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滨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感染科,湖南长沙 410016
[摘要] 目的 分析与探讨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的临床特点、病因以及预后情况。 方法 选取该院2006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肝炎患者共78例作为AH(Acute Hepatitis)组,老年亚急性肝炎患者共92例作为SH(Subacute Hepatitis)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的临床特点、病因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患者性别分布均为男性高于女性,急性肝炎患者的年龄分布与亚急性肝炎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总胆红素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病因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前3位分别为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以及脑水肿,而亚急性肝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前3位分别为肝腹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肝性脑病。两组患者发生不同并发症后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在年龄分布、凝血功能、总胆红素水平等临床特点以及并发症类型、死亡率等预后方面的差异性较大,应作为两种独立的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急性肝炎;亚急性肝炎;临床特点;病因;预后情况
[中图分类号] R5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a)-0013-02
[作者简介] 胡滨(1979.11-),男,湖南常德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感染方面的工作。
过去急性肝炎多发于青少年,但由于环境污染、生活习惯改变、社会老龄化等多因素影响,老年急性肝炎的发病率呈现增多的趋势[1]。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通常均由黄疸型肝炎起病,病程均为数周至数月不等,但大量文献与临床经验证实,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以及预后情况均存在较大差异,应作为两种独立的疾病进行诊断与针对性治疗[2-3]。该研究就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的临床特点、病因以及预后等进行分析与探讨,现分析2006年3月—2012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肝炎患者78例和亚急性肝炎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年龄≥60岁的老年急性肝炎患者共78例作为AH组,老年亚急性肝炎患者共92例作为S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程、发病至入院时间、受教育程度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2000年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对于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4]。
1.2 调查方法
该文调查方法具体如下:①所有资料通过查阅患者完整病历获得;②调查内容包括:老年急性肝炎(AH)组与老年亚急性肝炎(SH)组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年龄、性别、凝血功能、胆红素)以及预后情况。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2.1.1 性别分布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可得,两组患者均为男性多于女性,AH组主要为60~70岁年龄段,SH组主要为71~80年龄段,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2 凝血功能特征 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可得,AH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3 胆红素特征 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平均水平可得,AH组患者平均为(281.0±260.8)μmol/L,SH组患者平均为(176.8±162.5)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4 6,P=0.011 3 <0.05)。
2.2 病因
对两组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可得,AH组与SH组患者的病因基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与预后
两组并发症情况及预后情况见表3。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日益严重,老年急性肝炎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加之老年患者的恢复能力差、基础疾病多、使用的药物种类多,药物性肝损害所占比重较高,且更易发展为重型肝炎,老年急性肝炎患者的预后情况与青少年相比明显更差,死亡率也高[5]。相关研究中显示[6],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均有发展为重症肝炎的可能,但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有一定差异性。因此对于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进行正确的特点分析,能够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与临床疗效[7]。
根据该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患者的性别分布主要为“男多女少”,该研究认为主要原因为男性生活习惯规律性较女性更差,合并基础疾病类型较多,机体免疫力不足,可能和男女免疫系统差异有关。老年急性肝炎患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60~70岁,而亚急性肝炎患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71~80岁。目前临床上关于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年龄分布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认为若想获得更为准确的年龄分布情况,需增加样本量进行研究。通过以上资料分析,该院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患者病因,以药物性损害为主,考虑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所用药物种类较多,且部分老年人更迷信中药“土方、秘方”疗效,而老年患者肝脏再生及解毒能力较差,更易致肝衰竭,故老年人药物性肝脏损伤应更引起重视。
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患者比较,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AH组患者的PT值明显长于SH组,而PTA值则明显低于SH组。而凝血酶原时间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均为反应肝脏损害严重程度的灵敏指标,因此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发症的发生与急性或亚急性肝炎患者肝功能衰竭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AH组的最常见并发症为电解质紊乱、感染、胸腹腔积液以及肝性脑病,SH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电解质紊乱、胸腹腔积液、感染及肝性脑病。老年肝炎患者均常并发电解质紊乱及胸腹腔积液,但急性肝炎患者出现危重并发症如严重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均比老年亚急性肝炎发病率更高。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应当根据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的特点进行针对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根据两种疾病不同的临床特点与病因进行准确的诊断,并针对其常见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性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质量的重要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谈逸云,申惠国,黄燕,等.不同型别急性肝炎临床特征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2008,15(3):374-376.
[2] 张健,金晓华,张有涛.动态检测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在肝病及其治疗过程中的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4982-4983.
[3] 朱洪怡,楚毅,霍继荣.46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病因学及其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9):130-131.
[4] 王宁,常丽丽,张静,等.急性肝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856-2858.
[5] 钟石英,曾伟强,叶宏英.老年人急性肝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10):161-162.
[6] 张强,孙凤霞.急性、亚急性肝衰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2(2):165-167.
[7] 段英,邢卉春,王笑梅,等.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临床特点及预后[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2(3):217-220.
(收稿日期:201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