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关于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孙海涛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55)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培养目标、入学方式、培养方式、质量控制等构成要素的特点,在借鉴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及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研究生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20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42—02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高校管理研究课题《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2014183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5—01—17

作者简介:孙海涛(1983— ),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

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将医学专业学位的级别和名称确定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MM)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MD),这标志着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1]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2000年起正式实施,但受限于起步较晚,培养方式需进一步完善,培养模式内涵界定尚不清晰,口腔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含义

学术学位是国际上通用的授予个人的学术称号,表示申请人在受教育的程度或在某一学科领域已达到的学术水平,其为侧重理论与学术研究的一种学位,如医学、理学或工学等;专业学位是相对学术学位而言的学术称号,学术水平与学术学位具有相同级别,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人才,针对特定职业背景,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如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口腔医学硕士(博士)等。[2]

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0次会议决定: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促进应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学科体系将设置专业学位,改变我国学位规格单一的局面。[3]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为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2002年,教育部开始启动改革和完善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相关措施,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一)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通过教育过程使作为培养对象的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诸要素之中,具有统摄作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指向,培养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口腔临床医师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与学术学位不同,其更注重知识的应用及技术创新,能独立处理口腔医学领域内的常见病或疑难病症。

(二)入学形式。入学形式指结合培养目标和对象,为达到培养要求制定的入学资格、方式、途径等基本条件。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初期多面向在职工作人员,2009年招生政策改革后可通过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收应届本科生,但对于往届生要求具有口腔医学医师资格证书,在招生条件上限制了部分往届优秀本科生报考。

(三)培养方式。培养方式指根据培养目标及生源特点,在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对象所采取的基本方法或形式。培养方式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为组织性的要素。因此,根据不同培养类型,为达到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涵盖了培养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口腔医学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生按培养方案完成相应学年学习,培养年限一般为三年,课程设置主要根据培养目标制定,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在教学上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采取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等方式。

(四)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指以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为依据,监控培养过程,检验培养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反馈和调节,促进培养模式各环节的优化组合,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除中期考核、资格考试等制度外,学位论文是评价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学术学位论文不同,专业学位论文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强调临床实用性研究,需体现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方法和手段,更加注重将现有口腔医学理论和规律运用于临床实践,分析与解决口腔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以是临床专题研究、典型案例报告、临床问题分析或发明等。

三、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策略

部分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已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与之相比,我国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方面尚存在不足。[4]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各构成要素直接影响培养质量,确保培养质量是健全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核心。在新形势下,应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结合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借鉴系统的理论及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部分发达国家已具备较为系统、成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制,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培养与评价的地位、规程、准则等尚未在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因而在实践中的约束力和影响力相对微弱。[5]故应借鉴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制度,结合既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政策和相关机制,结束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法难依或无法可依的状况,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

(二)改革研究生招生工作。招生环节决定了专业学位生源质量,高校可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在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特点改革招生相关条件,加强和规范研究生录取前的复试工作,如对考生进行全面的临床技能考核,提高复试在录取中的权重,体现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三)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和学科结构。鉴于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存在一定的重合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将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素质、提高科研能力的基础课程与学术学位学习相统一,将提高临床能力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相结合,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型及临床教学课程。既要使研究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又要注重对其临床技能的培养。在学科结构方面,注重不同学科、专业交叉,对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与优化,使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具备广阔的眼界和雄厚的知识。

(四)建立多元化质量评估体系。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估主体是社会,其评估机构包括:非官方性的地区性或全国性鉴定组织和机构、学术团体、其他相关学术组织和学术团体;英国研究生教育的评估具有系统的评估体系,主体为政府和社会,评估体系还包括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及社会评估体系,包括了专业资格认证和新闻媒体排名等多种评估方式。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由政府、社会、学校共同组成的多元质量评估体制,明确规定各自的职责范围,各司其职,相互促进,健全评估机制,以进一步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邹碧金,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2]叶宏.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3]孙子林,季红,蒋犁等.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9(2).

[4]熊玲,李忠.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分析和借鉴[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刘丽娜.发达国家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研究与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