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云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诚实守信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必备素质。然而,很多高校大学生存在诚信问题,如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制造虚假履历、契约观念不强等。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诚信问题是值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所以,梳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解决措施极为必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表现;对策
一、诚信的概念
诚信是指主体能够按其主观意愿,在作出主观判断的基础上,真实地表达客观事实及其主观判断,作出相应的承诺,并按此践行的一种道德规范或品质。①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考试作弊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都设有公共课,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与政策等。这些课程侧重于纯理论知识讲授,可能对一些学生来说,听起来有些枯燥无味,而且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用处不大,就会失去兴趣,甚至旷课。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不感兴趣,或根本就不喜欢读书,来高校纯粹为了混毕业证。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对某一门或多门课程知识掌握不足,无法应对考试。为了应付考试,有的学生就会萌生考试作弊的念头。他们会采取“传纸条”、“打小抄”,甚至使用手机上网查询答案或高频发射器等作弊方法。这些不良现象严重违反了高校的规章制度,破坏了校园的风气。
(二)日常生活中诚信缺失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大学生存在上课迟到、早退、无故旷课或者编造各种理由请假的行为;还有很多学生编造各种家庭贫困的谎言(如单亲、家中遭遇自然灾害等),开具一些假证明等骗取助学金、贫困补助等;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爱开空头支票,说空话,讲过头话,不践行自己对他人的承诺;人际交往中,许多学生唯经济利益至上,功利思想严重,只结交对自己有利的、条件较好的学生做“朋友”,而当这个“朋友”对自己没用处时,就会远离。当别人需要帮助时,表现出冷漠,事不关己的姿态。还有的学生喜欢向同学借钱、借物,却又不归还,还常常恶意透支信用卡。也有一些学生在交往中,喜欢打探别人的隐私并四处散播,以此为乐;也有个别学生常常无中生有,恶意造谣诽谤中伤他人;在互联网上,捏造事实,肆意散播谣言,跟风炒作等;也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动机不纯,本着某种目的的去结交女友或男友。
(三)拖欠国家助学贷款
每一所高校都会有一些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但是有些大学生毕业后会以各种理由拖欠贷款,甚至为了躲避还款,毕业后就杳无音信了。这种行为不仅使国家助学贷款无法收回,以至于不能救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而且也严重破坏了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整体形象。
(四)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他们为了获得工作岗位,就会挖空心思的在求职简历上过多的包装自己,伪造证书(包括伪造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优秀班干部甚至学位,学历证书)、涂改成绩、编造在校从事过学生干部工作等。此外,很多毕业生,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位,会同时应聘多家单位,这本是正常现象。但是,一些毕业生在应聘一家单位成功并与工作单位签约后,发现了更好的去处,就会毁约甚至在签约后不去报到。这就给用人单位带来了困扰,因为他们在签订合约后就会停止招聘,但是签约的人不来,他们还要重新招聘,费时费力。
三、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高校诚信教育的主导作用
首先,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诚信教育应采用平等民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觉地将诚信认知内化为诚信行为。其次,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诚信教育。高校的思政课在诚信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广大教师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如:在马基本中加强诚实守信价值观教育;毛中特中加强实事求是诚信教育,要求人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使人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在思修与法基课程中加强诚信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再次,丰富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网站、校报、社团等教育载体的功能,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宣传诚信观,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最后,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规范信用考评体系。学校应要求入学新生签订《诚信承诺书》,做好学生在校的各项纪录(包括违纪、获奖、缴费、参加活动等情况),并建立信用考评体系,对学生的诚信问题进行跟踪测评。
(二)提高家庭诚信教育的辅助作用
家长应该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改进和完善自身的诚信行为,做到言而有信,以身作则地去影响、熏陶和带动子女树立高尚的诚信意识,并努力践行自己的诚信行为。此外,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应该采取合理的方法,多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化解子女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并努力营造和睦融洽的家庭关系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和睦融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重视社会诚信教育的导向功能
首先,建立规范的社会信用制度。规范的社会信用制度能够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社会意义,使他们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人们之间和睦相处的纽带,而且是一个企业能否蓬勃发展的关键,还是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信用制度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立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它又称为经济社会中的“经济身份证”,记录了人们社会活动中的不良行为(如恶意拖欠贷款、商业欺诈等),并给以曝光、批判、惩罚,弘扬诚信行为,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营造良好氛围。其次,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会上良好诚信风气的构建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撑,所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极为重要。要听取民众的呼声,采纳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合理意见,建立真正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的社会保障制度。再次,加大诚信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加强正面宣传、正面报道、正面教育,塑造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媒体自律,采取有效方法(加强网络监管、网络实名制等)净化网络环境,同时也要对网吧经营单位进行清理整顿;严厉打击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欺诈行为,要让他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把诚信作为企业经营的理念,严格约束自己,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最后,规范人才市场环境,提高用人单位的诚信意识。要改善人才市场环境,必须加快推进人才要素市场的培育,加快人才服务机构体制改革的进程,促进其向市场化,企业化的方向发展,将人才市场打造成具有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的市场。建立网上人才市场信息平台,同时,中介机构应该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拓宽求职途径,及时更新招聘信息,使更多求职者能够了解招聘单位的用工需求。用人单位要提高其诚信意识,做到客观、公正的招聘雇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傅维利,王丹,刘磊,李德显.诚信观的构成及其对诚信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0(1)
[2]何霭.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J].调查研究,2006(1)
作者简介
王凤云,女(1986——)满族,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注释
①傅维利,王丹,刘磊,李德显.诚信观的构成及其对诚信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