(4).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 年度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SKLW01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