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依达拉奉联合桂哌齐特治疗分水岭梗死的疗效探讨

高 新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神经内科二病房,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桂哌齐特治疗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依达拉奉+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脂、纤维蛋白、红细胞压积、ES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均有所下降,ESS评分均有所提升,但是研究组更为显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无异常和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桂哌齐特治疗分水岭梗死效果好,可显著改善神经缺损症状、提升预后,安全可靠,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分水岭梗死;依达拉奉;神经缺损;预后;安全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26-02

[作者简介] 高新(1971,10-),女,辽宁锦州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內科,E-mail:gaoxin501@126.com。

分水岭梗死多发生于心脑肾等器官,以脑部最为频繁常见,分水岭脑梗死也被称之为边缘带脑梗死,是临床中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病症,主要指发生在脑两条主要动脉分布区交界处的脑梗死,多集中在大脑皮质动脉和基底核区供血区之间[1]。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相关机制还不明确,但是其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可为诊疗提供依据,尤其是随着CT、MRI等技术的应用,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范围与病因诊断都变得更加明确,深入研究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2]。为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桂哌齐特治疗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疗效,该次研究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0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CT、MRI、超声、临床症状与体征等),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失访患者。

80例患者合并症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为主,临床表现:44例偏瘫(55%)、40例偏深感觉障碍(50%)、25例智能障碍(31.25%)、17例失语症状(21.25%)、12例视野缺损(15%)、12例意识障碍(15%)、6假性延髓性麻痹(7.5%);CT与MRI检查结果:患者梗死病灶低密度改变,单侧梗死14例,单侧脑分水岭梗死66例;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11例,双侧狭窄6例;单侧颈动脉狭窄23例,双侧狭窄5例;单侧脑中动脉狭窄9例,闭塞13例,双侧狭窄12例。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40例/组,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3.7±5.2)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60.32±10.07)分,研究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3.3±5.4)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61.29±10.33)分,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对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同常规治疗,包括营养脑细胞、活血化瘀和抗血小板聚集等,根据患者合并症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控制血压、血糖与血脂,高血脂服用他汀类药物,对合并糖尿病与冠心病患者扩张冠状脉、营养心肌,对颅内压过高者降压治疗,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改善微循环,给予低流量吸氧,实施心电监护。

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20042)30 mL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混合静脉滴注,每天两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1204)320 mL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混合静脉滴注,每天一次,治疗两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血脂、纤维蛋白、红细胞压积、ESS评分和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g)和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进行对比,观察不良反应,并检测心率、血压、肝肾功能与血尿常规等。

1.4 疗效评价

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依据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制定基本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标准,以基本治愈+显效+有效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病残程度降至0级,ESS评分减少90%~100%;显效:病残程度降至4~6级,ESS评分减少1%~89%;有效:病残程度降至1~3级,ESS评分减少18%~44%;无效:不符合以上3种判断标准或者病情进展、恶化者。

1.5 统计方法

临床数据处理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变化对比

数据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均有所下降,但是研究组前后对比差异、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数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5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SEE评分对比

数据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好,见表3。

2.4 异常变化和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压、心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未出现异常变化和不良反应。

3 讨论

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公认的是脑供血动脉狭窄、微栓塞和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典型危险因素是发作性低血压,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还有研究表明[3-4]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也有其有一定关系,但尚待更多临床资料佐证,此外心脏类疾病也会导致患者脑灌注降低,增加发病风险。该病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以偏瘫、失语、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通过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脑CT检查、MRI检查和超声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明确诊断依据,对患者梗死病灶、严重程度作出判断,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依达拉奉是新型神经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可抑制缺血病灶和再通部位OH的产生与扩散,减轻脑水肿症状,抑制神经细胞内皮损害,保护脑组织,其还能够刺激前列腺素的生成,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在梗死急性期应用可抑制梗塞病灶周围血流量的减少,阻止患者脑水肿、脑梗塞病情进展,减轻神经缺损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并且对患者凝血系统无异常影响,出血风险小,安全可靠[5]。马来酸桂派齐特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有松弛血管平滑肌,促使脑血管和外周血管扩张作用,降低血管阻力,增加供血量,缓解血管痉挛症状,降低血液粘性,提升红细胞变形性和柔韧性以促使其更好的通过细小血管,起到改善体内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患者预后,对梗死病灶有很好的改善与缓解作用[6]。临床大量应用研究显示依达拉奉与马来酸桂派齐特作用机制既协调又互补,联用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症状、病灶区域供血情况[7-8],该次研究中也验证了两种药物联用的多重显著优势,研究组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积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5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与对照组形势鲜明对比,验证了两种药物的显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桂哌齐特治疗分水岭梗死效果好,可显著改善神经缺损症状、提升预后,安全可靠,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苏柳清.脑分水岭梗死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1,10(1):75-77.

[2] 王健松,郭来敬,胡大一.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病机制与诊疗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0,25(23):2111-2114.

[3] 周蓉,崔琴,马效东.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1210-1210.

[4] 郑兴旺,杨伟凤.纳洛酮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624-627.

[5] 孙利荣.依达拉奉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2):99-100.

[6] 邵海云,王宗立.脑分水岭梗死60 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2):59-60.

[7] 李萍.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23):99-100.

[8] 马小董,詹佩娟,黄萍.依达拉奉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2(9):106-107.

(收稿日期:2014-02-20)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