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兽医;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
中国现代养猪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与发展,现在的大中小型猪场基本都采用了自繁自养作为主要生产方式。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所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导致母猪生产性能低下,并严重拖累整个猪场的生产指标与经济效益。
中国近年来年出栏生猪7亿头左右,存栏母猪5000万头左右,粗略计算,每头母猪年贡献出栏商品猪不到14头。资料记载[1],中国能繁母猪平均每头年产活仔18头左右,提供断奶仔猪16头左右,1985-2008年,中国能繁母猪平均每头提供出栏肥猪12.6头,2009-2011年,仅仅提高到平均每头提供出栏肥猪13.11头。世界养猪发达国家如丹麦、法国、加拿大、荷兰、比利时、美国等,每头能繁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26头以上,年提供出栏肥猪25头左右,与之相比,中国的母猪生产水平相差10头以上。2000-2006年,中国1头能繁母猪年均提供猪肉1046.2~1166.4kg,同期美国为1371.81~1562.9kg;2007-2011年,中国1头能繁母猪年均提供猪肉904.3~1044.5kg,同期美国为1598.3~1785kg,两者差距越拉越大,已经超过了50%。近十年来,美国能繁母猪减少了25%,猪肉产量却增加了39%,而中国的母猪数量逐年增长,能繁母猪数量已占到总存栏量的11%以上,浪费严重。中国养猪成本甚高,饲养1头能繁母猪年投入在6000元人民币左右,由于母猪的生产力低下,出栏1头肥猪至少增加分摊母猪成本100元,从而导致了猪场的经济效益不佳,甚至亏损。
纷繁复杂的疾病与各种不良因素长期侵扰母猪,致其健康水平低下,影响其生殖功能,从而表现为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繁殖障碍综合征(SMEDI)[2],导致其生产力低下。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已成为制约国内养猪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中兽医药辨证论治的角度,对母猪及其引发的初生仔猪的部分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同道参考。
1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表现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是母猪身体整体健康失衡的表现,其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以生殖系统病变与症候为主,同时伴有全身的临床或亚临床症候,还有对初生仔猪的不良影响。
1.1全身症候或异常现象
1.1.1便秘便秘已经成为了经产母猪群包括怀孕母猪与空怀母猪的普遍现象,怀孕母猪尤其突出,其粪便干结难下,严重者3~5d不排泄粪便。通过泻下药或灌肠处理,即使排出,可发现其粪便干硬,如驴粪球、羊粪蛋样,粪便上粘附黏液甚至血液。
1.1.2厌食或不食母猪怀孕或产后表现连续且严重的厌食,采食量可以减少50%以上,减食时间可维持1周,甚者出现绝食,产后母猪严重者可以绝食1周以上。
1.1.3发热或低温孕期与产后母猪表现发热或低温,但大多不是高热或极低温,一般在标准上下1~1.5℃左右。如果连续高热在42.5℃以上,或体温连续低至37.5℃以下,则有生命之虞了。
1.1.4眼睛红肿、流泪母猪尤其是经产母猪眼结膜发红、眼睛红肿、流泪成为了猪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一些较为严重的猪因为长期流泪与眼分泌物的堆积,在眼睛周围形成污斑,或在双眼下形成两条明显的泪道(泪斑)。
1.1.5耳尖发绀、皮肤红疹、被毛粗乱母猪耳尖、耳朵边缘发青、发紫甚至发绀,猪体被毛枯槁无光泽,粗乱、打卷甚至脱落;皮肤尤其背脊部皮肤有明显的红疹、斑疹、斑块、疙瘩,重者伴有瘙痒,甚至出现溃烂。
1.1.6肥胖或消瘦后备与初产母猪情况较好,主要是经产母猪有的出现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尤其是长期在定位栏饲养的母猪更易发生体形、体重方面的问题。
1.1.7肢蹄病患母猪蹄壳皲裂、易碎,甚至脱落;跗关节肿胀,后肢尤甚。猪站立困难,病肢不愿着地,频频抬起,严重者卧地不起,直至瘫痪。
1.1.8尿黄、小阴唇红肿排尿黄赤、短少,或尿液白浊;小母猪、后备母猪阴唇红肿、甚至外翻,但并不是正常的发情表现。
1.2生殖系统病症与异常表现
1.2.1不发情、假发情、发情紊乱后备母猪在8个月龄以上仍不发情,经产母猪断奶7d甚至10d后仍不发情;或虽有排卵却没有明显发情表现(隐形发情)致无法配种,或看似有发情表现却不能受孕;或发情时间不规律。
1.2.2卵巢囊肿、屡配不孕不论本交或人工授精,配种21d后再次发情,甚至多次配种后仍不受孕,屡屡返情,无规律的频繁发情,不得受孕。
1.2.3流产、早产母猪流产越来越多,且流产前常常没有明显的异常表现。怀孕期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因为妊娠过程中断而流产,胚胎停止生长发育并在不足月前产出,产出的胎儿死亡或产后不久死亡。延期流产则是超过正常怀孕期后产出已死胎儿。母猪提前半个月以上产出不足月的活仔猪则为早产,早产的胎儿即使是活体,但其体重小、营养状况不良、活力不足,成活率较低。
