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雯雯 曲 悦 王 双 雷 丹
吉林省肿瘤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挑选60 例2012-2014 年行肺癌全肺切除术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30 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临床护理,对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并发症护理,比较分析两组不同护理方式后的临床结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对照组的支气管胸膜瘘病发率显著高于护理组,且护理组的病死率为低于对照组,两组组各项并发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临床护理确保了手术后治愈效果,利于病患健康的恢复,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护理措施;肺癌全肺切除
支气管胸膜瘘(BPF)是发生于全肺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虽然如今手术技术不断提升,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仍旧没有明显降低。因为其有着很高的死亡率,对胸外科医护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支气管胸膜瘘早期表现为大量持续漏气伴皮下气肿,或者继而发展为张力性气胸。支气管胸膜瘘的较佳检查方法是胸片检查,一旦发现未经穿刺而胸内气液平面下降,或是出现新的气液平,都提示有胸膜瘘的可能性。进一步检查可往胸腔内输注美蓝试液,如果痰中出现美蓝便能确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护理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38 至62 岁。其中肺癌5 人,行肺叶切除5人,胸膜全肺切除1 人。对照组中,男14 例,女16 例,年龄25 至58 岁。两组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体征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护理。护理组内容包括:积极戒烟、及早应对潜在的感染、改善营养不良、控制活动性结核和呼吸功能训练等,是降低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的有效方法。帮助患者术后积极咳嗽排痰,预防肺不张等并发症,保证胸腔引流的畅通及胸腔内的压力合适。积极控制感染,增强营养,最大限度地预防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
2 结果
2.1 经过临床护理,两组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对比
见表1。
2.2 两组组患者具体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并发对比
对照组的支气管胸膜瘘病发症(16.67%) 显著高于护理组的并发率(6.67%)。其他并发症见表2。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
戒烟:长期吸烟可增多支气管分泌物,导致细支气管阻塞,加重呼吸道症状;积极应对潜在感染:对于潜在的术前感染,遵医嘱施用高效敏感抗生素;改善营养不良:保证营养水平可以改善人体状况,增加手术耐受力,提高机体缺氧耐受能力、提高机体修复能力,从而有效防止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控制活动性肺结核:凡确诊有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必须全身及支气管局部治疗,并施用抗结核药物,支气管镜复查探查支气管黏膜有活动性病变。探查无病变且痰液抗酸杆菌阴性后才能实施手术;呼吸功能训练:在手术前积极的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防止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2 术后护理
呼吸道管理:术后早期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及深呼吸运动,促使胸膜腔内气体及液体排出,使肺复张,消灭残腔,防止渗液积聚过多而诱发支气管胸膜瘘;胸腔引流管的管理:确保胸腔引流通畅,防止胸腔积液和余肺不张。胸腔引流管的管理是防止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的重要措施。控制感染:一般认为支气管残端愈合与黏膜的修复能力有关。长期慢性的炎症刺激会导致支气管黏膜的修复能力较正常修复能力差。
4 结论
如今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肺癌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对肺部癌细胞扩散广泛的患者采取全肺切除术,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肺叶切除术,因此如何对全肺切除术患者并发症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便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本次实验对比,在对肺癌全切除术后的常规临床护理上加之合理的积极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的概率。
综上所述,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肺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护理,确保手术效果,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控制术后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等并发症,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通讯作者:雷丹)
通讯作者简介
雷丹(1979-),吉林省长春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吉林省肿瘤医院。研究方向为胸部肿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