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医学护理 » 外科学 » 正文

结直肠癌手术后肠瘘的临床治疗研究

陈 华 赵 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手术后肠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来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后肠瘘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手术治疗,分别以两组患者肠瘘的治疗效果、平均治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并对两组患者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4.1±0.3)d,对照组患者为(17.1±2.5)d,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发展的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法,可有效的提高肠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整体治疗周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结直肠癌;肠瘘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097-02

肠瘘是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肠瘘可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感染等,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身体的恢复[1],同时严重的营养不良会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败血症等并发症,严重时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对进行对于保证结直肠癌手术后肠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缩短术后身体的恢复时间均具有重要治疗意义。基于此,笔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了直肠癌术后肠瘘的临床治疗研究,并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研究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来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后肠瘘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59.2±3.4)岁,距离手术结束平均时间为(7.5±1.1)d,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59.6±3.5)岁,距离手术结束平均时间为(7.2±1.2)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结束时间的组间差异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保守治疗法进行临床治疗,即患者确诊为肠瘘后,常规给予胃肠减压、绝对禁食、24 h生命监测,同时建立腹腔引流,确保引流管的通常,引流期间加强患者的抗感染治疗,维持患者体内器官水、电解质平衡,同时注意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2],患者肠瘘发生早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过程中依据患者引流液量的变化,逐步过渡到肠外+肠内(PN+EN)联合营养治疗方案,再最终过渡到完全胃肠内营养(TEN)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的需要,行肠修补术、肠切除吻合术等手术方法将患者病灶部位的所有脓肿彻底清除。

1.2.2 临床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分别记录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及并发症,并以上述记录指标作为临床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价,治愈:治疗后患者肠瘘的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肠内脓肿完全清除,肠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肠瘘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肠内的脓肿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患者的肠功能基本得到恢复;无效:治疗后,患者肠瘘的临场症状、体征仍明显存在,肠内囊肿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患者的肠功能仍然严重受损。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对各项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其中治愈时间进行t检验,临床疗效进行ridit分析,并发症进行χ2检验,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肠瘘治疗效果比较

注:t=-2.510,P=0.01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愈时间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发现,观察组为(14.1±0.3)d,对照组为(17.1±2.5)d,t检验结果为t=-2.280,P-0.011,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发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

注:χ2=7.947,P=0.04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肠瘘是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且肠瘘一旦出现,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且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3]。结直肠瘘的致病机制主要由以下几点:① 结直肠癌患者由于接受放、化疗治疗,自身的免疫功能较弱,且通常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4];② 患者在结直肠癌手术前未接受充分的术前准备;③ 患者手术治疗的方式选择不合理,部分患者由于未依据自身疾病发展的实际需要而选择手术治疗方法[5],进而导致在术后未能做好预防措施,造成患者术后出现肠瘘。

目前临床上对于肠瘘的临床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法和手术治疗法两种,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外科引流、营养支持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其通过迅速将外溢的肠液引出体外,从而有效的减轻肠液对自身组织的腐蚀作用,缓解漏口“由小变大”的发展过程,同时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纠正患者的电解质紊乱[6],虽然肠瘘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疗后可有一定的自愈率,但是患者临床自愈率较低,进而造成患者治疗周期延长,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手术治疗法通常指确定性手术治疗法,即以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肠瘘控制效果作为依据,通过采用肠修补术、肠切除吻合术等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肠道内的脓肿完全清除,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腹腔进行冲洗,术后患者腹腔内常规留置引流管,同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缝合口及肠吻合后的愈合,进而明显的缩短患者的整体治疗周期,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了在常规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可有效的提高结直肠癌手术后肠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从而说明了在常规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可有效缩短结直肠癌手术后肠瘘患者的治疗周期,且治疗过程中患者并发症少,疗效安全、可靠。

肠瘘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但是在肠瘘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还应注意疾病的预防,临床外科医师在进行胃肠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规范化操作 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胃肠手术的基本技能[7],直视条件下进行分离操作,且分离过程中动作幅度应轻柔,严格遵循“上要空、下要通、口要正”的修补原则;② 手术过程中应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在对患者单处损伤部位检查的基础上还应该检查病灶部位的周围组织,以避免因检查不彻底而造成其他病灶的遗漏;③ 术后留置的引流管应选择软质乳胶管,其放置位置应位于肠吻合口的1~2cm处,避免应留置管放置时间过长而压迫肠管,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总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发展的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法,可有效的提高肠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整体治疗周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薄彪,杨凌洪,凌光烈. 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观察与评价[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12,6(2):57-58.

[2] 孙宇田,孙晓艳,曹殿波.胰腺假性囊肿并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及结肠瘘致消化道出血一例[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1):66-67.

[3] Piso P,Dahlke MH,Mirena P,et a1.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for middle and lower rectal cancer:a single institution experience with 337 consecutive patients[J].Surg Oncol,2004,86(3):115-121.

[4] DHarcour JB,Boverie JH,Dondclinger RF.Percutaneous management of enter ocutaneousfistulas[J].AJR,1996,167(1):33-38.

[5] 韩笑,朴大勋,王国胜.肠瘘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治疗体会[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0):211-212.

[6] Jabbar A,Chang WK,Dryden GW,et a1.Gut immunology and the differential response to feeding and starvation[J].Nutr Clin Pract,2003,18:461.

[7] Shanwani A,Nor AM,Amri N .Ligation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a sphincter-saving technique for fistula-in-ano[J].Dis Colon Rectum,2010,53(1):39-42.

(收稿日期:2014-12-19)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