1.2.4弱仔母猪分娩的一胎仔猪,有部分甚至全部新生仔猪体质甚弱,站立不稳或呆立、哀鸣、发抖,畏寒,不吃奶或拱奶无力,体温正常或稍低,有的出现腹泻。常于出生后1~3d衰竭死亡。
1.2.5死胎胚胎已在子宫内完成发育,接近怀孕足期或怀孕期满甚至推迟若干天产出的死亡仔猪。死胎常于产出前几天死亡,其大小与同窝的活仔猪相近,眼睛下陷。由于从未呼吸过,肺在水中会下沉。母猪一般分娩顺利,在产仔过程中出现活仔与死仔交替产出或者产出的全胎是死亡仔猪。
1.2.6木乃伊胎、畸形胎木乃伊即干尸化胎儿,母猪妊娠期正常,分娩较顺利,在全胎仔猪中,出现一个或数个木乃伊胎,有的全胎都是木乃伊胎。胎儿肢体干缩,但形体可辨,呈棕黄、棕褐或灰黑色,胎膜灰污色,常有腐臭味。畸形胎则是母猪产出形体异常的仔猪,大多产出时已死亡,即使活体也无饲养价值。
1.2.7难产、产程时间长母猪生产无力,羊水、黏液不足,产道干涩,生产时间长,产仔间隔在45min以上,全胎产程在5h甚至6h以上。难产重者,必须要人工助产,甚至手术。
1.2.8乳房炎、无乳母猪产仔后少乳甚至无乳,有的乳头根本无乳汁;部分乳房肿胀变硬,拒绝仔猪吮吸,或分泌出脓性乳汁。
1.2.9子宫内膜炎、阴道炎急性者,母猪正常生产或流产后发热,阴道内一直向外流灰白色、带有恶臭的脓性分泌物;慢性者,阴道内流出分泌物虽不多但淋漓不尽,常继发发情不正常或屡配不孕。
1.3对初生仔猪的不良影响
1.3.1仔猪发育不良全窝仔猪不整齐,仔猪初生重小(低于1.5kg),体质弱,加之奶水营养不足,导致仔猪发育不良,适应力、抵抗力差。断奶后进入保育期,抗应激能力弱,生长迟缓,甚至影响其后期的育肥与出栏。
1.3.2仔猪腹泻新生仔猪腹泻已是近年来的普遍问题,1~7日龄仔猪常常因为腹泻大面积死亡,甚至全窝覆没。笔者认为,不论仔猪腹泻有多少病原病因,先天发育不良与病原的母猪垂直传播都是其最重要的原因。
2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原因分析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原因多种多样、纷繁复杂,有疾病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遗传繁育因素,甚至还有饲养管理因素等等,但笔者认为,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并非某一种或某一类病因所致,而是各种各样的不良因素长期刺激与损害母猪(也包括公猪),导致其体内毒素、毒物大量蓄积,正常的新陈代谢与生殖代谢严重受损或紊乱,机体健康水平不同程度下降,呈现亚健康、亚临床或临床状态,从而表现出前述的各种症候或异常。
2.1霉菌毒素的损害
由于巨大的养殖量对饲料的需求,饲料原料的品质与卫生水平在不断下降。近年来,中国的饲料尤其是玉米被大量显性或隐性的霉菌污染,中国的养殖业深受霉菌毒素的侵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相比育肥猪,母猪存活时间长,采食量大,各阶段饲料营养变化大,其体内富集的霉菌毒素更多,对身体的损害更大。母猪繁殖障碍所表现的便秘、流泪、阴唇红肿、皮肤红疹、发情紊乱、屡配不孕、流产、死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均可能与霉菌毒素有关。笔者曾亲见一个60头母猪的猪场,由于货源渠道所限,被迫使用有一定霉菌污染的玉米,结果连续5胎全都是死胎,且母猪产后均发生了子宫内膜炎,损失惨重。
2.2疾病因素的损害
毋庸置疑,各种各样的传染性与非传染性疾病是损害母猪健康,引发和/或加重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最重要因素。传染性疾病包括猪瘟(CSFV)、蓝耳病(PRRSV)、圆环病毒2型(PCV2)、伪狂犬(PRV)、细小病毒(PPV)、流感(SIV)、乙型脑炎(JEV)、流行性腹泻(PEDV)、传染性胃肠炎(TGEV)等病毒性疾病;布氏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以及衣原体、钩端螺旋体、附红细胞体等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包括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毒物蓄积中毒、消化道疾病、产科疾病等,这些疾病的感染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母猪不孕、流产、早产、死胎及仔猪腹泻等症候。虽然,病毒性疾病是损害母猪健康、引起繁殖障碍的最主要疾病因素,但猪病临床上大多是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母猪,因此,必须进行综合分析与考察,并同时注意细菌性疾病、营养代谢类疾病、消化道疾患的损害。
2.3环境因素的损害
广泛而日益严重的饮水、土壤、空气等的污染,在对人类造成伤害的同时,对生猪同样是损害其健康的重要因素。饮水、土壤、空气等所含的有毒化学物质、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以及核污染等,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猪体内,富集于组织、血液中,必然对其正常的生理生化代谢造成干扰与伤害。加之母猪在养殖过程中活动空间有限,孕期有相当长时间在定位栏度过,严重缺乏运动,其自身适应力、抵抗力、免疫力不足,自身调节能力甚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这些不良因素的综合刺激下,母猪表现出各种全身症候与繁殖功能障碍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2.4遗传品质的因素
中国引进的外来猪种占据了全国规模养猪的绝大多数份额。这些种猪引进国内后,需要有两个方面的适应,一是种猪要适应中国的养殖条件与环境,二是引进者与饲养者对新的猪种需要充分地认识与了解,以努力从各方面适应其品种特点,发挥其生产潜力。由于中国的养殖环境、水平与条件,在这个相互适应的过程中,种猪优良的遗传品质很难充分的表达出来,并可能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等导致其生产力的下降。如公猪精液稀少、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活力不足,死精子多,母猪生殖代谢异常等,父母本生殖能力的下降进一步导致胎儿先天不足,成为诱发弱仔、仔猪腹泻、仔猪发育不良等的重要因素。
2.5饲养管理的因素
国内的许多养猪场初建时是先因地制宜,再逐渐发展与完善。生产一线的养殖人员大多由农民转岗而来,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许多技术人员是依靠经验积累,自学成才,真正科班出身的不多。由于养殖条件的不完备,养殖者的素质参差不齐,畜禽饲养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主动或被动的突发事件,如停水、断料、断电、劣质饲料、营养元素缺乏、防疫失误、用药失当、冷热应激等造成生产事故,导致畜禽健康状态的伤害。
3中兽医辨证论治
3.1中兽医学对繁殖生理的认识
中医学与中兽医学一脉相承,其对生命有机体生殖繁衍有着系统而完整的认识。中(兽)医学认为,生命有机体的生殖活动以肾为中枢,以精、血为物质基础,以气血正常运行为保证。《黄帝内经》里讲“人始生,先成精”“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到“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也,精即形也”。此所说之精,为先天之精,又称肾本脏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生命机体的原始物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为生命的基础,所以称为“先天之精”。先天之精藏于肾中,出生之后,得到后天之精(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实,成为人体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故又称为“生殖之精”。
肾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是保证机体完成生殖功能的物质基础。肾精的生成、贮藏和疏泄,对繁衍后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命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动物出生以后,由于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相互滋养,肾的精气逐渐积累,发育到一定时期,随着肾精的不断充盛,公畜就能产生精液,母畜则有规律的发情,动物的性功能逐渐成熟,具备了繁殖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动物逐渐进入老年,肾精也由充盛而逐渐趋向亏虚,甚至逐渐耗竭,生殖能力亦随之而下降,以至消失。肾精对生殖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生殖繁衍之本,所以又有“肾主生殖”之说。由此可见,肾精对生命繁衍后代的极端重要性,如果肾精不足、肾精亏虚或肾藏精功能失常,都会导致性功能异常,生殖功能下降。
中(兽)医学认为胞宫是母畜孕育胎儿的器官。母畜在发育成熟后,有规律的发情排卵,具备了受孕繁殖的能力。此时,两性交媾,两精相合,就构成了胚胎。《类经·脏象类》说“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受孕之后,孕畜不再发情,机体脏腑活动所吸收的水谷精微,皆化生为气血下注于冲脉与任脉,到达胞宫以孕育胎儿,胎儿在胞宫内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发育,成熟后从胞宫娩出,即是新生命的诞生。可见,精血对胎儿的孕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机体精亏血虚、冲任失养,或气血瘀滞、运行失常,均可能对胎儿孕育与分娩造成损害,出现流产、难产、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等病症。
3.2中兽医对繁殖障碍综合征的辨证
中(兽)医学认为,机体的繁殖活动虽由肾所主,以肾精为基础,胎儿在胞宫内孕育,但“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是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也。五脏六腑之精,肾实藏而司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满而后溢,生生之道也”(《怡堂散记》),繁衍后代的活动实是整个生命机体全身功能的综合体现,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气血津液的输布代谢都密切相关。如果父本、母本脏腑功能健旺,正气充足,气血化生有源,输布代谢正常,则肾中精气充盛,生殖机能正常,两精相合,所形成的胎儿先天之精气才能充足,化生的形体才能壮实,出生后才能健康成长。若父本、母本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不足,精气衰微,则会影响其繁殖能力,导致不孕不育,或孕育之后代形体虚衰,甚至出现死胎、弱仔、木乃伊等等。所以说,任何脏腑功能的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的异常,都可能引发母猪的繁殖障碍综合征。
由前述可知,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根本原因是母猪长期遭受病毒、细菌、霉菌毒素、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毒素的侵害,长时间的内外毒素蓄积的结果,其消化系统(营养吸收)、内分泌系统(生殖激素调节)、免疫系统(抗体形成)、循环系统(血液循环)、呼吸系统(氧气交换)等遭到严重损害,故而母猪普遍表现为亚健康、亚临床或临床疾病状态,各种症候凸显,繁殖性能低下。按中兽医辨证理论,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疫毒内侵、正气受损致猪体脾肾双虚、精气不足、冲任脉虚、气滞血瘀,故表现发情、胎产异常及全身损害。其基本证型表现为正气不足、精亏血虚与经血不调、血脉瘀阻两大类。正气不足、精亏血虚,则冲任不足,胎元失养,故母猪表现不发情、假发情、屡配不孕,流产、弱仔、死胎,生产无力、产程长,奶水不足、奶液稀薄,甚而蹄裂、消瘦等症;气滞血瘀、经血不调,气血津液不得输布,六淫疫疠内蕴为热毒、外泄为毒火,则母猪表现便秘、尿黄、泪斑、皮肤红疹、皮毛焦躁,不食甚至拒食,发情紊乱,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断奶不发情,生产效率低下,甚而突然死亡等病候。而这两类证型常同时或交叉出现,难以截然分开,所以就形成了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繁殖障碍综合征。
3.3中药微生态制剂的调节与保健作用
中兽医药对于生猪保健与猪病防治有着显著的优势[3]。根据前述中兽医学理论对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辨证的两大证型,应确立其基本治则为补气生血、滋阴生精,调经活血、导滞祛瘀。以此治则为指导,诸多中药方剂均可选用于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防治。我们依据中药微生态发酵理论与技术,研制了以中药发酵萃取物为主要成分的母猪专用型饲料添加剂——勉优,在猪场服务与猪病防治工作中,应用于母猪保健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的防控,结果发现,母猪繁殖障碍的各种症候大幅减轻或消失,母猪繁殖力与仔猪存活力明显提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中药微生态发酵技术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现代中药制剂研究的热点。中药微生态发酵即是通过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酶与中药中复杂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使中药的药物效应得到更好发挥。中药微生态发酵在增加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提高有效成分利用率、减轻毒副作用、产生新的活性成分、节约药材资源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4]。勉优以0.1%比例混合于饲料中,用于后备母猪、怀孕母猪与产后母猪的日常保健与疫病防控,众多猪场使用后发现,后备母猪发育标准,发情整齐,受孕率高;怀孕母猪采食正常,便秘、泪斑基本消失,皮毛光顺,分娩有力、产程短,弱仔、死胎大幅减少,全窝仔猪整齐,初生重高;产后母猪食欲旺盛、采食量大,奶水充足,基本不发生子宫内膜炎与乳房炎,一般断奶5d内发情,哺乳期仔猪腹泻少,增重好。临床效果与经济效益显著。说明勉优有效地提高了机体的消化功能与免疫功能,调节生殖代谢,维持生殖激素平衡,促进生殖器官发育与修复,从而提高了母猪的适应力、抗病力、繁殖力,有效地控制了繁殖障碍病症的发生。
总之,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原因多样,表现复杂,损失严重,其形成非一时一事之力,其治疗也非一日一剂之功,必须以系统控制的理念,从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环境控制等多方面下功夫,努力从根本上改变种猪的营养状况、卫生状况、健康状况,方能真正发挥其“多生优育”的能力,使养猪生产走上健康高效之路。中兽医药在母猪保健与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防控上大有可为,前人的记述、今人的探索,都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大力研究、积极开发利用中兽医药,通过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从根本上提高猪体的适应力、抵抗力、免疫力,提高母猪的健康水平与繁殖能力,一定能使我们的养猪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汪德刚
参考文献:
[1] 张心如,黄柏森,郑卫东,等.中国养猪业的发展道路[J].养猪,2013(2):9-16.
[2] 陈海波.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与防治[J].饲料与畜牧-规模养殖,2009(4):37-38.
[3] 汪德刚,李克, 赵静.中兽药防治猪病的优势与体会[J].养猪,2013(5):94-96.
[4] 汪洋,汪德刚,张世新,等.中药微生态发酵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动物保健,2014,16(9):22-25.